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 推动重庆汽车产业高地建设


  抢抓两江机遇,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布局中国的新战略。在9月24日举行的“世界500强企业两江行活动”中,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两江新区签订44个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达到737亿元,其中,37个外资项目投入达到64亿美元。至此,落户两江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110家。

  世界500强聚集两江新区

  此次世界500强聚集两江新区签订的44个投资项目,包括工业项目19个,商贸物流项目9个,金融项目9个,地产和总部经济项目7个,其中有37个项目涉及外资投入64亿美元,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意大利、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占签约总量的55.6%。具有代表性的外资项目包括投资11亿美元的德国蒂森克虏伯汽车板项目、投资8亿美元的“台联电”欣兴项目、投资3亿美元的美国GE电器项目、投资2亿美元的墨西哥尼玛克汽车配套项目等等,与两江新区正在打造的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八大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将对新区完善产业链条,汇聚全球优势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开放度具有重大意义。

  在金融领域,亚洲最大的多类型投资公司之一香港太盟投资集团将总投资32亿元,在两江新区建设股权投资基金太盟基金和太盟小贷公司,并将总部结算中心放在两江新区。大型并购类私募基金——金石基金将投资33.5亿元在两江新区建设金石重庆两江外资PE,这将大大提速两江新区创新型金融和国际结算中心建设。

  “签约的44个项目,可谓乘上了两江新区腾飞的翅膀,抓住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先机。”黄奇帆在致辞中说,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重庆两江新区是全国第三个、中国内陆唯一一个国家级开放开发新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是国家赋予了“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等五大定位。这五大定位,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了各类要素资源的聚集。二是形成了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物业、低融通的“五低成本”投资环境。有内陆地区唯一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集水铁公空枢纽为一体,产业配套能力强大,可享受全国最优惠的叠加政策,金融机构云集,人居环境优美。三是周边有正在快速成长的3亿人口大市场。两江新区如此良好的发展环境,必将给投资创业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9月24日,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会见了来渝出席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六届年会的嘉宾,就互利合作、共同推动重庆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

  拉法基公司首席执行官、市长顾问团执行主席乐峰代表与会嘉宾发言。他说,每次到重庆,都会发现这座城市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在薄书记和黄市长的领导下,重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五个重庆”的城市愿景正在成为现实。除了经济数据上的变化,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人民幸福指数日益上升。重庆,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吸引外资方面,重庆的表现也令人震撼,全球500强里有168家公司在重庆投资发展。

  薄熙来说,与这么多国际经济界的著名人士相聚山城,共商重庆发展大计,令人愉快。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直辖市,这些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都有新的进步,GDP、进出口、财政收入都有了较大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改善,正步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重庆虽然是个内陆城市,但对外合作很活跃。2007年利用外资有10亿美元,今年可望达到100亿,去年还“走出去”投资50亿美元。惠普、宏碁等国际品牌电脑和六大代工商也齐聚重庆,共同打造电脑生产基地。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重庆还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包括在座嘉宾所代表的公司,纷纷来渝投资发展。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开通,中国有了一条大运量、低成本、直通欧洲的陆上贸易通道,而重庆正是这一大通道的起点。我们正在努力改造和建设我们的城市,目标是建成森林、宜居、平安、健康和畅通重庆,以改善发展环境,方便市民,对四面八方的客商搞好服务。在座各位都是国际经济舞台的风云人物,又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顾问,希望大家为重庆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并积极参与重庆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铃木公司会长兼社长、市长顾问团主席铃木修,苏伊士环能集团首席执行官、市长顾问团荣誉主席梅斯特雷,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市长顾问团荣誉主席艾伦·穆拉利,日立公司最高顾问庄山悦彦,五十铃公司社长细井行,怡和集团首席执行官黎定基,利宝互助公司总裁龙德维,野村证券公司会长古贺信行,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赵国华,ABB公司执行副总裁伯纳德·尤柯尔,马士基集团执行副总裁费逸凡,巴斯夫公司执行副总裁薄睦乐,家乐福公司全球副总裁罗国伟,思科公司执行副总裁威兰珂,霍尼韦尔公司全球副总裁沈达理,汇丰控股集团常务总监王冬胜,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伟士通高级副总裁庞宝博,澳新银行常务副行长范思博,BP集团化工业务总裁尼克·埃尔姆斯利,奥的斯电梯公司总裁麦劭德,韩华集团执行副总裁庞汉弘,嘉士伯集团首席执行官韦耀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程美玮,索德尚公司总裁张如凌,德勤公司亚太区执行官杰弗瑞·华特,芬梅卡尼卡中国区代表大卫,三菱日联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吉川英一,三井物产中国区总代表濑户山贵则,瑞穗金融集团东亚地区常务执行董事大桥圭造,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中国区总代表早坂靖志等市长顾问团成员、代表、咨询顾问等参加会见。

