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关于中国是否继续购买某些欧盟国家债券的争议也相应继续升温。其中,反对购买的声音时有耳闻。大致上,反对理由有如下四种。
第一,救不了,为何要买?欧债危机是欧元诞生以来区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总爆发,不仅很难短时间内解决,而且欧元区甚至可能因此解体。中国购买欧债,于事无补,无法根本帮助解决欧盟问题。第二,还不了,为何要买?中国购买的某些国家国债,理论上完全存在这些国家违约的可能性,以致最后这些国家根本偿还不了中国的债务。面对这种风险,何必火中取栗?第三,抄不了,何必要买?即便某些欧洲国家不会破产,也不会违约,但欧债危机并未见底,现在还不是抄底的好时机,因此可以继续等待。第四,给不了,为何要买?中国在关键时刻冒着潜在的重大经济风险去帮助欧洲,自然希望欧洲能够对这种支持加以适当的政治回报,这种回报集中体现在对华军售的解禁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等方面。如果欧洲不对这些报以积极的回应,中国还是打消购买的念头。
以上反对现在购买欧债的四种理由,在某种意义上分别对应着欧洲救世主、单向输血者、交易投机者和政治交换者的四种身份认知。这四种认知在当前或者是对中国金融实力的美丽误解,或者是对中国对外投资行为的片面描述,甚至外界有意抹黑中国投资意图的强加定位,并不符合中国所要追求的理性、负责任和成熟的金融大国身份。
与否定继续购买欧洲主权债务的结论不同,笔者主张中国应该购买欧元区某些国家的债务。支撑购买的理由有基本的三条。第一,购买债券之外的经济因素。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即便不考虑欧元崩溃以及相应的欧盟进口锐减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就是基于确保欧元汇率稳定以维护对欧正常出口的考虑,中国也要购买欧债。如果从国际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和合理看,稳定的欧元存在更是必需的,而这也有赖于中国的鼎力帮助。
第二,经济理由之外的战略目标。从最低限度的战略目标看,是购买欧债有助于中国塑造积极正面的中欧关系,增加欧盟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哪怕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从最高目标看,中国期待欧盟能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放松对华军售等等欧盟限制中国的政策。在最低和最高之间,则潜藏着欧盟国家对中国的一种适度支持。这种支持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在需要的时候,却会发挥重要作用。正如希腊对于中国从利比亚撤侨时所提供的那种便利和支持。
第三,购买债券本身的收益和风险。如果与美债相比,欧债的正常平均收益率要高,因此收益率并不是问题。关键是风险。事实上,对风险的评估成为是否继续购买欧债的最大分歧,也是反对继续购买欧债的最大理由。前面其他的衡量标准基本上很容易取得共识,而风险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没有人现在就能够准确预测。虽然也可能发生欧洲国家最终顺利度过此劫的乐观结局,但如果基于这种可能性就得出要购买欧债的结论并不科学,就像那种基于欧盟最悲观前景的预测就极力反对购买欧债并不合适一样。
为了继续购买欧债以获得上述各种重要战略收益,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的风险,中国要发挥金融影响力和政治智慧,努力实现联合购买和有条件购买两大目标。联合购买是联合其他买家,比如金砖四国、其他主要外汇储备拥有国或者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主权财富基金一起购买欧债,以起到分散投资风险和对欧盟施加共同国际压力的作用。
有条件购买,是指中国在购买欧债的时候,可以要求欧洲央行或者其他主要欧洲经济体为这些国债提供担保,或者发债国本身用国有资产或者股权对这些国债进行抵押。必须指出,这些条件,不是政治条件,而是对欧盟提出的在商言商的经济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虽然可能需要进行艰苦的谈判,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没有完全超过欧盟的接受范围。与联合购买相比,中国要把这点作为主攻方向。
欧债 买还是不买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