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刚刚加入退休大军的夫人兴致勃勃地连续观看北京电视台的《身边》、《养生堂》以及山东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受其影响我也跟着看了一些,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亦受益匪浅。这些专家名医在节目中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知识,透析一些甚至广为流传的误区,介绍一些居家常用的妙招,通过与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朋友的互动和参与,让更多的民众得以正确了解科学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反观前些年在养生保健领域内的那些丛生乱象:某些由商业利益驱动的、声称可以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不断制造和传播伪科学、伪命题、伪身份乃至伪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现在这种现象少了,不仅是因为“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尤其是老年朋友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对于江湖骗子的警觉程度和识别能力;也不仅仅是现在看病贵的困境开始逐渐缓解,能够到医院看得起病,何苦求偏方消灾?更是因为我们的专家精英走上了大众传播的传媒舞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为广大健康关注者带来了福音。
再把思路放开一点,我们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与民生领域关系比较密切的应用学科)应该拿出一点精力和时间,运用各种现代传媒技术和平台(或在传媒网络的帮助下),做一些改善民生的科普工作,逐渐改变那些群众参与度很高的活动中“有声音的不权威、有权威的没声音”的窘态,在包括博客、微博等网络方式方面发挥主流声音的正确影响力。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专家不仅要有学识、学历、学位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的标签,更要有服务大众的心态以及得到大众认可的“业绩”。
也不仅仅限于保健养生方面的专家学者,其实很多专业大家不应该不屑于走进民众的广阔天地——正是这个天地给了他历史舞台和无尽的养分,假如他不把自己做玩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