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迷境郁头国探险记
2007年9月30日至10月5日我参加了由乌鲁木齐市登山协会组织的“走进塔克拉玛干寻找人类古文明系列活动之一‘丝路迷境尉头国”大型徒步探险活动’。此活动在新疆巴楚县、图木舒克市和柯坪县三地举行。近五十名徒步爱好者利用三天时间徒步穿越长四十余公里的狭长沙漠和戈壁地带,探访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古尉头国,沿途欣赏了古城遗址、古烽火台遗址等。
主办单位:巴楚县人民政府、柯坪县人民政府、图木舒克市人民政府、新疆杰盟企业。
承办单位: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
组织委员会成员:王念先(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副会长)李文革(巴楚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白建成(图木舒克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旺军(柯坪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王铁男(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主席)秦文杰(新疆杰盟企业董事长)李仁华(江苏商会秘书长)工作委员会组成:总指挥:王铁男,副总指挥:秦文杰、董务疆,正副秘书长: 张耀东、麦子,徒步正副总领队:杨戈、杨华,随队救援组长:杨戈、杨华,外围救援组长(通讯救援):宋玉江 马玉山
尉头国,顾名思义是汉代三十六国之一,在唐代称尉头州,“唐王城”又称握色德现,在维吾尔语中称托库孜萨莱伊。(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9月30日上午12点我们在火车南站集合,乘火车前往巴楚县。
(由于丝路游网站详细的记录了此次活动,以下全文抄录)
十月一日,清晨,巴楚县广场,一片欢腾的海洋。庆“十一”暨第一节金秋胡杨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节目及走进塔克拉玛干寻找“过去的家园”徒步探险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拉开了序幕。巴楚县文工团刀郎佳丽展示了刀郎舞姿,500名青少年表演了青春活力的现代舞,民间艺人由600人组成的手鼓、热瓦甫弹奏飞扬,千人萨满舞翩翩起舞,3000人组成的买来西甫音乐四起,跌宕起伏,无不体现节日的气氛。当县委书记刘喀生同志向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过去的家园”徒步探险队授旗、主持人宣布沙漠徒步探险队出发时,队员们个个心潮澎湃,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灿烂的阳光,踏向探险的征程。
当日,赴碧波荡漾的西海湾,在千年挺拔的胡杨王向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过去的家园”徒步探险队举行了揭幕仪式,巴楚县王副县长作了讲话。
起伏连绵的唐王城化石沟、具有民族风情的摩尼教遗址、塞克人聚落及塞克人古墓群尽收眼底。
一、自然景观和千年胡杨王
“麻扎塔格”在维语当中是“陵墓之山”的意思。有一座坟墓建在山上,传说是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的,墓中确有一穿着战靴的高大男性遗体。山下周边还有许多古墓。据说山名的来历,也与此墓有关。
另外,在我国的《宋书·于阗传》中还有一则与马蹄山有关的故事,书中说到有一宋朝将军王贵,在他58岁那年,在一道人的引导下,骑一神马,来到于阗北的“通圣山”取宝,到此后湖边有一仙童在等候,奉上一包裹,内藏一颗玉石大印,上刻“国王赵万永宝”六个大字。此刻天马腾空而起,王贵将大印奉献给宋朝皇帝起恒。这对马蹄印就是那匹神马踏下的。这一山峰的下面平地上生长着12 棵巨大的千年胡杨树,周围没人家,也不见有流水,可是梧桐又粗又大,枝叶繁茂。其中的最大的一棵,4—5个人合抱不拢,背面发白而毛茸茸的胡杨叶子又肥又厚,堪称胡杨王。树枝上常年有人们挂在上面的各色各样的祭祀布条,也是当地伊斯兰教的一处圣地。
