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两次投资尝试的失败和中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搁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内心深处对中国的不信任,对中国强大后之于俄罗斯地缘政治安全的担忧。因此,增强政治互信成为推进中俄油气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发展同俄罗斯各政治势力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接触与对话,宣传我国的对外政策,打消俄方的顾虑,要让俄罗斯人相信,消除“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影响;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将尊重现实,恪守两国政府间业已达成的边界协议,不会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提出领土要求;中国愿意和俄罗斯一道就其关注的中国移民问题寻求妥善、合理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俄形成任何危险,相反,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不仅可为俄罗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将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愿意加强同俄对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支持其融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俄油气合作将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共荣”的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为主渠道的民间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外交活动,增加中俄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让俄罗斯民众进一步加强中俄政治互信,密切两国政府间的磋商和协调。中俄之间的油气合作还存在着日本金元和美国大棒的围堵。在这样的大背景推进中俄油气合作,必须加大能源外交力度,将中俄油气合作纳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之中。增强政治互信成为推进中俄油气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在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尤其要注重加强与俄政府间的协调和磋商,争取首先在政府层面建立政治互信并达成共识。能源合作因涉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且具有长期的性质,因此,政府间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与俄有关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对有政府背景的能源机构和能源公司的游说和公关,规范和协调企业在俄油气领域的投资行为,从大局出发,切忌急功近利。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康斯坦丁•弗努科夫2007年12月11日向俄罗斯记者表示,俄罗斯和中国两国领导人2008年预计将举行至少四次的会晤。弗努科夫解释说,2008年预计俄罗斯总统将对中国进行访问,俄中两国领导人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太地区经合组织峰会等峰会上将举行会晤。建议我国政府抓住机遇开展能源外交,不断磋商和协调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相关问题。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中俄多层次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俄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中俄世代睦邻友好具有深远意义。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使得两国关系迅速改善,在国际多边机构中的步调也越来越协调一致。“两国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好过”,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温家宝总理时表示。“俄中关系已经达到了空前水平,并成为构建21世纪国家关系的榜样。”祖布科夫也对两国关系充满信心。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沃斯克列先斯基说,俄中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更好的相互了解是互办国家年活动的最大成果。“通过举办国家年,两国对彼此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再发现。两国将在此基础上制订合作规划,共同展望未来。”俄中经贸合作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说。目前中俄两国关系已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种事实促进了双方在更高层面上开展多方位合作[1]。
中俄互办国家年加强了双边合作和高层交往,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得到更大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要深化与俄罗斯的教育交流合作,互派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举办好中俄学生夏令营活动及文艺、体育交流,扩大和提高在我国的俄语教学和在俄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二要鼓励中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与俄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并通过合作科研项目培养人才队伍。三要实施好中俄文化交流计划和项目,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2]。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信任理解,将会有力地推动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上新台阶。
[1]中俄国家年的油气收获[N]..中俄经贸合作网,2007-12-05 15:57:27
[2] 抓住机遇推动中俄教育科技[N]..人民日报,2006-06-20 :2
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边相互信任理解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