  市领导张轩、马正其、翁杰明、徐鸣、童小平、谭栖伟、刘学普、凌月明、吴刚、王立军也参加了会见。

  长安福特马自达变速器工厂在两江新区动工

  9月24日,长安福特马自达变速器工厂在两江新区动工。这是长安福特马自达在华首家变速箱工厂,总投资3.5亿美元,预计于2013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新工厂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变速箱生产线,初期设计年产能可达40万台,建成后将生产先进节油的6速自动变速箱,主要为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生产基地提供配套。

  市长黄奇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翁杰明,副市长童小平,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出席奠基仪式。

  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应该包含五个层次的健全体系:一是总装生产线;二是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组件;三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汽车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生产;四是有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五是有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长安福特成立10年来,在这五个层次的体系上逐渐丰满。今天变速器工厂的奠基,标志着长安福特马自达全面形成汽车产业的五大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黄奇帆说,重庆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汽车名城,“十二五”汽车产业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两个400万”,一是到2015年,总部在重庆的长安汽车集团汽车产量超过400万辆;二是重庆本土的汽车产量超过400万辆,包括长安集团在重庆生产的200多万辆和国内外其他汽车厂商在重庆生产的100多万辆。如今,长安福特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艾伦·穆拉利说,今天奠基的变速器工厂将生产最先进的6速自动变速箱,它和前不久开工的发动机工厂,都是为长安福特今后长远的发展作铺垫。他透露,长安福特第二工厂将于2012年第一季度投产,全新的福特福克斯已开始测试模具。

  徐留平说,长安福特马自达变速器工厂的奠基,是长安助推重庆打造成世界汽车名城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让长安形成整车、发动机、变速箱三位一体的发展构架,为长安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之前,长安福特马自达投资4.9亿美元的在渝第二家整车厂和投资5亿美元建造的发动机工厂,已经开始建造。这些新工厂全部建成后,重庆将成为福特汽车公司除底特律之外最大的制造基地,并将为福特品牌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上的快速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庆铃与五十铃携手“造”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

  借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东风,昨日,重庆庆铃公司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就合作研发生产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举行签约仪式。市长黄奇帆、五十铃公司社长细井行等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庆铃生产轻型、中型商用车的基础上,在重庆建立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生产基地,面向中国及海外市场开发销售,参与重型车市场的竞争。随着该协议的落实,庆铃将成为轻型、中型、重型全系列商用车的生产厂家。事实上,此前,庆铃也有重型车产品,此次合作,侧重在联合开发新型重型车及发动机。

  庆铃与五十铃合作已有25年历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在过去五年,庆铃在汽车产量、发动机生产销售和车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今天增设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业务,标志着庆铃生产体系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大体系于一身,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用车汽车厂之一。

  日本地震后,不少日本企业开始向外转移业务,为此,重庆专门在两江新区设立日本产业园,欢迎日本企业到重庆发展,庆铃此举将吸引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向重庆转移。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重庆是中国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四通八达,可通往全国各地和欧洲、越南等地,在重庆生产的产品可便捷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基于此便利条件,重庆的汽车基地不但推动长安汽车的发展,也吸引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向重庆集聚。过去,中国汽车企业各居一地,如今这个现象在重庆得到改变。过去一年,上汽、一汽、二汽等中国最重要的5个汽车厂都投资重庆,今后5年,重庆的汽车产量将达400万辆。在此背景下,五十铃到重庆扎根,推动“轻、中、重型全系列”一起干、“整车与发动机”一起干,对加快重庆汽车产业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庆铃设置重型车及重型车发动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体系,正是看中了重庆的发展潜力。作为第一家进入重庆的外资企业,1985年五十铃与重庆汽车厂组建庆铃公司以来,转眼25年过去了,庆铃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今后,五十铃与重庆的合作道路还很长,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