二、塞克人聚落及塞克人古墓群
喀勒拜勒南端的东南部、叶尔羌古河道的急拐弯处,是一片原始胡杨丛之地。这片土地在洪水期是四面环水的孤岛,易于避匿。传说在过去的民族部落大迫害期间,曾经有一支塞克人藏匿在这里,避过了劫难。
在叶尔羌河南岸琼塔格山上,有百余处部分已经被人盗掘过的塞克人半地穴式住所和墓葬。有几处大型坟墓还完整存在。
三、佛教遗址
唐王城佛教寺院遗址位于唐王城西北面山后的一座小山丘上,其西为大平原,东为陡峭嵯岈的石山。
根据20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学家的挖掘和考证,此佛寺建筑宏伟,布局结构复杂,既是新疆的大型佛教寺院之一,又是新疆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德国的勒柯克从此挖掘出来的一件青铜香炉,认为是公元2 世纪的作品。而伯希和、斯坦因和中国的考古学家挖掘出的文物大部分是公元3~4世纪和公元6~7世纪的作品。
从20世纪以来,先后出生过一大批佛教艺术作品,因受陀罗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其造型精美,都是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品。
现存遗址仅有两座门阙,比较完好。另外在佛寺的东面悬崖绝壁上原有一座摩崖石刻佛寺,今已毁坏,山崖上现仅仅保存了四尊很小的石雕佛像,属于北魏时期雕刻风格。
四、摩尼教遗址
摩尼教寺院位于包尔其山山脉的最南端,建筑物依山走势构建在山峰的顶端形势险要,雄伟壮丽。这座寺院的特点是是正面最南端有一片天然的平台,古人利用它作为祭坛,沿着祭坛往北有一道石梁可以作为通道,通道和主体建筑物相接,主体建筑有两大门阙,门阙后面建筑物的布局崎岖复杂,有人工修炼的小洞,在高低不平的山石上修建了很多很小的小屋供修炼者居住。
山梁的东侧有一长条形建筑物,墙壁厚重,有明显的火烧过的痕迹。建筑群的最北头是几面高大厚重的土墙,对外没有通道。山峰的东面山下,。有数块巨大的天然的石头,石头上也有人类修炼的痕迹。
建筑群的西边,是断崖绝壁,无法上下。整个遗址,显得分外神秘,隐幽。曾经在此出土过摩尼教文书。
参观完摩尼教寺院后,晚上,图木舒克市政府举办了广场联欢会及刀郎舞互动表演,王建新副市长、白建成秘书长作了讲话。夜晚,5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露宿图木舒克市广场。
十月二日,清晨,七点钟,队员们身背20-30公斤的背包,开始了跋山涉水。汽车刚开出不远,老天爷下起了大雨,欢送我们启程。到了麻将勒克屯垦遗址,雨是停了,乌云笼罩着天空,天气凉爽,一场大雨为我们铺好了路。
五、麻将勒克屯垦遗址
在徒步中,首先映入眼帘的麻将勒克屯垦遗址,这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汉朝屯垦区,北为大沙漠。遗址周围的居民很多,该遗址的古代居民利用的是喀什噶尔河的河水进行灌溉,河水断流以后,遗址便成为荒漠。周围的古代渠道和田洼还依稀可见,其放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河水改道,水源断绝。在居民的遗址捡到过不少古代玻璃片,遗址区内存在有许多雅丹,远望酷似古代城墙。
六、目标——小黑旗子
中午一点多钟,有很多队员都是初次徒步探险,体力已消耗,口干舌燥,图木舒克市队的罗后盾、马文忠、秦海、工商联李侠和我始终踏着向导的脚印,走在队伍的前头,不敢言语,生怕拉下。20公里走下来,脚趾也开始疼了,大腿也不听使唤了,脚脖子也开始僵硬了,离到达的琼梯木还有几公里,来自乌鲁木齐登山协会的杨华,是我们这次其中的一个向导,他为了照顾后面的队员,稍作休息,我们不敢休息,朝着向导指的小黑旗子埋着头向前赶,这时候,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小黑旗子。
沙路越来越艰难,软塌塌的,即便是穿了防护沙子的鞋子,多少还是灌进了鞋子里边。图市队员先到达小黑旗子,稍作休息,向导赶上我们,便又向琼梯木挺进。
一路上,在烧陶场遗址、炼铜场遗址,见有炼渣、陶器,队员们兴致勃勃,大家争先恐后的捡起来研究,好像在梦里,我们怎么亲眼也见到了唐代的遗物?
七、唐代尉头州的“诸者馆”——琼梯木
走进唐代尉头州的“诸者馆”,现称琼梯木,地处图木舒克市北面荒漠中。原为唐朝丝绸之路北道上接待王国、使者、官员、僧侣的巨大驿站。
琼梯木有一个很深的古井,向导担心地说:“不要离古井太近,周围都是虚土沙,一不小心会踩空下塌”。但是谁也不害怕,还是一个劲地向井里看有多深,还不停地拍照,留下这最珍贵的照片。
据资料,唐朝宰相贾耽在他的“道里记”中有正确的历程记载。此遗址面积很大,其东有烧陶场遗址,东南有炼铜场遗址,背面曾经有过一座小佛寺。大烽台之旁是一座小型不规则的城堡,20世纪80年代尚存木结构的一些建筑物,现在已经被盗掘一空。
城堡内外唐朝遗物十分丰富,出土过大量的陶器、铜器、开元、乾元通宝、龟兹钱币、骨制品、炼渣、装饰品、葡萄、核桃、杏子种植,书写着龟兹的陶片等等。其南尚有云木拉克梯木、科什梯木,其西南尚有肖梯木。这四出梯木构成了唐代农垦、宗教、军事各方面的一片遗址群。后因喀什噶尔河改道断流,遗址逐被沙漠堙灭,现成了探险家向往的地方。
八、越过玉图克沙漠
中午2点多在琼梯木休息,队员们一手拿着馕、一手拿着咸菜,夹着风吹来的沙子吃着“美味”的午餐,队员们为了躲开沙子,换了很多高的地方、矮的地方都不行,吃一口举起来,好不容易吃完,开始向东越过玉图克沙漠。
玉图克沙漠离宿营地还有十几公里,队员们艰难的高一脚深一脚地翻越了一座座沙丘。
十月的太阳挥洒在大地,暖暖的。一路上杨华向导不停地和白狼队的队员联系,远远地看到对面穿得红衣服站在高高的沙漠上向我们挥手,大家都有了信心。
走啊走啊走,不知翻过了多少沙丘,穿过了多少碱滩,两路人马终于会合,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着,相互问候着,脚疼吗?能坚持吗?
于是,大家在一个像大圆桌的土台台上横七竖八的躺坐了一圈,顾不了那么多,有的马上躺下打起呼噜,有的坐下,有的说:“我的脚破了,疼死了”,等等,有的队员已经坚持不下来了,开始哭鼻子,年长的74岁的李凯叔叔,一路上靠着喝酒加油徒步行走,来自乌鲁木齐登山协会的白狼不时地呼叫救援,白狼真名叫张建疆,是新疆安邦保险公司业管部的总经理,因身高1.94米,力大无穷,俗有白狼之称,他也是这次探险队的向导。
他呼救说:“李老师不行了,赶快叫车过来”。把个李大叔气得没来火,腾地从地上站起来说:“哦怎么个不行了,哦还没死昵”,李大叔的话把队员们逗得哄堂大笑。
狗熊,看着东倒西歪的队员,一声令下:“起立,向宿营地出发”。狗熊,来自乌鲁木齐95860部队翻译,真名叫赵明德,它也是一名向导,长得非常结实,走起路来虎背熊腰,但速度非常之快,俗称狗熊。
大家很不情愿地、缓慢地站起来,咬着牙,一步一步地踩着软软的沙子上往前走,走了11公里后,向导突然说:“大家看,绿旗,宿营地快到了”一线希望照亮了大家。
九、安营扎寨大本营
图木舒克队的5个队员走在最前面,始终紧跟着向导,第一个到达大本营。见到甜美的大西瓜,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完后,有的把西瓜水往脸上抹,作美容。有的随地倒头就睡。2个小时后,其他队员陆陆续续的到达吵醒了我们。
夜幕降临。后勤保障车为了给大家补水,先后6次陷在沙漠里,用铁锹挖,4辆车来回互相救援,气得登山协会的人员直跺脚,指着我们的皮卡车说:“皮卡车不容易陷进去,为什么不让皮卡车来回拉水?”,董事长来回解释,分歧凸现出来。
为此,我们内部军心也开始动摇了几次,人人都想回到温暖的家,打退堂鼓,半途而废,即便是想留下来的也要少数服从多数,因为车随人走。刚开始我们这几个人都是个人的行为,想利用这次徒步探险的平台对自己进行自我挑战,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集体行为和代表政府行为、团队精神逐渐表现出来。
经过激烈地讨论,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支持落户图木舒克市的第一家旅游公司——新疆丝路谷歌旅游开发公司、江苏新疆商会结盟企业。大家认为,新疆丝路谷歌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秦文杰投资10万元,一分钱不挣,一路上的车费、水和水果,包括到阿恰晚上的篝火晚宴费用都要管,从乌鲁木齐市还请来了登山协会的知名人士和6名记者的费用也要管,他图什么?不就是为了图木舒克市旅游业的发展吗?一不做,二不休,大家动起手来安营扎寨。落日的晚霞朦朦胧胧的笼罩在大地上。老登山队员抄起了野外炊具,奏响了锅碗瓢盆的曲子。熟睡的呼噜声、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笛子声、互相交谈的声、男女“混帐”声,不停地从各个帐篷里传出,别有一番乐趣,大家此时此刻忘记了一天的徒步疲劳和夜晚的寒冷,大部分伴随着交响曲安然入睡。黎明。30多个帐篷又奏响了锅碗瓢盆的曲子,共产主义的生活又开始了,队员们川流不息的在帐篷里你吃我的,我吃你的。
十、遗址群
当第一缕阳光沐浴着我们时,大家动手收起了帐篷,清除和焚烧垃圾,又踏上了徒步的征程。负责人王铁男,来自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是主席,他是登上慕士塔格峰的知名人士,老队员了。他给来撒下命令,要求一路欢歌笑语直奔齐朗古城。来撒也是来自乌鲁木齐自治区计生委的,是副主任,他幽默风趣,一路上领着大家唱着自编的歌曲。“各位“驴友”个个要老婆,一人一个没有那么多,遵守纪律才能发一个,调皮捣蛋发个老太婆。”
这首歌词是按照《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的曲子唱的,很有意思,歌词中的“驴友”意思是,徒步探险的旅游者很辛苦,像毛驴子一样,拉着行李在荒漠中奔波,是毛驴子的朋友,为此把旅游称之为“驴友”。
“日落西山红霞飞,“驴友”迈步把家回,把家回,一身的疲惫一身的累,一身的汗水一脸的灰,米嗦啦米嗦,拉嗦米哆来,“驴友”的心里不后悔。”
据来撒说,他有个朋友,29岁时就当处长,40岁就被“迫害”的退休,他很有才能,可是领导不让他工作了,他有力使不上,很着急,没事情就创作幽默的歌词。
歌声驱散了疲乏和劳累,不知不觉地经过了红房子、柳树城、达干城、古达干、亚依迪、苏盖提古城、无名塔、一号地炮台、二号地炮台,这片遗址群都是汉朝至唐朝的安西到疏勒镇通道上之重镇。
国青为了拍摄好的镜头,时不时地让大家停下来,它也是来自乌鲁木齐的记者,他在这次5个记者里最能吃苦,脚也磨破了,始终坚持抓拍镜头。
有谁知道,在这一片沙漠荒原之中竟然埋藏着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后1000年之间近1300年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这一文明既有从我国中原移植出来的“华夏文明”,又有从西边传来的古代波斯文明,而且还有当地发展起来的“塞克文明”。
可惜的是,这一排曾经是一颗明珠似的丝绸之路绿洲地区,到了我国北宋初期竟然从地球上消失了。宗教之间的残酷战争,喀什噶尔河的断流,竟然在以后的一千年之间把这一地区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从历史的册页中升华了。现在又很少人知道“尉头国”在那里,“诸者馆”、“济诸馆”、“和平铺”、“达干城”在何方,人们不知道,这一片沙漠荒原地区还会有这么厚重的历史文明。
十一、柳树城——孤独“企鹅”
路过柳树城,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大家时不时地停下来,目睹荒漠残留的炼铁遗址、炼铜遗址、炼陶遗址,瞬间拍照。特别是柳树城沙漠中有一棵枯树像企鹅一样,孤独地矗立在万古荒原之中,大自然把它摧毁的浑身黑黢黢的,仔细看来,是一颗夫妻树,妻子的藤藤始终缠绕着丈夫的身躯,从树洞里面看,有两个月亮,可以看出他们相近相爱,难舍难分。
十二、齐郎烽火台
阿恰、齐郎烽火台位于齐朗镇的西南,齐朗古城的西边。残高16.2米,四面全是开阔的沙漠平原,平原上广生洪流、胡杨和芦苇等野生植物,其南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汉朝时这里曾经是一处烽台,唐朝蔚头州建立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观察四方的巨大烽燧。
其建筑结构至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烽燧建筑的特点(其内心是空心,用巨大的圆木作为支撑,基座用黄土砖围砌,建筑坚固,不易倒塌)。现存遗址其高度、周长在全疆也属第一。
十三、齐朗古城
齐朗古城,其东北方为现今的齐朗镇,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汉代从龟兹股到疏勒过,东西往来的商队、使者、军事人员,再次经过补给粮草,检查后始可前行。唐代以后由于图木舒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
由于它南临喀什噶尔古河道,背靠柯平山,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所以又被唐朝人加固成为一座坚固的要塞。唐朝灭亡以后,尉头州被毁灭战火,此古城由于柯平河改道,逐出现了衰落,但未完全毁灭。后来的历代屯军都在继续使用,直到清朝末年才彻底放弃。清朝后期阿古柏分裂政权曾在这里与左宗棠进行过激战。遗址面积很大,残存建筑物的功能很复杂,有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有农垦遗址等等,至今仍为一处新疆少有的参观、研究、探险的重要景点。
下午7点多钟,齐郎古城霞光万道,五十名队员举着队旗,受到阿恰人民的热烈欢迎。阿恰人民看到一瘸一拐的队员们喊着:“加油,加油”。
晚餐,队员们和阿恰老乡盘腿席地而坐,吃着香喷喷的囊饼、薄皮饼包羊肉、抓饭,这些农家饭,让你有一种远离繁华与喧嚣、安静而祥和的感觉,为你拂去一天的疲惫与烦恼。
篝火晚会开始了。当地几百名维吾尔族人民、文工团和队员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无不欢欣鼓舞。阿恰县长、副县长、专员、秘书长都参加了篝火晚会。
晚会上,队员们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麦子带领全体队员表演。麦子来自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她也是登上慕士塔格峰的知名人士,还是第一个在慕士塔格峰上举行结婚仪式的创始人,中央2台都对登上慕士塔格峰的英雄们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们全体队员临时包裹脚,麦子和来撒在前面领唱和表演,我们在后面跟着边唱边表演:人们说花园里有一朵玫瑰花,阿里阿里巴巴,我心上的马路士卡名叫索非娅,阿里阿里巴巴,不是我不愿意,因为我心里害怕,阿里阿里巴巴,因为我还年轻,我就失去了她,阿里阿里巴巴。……来撒由于能歌善舞,在观众的再三“来一个”邀请下,又表演了顺口溜:一个婆娘美如画,一个老汉爱上她,他们两个跑到公社去登记,公社书记批斗她,你们两个年龄这么大,还要结婚生娃娃,如果全国人民都像你们这样,怎么实现四个现代化?他们两个回到家,煤油灯下学习婚姻法,如果当地政策不允许这样,咱们两个就算求了吧。
可见来撒活学活用,到处宣传计划生育。
篝火晚会结束了。天空乌云密布,刚开始下着毛毛细雨,队员们还斗志昂扬,篝火晚会的激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酒当歌,互相留着地址,经过三天的徒步相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
一会儿,狂风大作,雨越下越大,队员们只好在狂风怒吼声和十几个小时的倾盆大雨声中露宿齐郎古城。来撒毅然站在风雨中,把悠扬的笛子声当作摇篮曲,划破漆黑的夜空,划破狂风暴雨,把队员们带入梦乡。
半夜里,雨哗啦哗啦的下个不停,风呼拉呼拉的吹个不停,帐篷呼扇呼扇的响个不停,彻夜难眠。
十四、雨中情
十月四日,早晨,雨还在不停的下,我们的营地都被泥泞的路包围着,寸步难行,马文忠经理几次试车,都陷在泥里,大巴车开出去没有几步,又陷在深泥里。大家不停地用铲子挖泥巴,人推推不动,只好再等等老天爷出太阳。
天空还是乌云密布,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部分帐篷都撤了,还有几个帐篷没有撤,女孩子让临时老公背上车子,有的队员头顶雨布,站在泥泞的雨水中,谈笑风声,随着车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雨中、泥泞的路上,一手拿着馕饼,一手拿着咸菜,跳着摇摆的迪斯科,无比的浪漫。师傅们来回的试车,克服困难,一会儿陷进去了,一会儿又出来了,来回折腾了几个小时,太阳终于露出了他那羞涩的脸,晴空万里,远处起伏连绵的天山五彩山脉近在咫尺,清楚可见。队员们各奔东西,挥手告别,有的继续徒步向公路走去打车,有的乘坐小四轮赶往公路,分道扬镳。
此次徒步探险活动,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登山协会、阿克苏、图木舒克市商务局、唐城购物广场、工商联等50多名探险队员,在途中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脚破、团队互助的精神,徒步全程60多公里,对于宣传推介图木舒克市的外界形象,促进图木舒克市旅游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后记
走出尉头国,回首瞭望,感叹万分。尉头国是一块扑朔迷离、充满神奇而又是美丽富饶的土地,当你漫步在尉头国大地上的时候,处处都有着其他地方难以觅求的古迹,随处都可见到包含历史文化精神的遗珍。在这儿,我们可以感受到亿万年来的沧桑巨变,千百年中人世的悲欢离合,经过这番洗礼之后,你就可以更深刻地得到饱经世事的睿智,更豁达地面对种种人生。巴楚、图木舒克和柯坪地势平坦,水草丰美,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和再次相会滔滔东去,诸如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沿河两岸,是一望无垠的原始森林,茂密的胡杨林和红柳形成的一到宽大的绿色屏障。北部逶迤连绵的天山以巍峨的身躯挡住了北来的冷空气,使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尉头国就是中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使“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咽喉”之称。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天上的云是蓝的,空中的风是热的,地上的沙丘是烫的,只有这里的古代文明,还是凉的。朋友们,还等什么,让我们揭开这页历史的面纱吧!
2007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