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核能冒险


  没有哪一个工业国家像德国这样在核能的和平使用上争论了这么长时间 。实际上,也没有哪个政治问题引起过如此激烈的争论。直到前不久,拥核派与反核派的对立在德国政党间的众多立场中还都有所反映:保守党和自由党属于温和的拥核派;社会民主党和绿党则属反核派。

  但是,日本福岛事件后,执政的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坚定地反核了。 他们的态度究竟发生了多大的转变,我们看看事实就能更加明显地感觉得到:就在去年秋天,出于对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联盟党决定大力推进核能使用,这一决定建立在对能源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基础之上,并被认为是保障德国商业中心地位的必然选择。

  最近政策的急剧转变,不是因为对德国能源产业的形势有了新发现,也不是因为德国核电站安全性能不达标。恰恰相反,虽然其内部也不乏对核能持反对态度者,独立的反应堆安全委员会在福岛事故后的一次压力测试中仍证实说,德国每一座核电厂都达到了极高的安全标准。

  真正的原因是,福岛事故后,所谓的残余风险(即使核电站达到了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最高安全标准仍无法避免的风险)不再能为人们所接受。事实都没有发生变化,然后,只有政治评估变了。当然,政治考虑也会有其影响:假如现在绝大多数民众都反对核能,那么,持拥核立场将很难在德国竞选中获胜。

  放弃核能,同时计划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倡大力节能,这些做法是激进的。这一决定刚刚颁布,德国最早的8所核电站即遭关闭——这些核电站的平均运作年龄有30年左右。余下9所核电站准备随后关闭。到2022年,最新的核反应堆将从电网上撤出。同时,德国政府仍坚持其能源目标,无论从欧洲条款还是国际条款来看,这些都是极高的目标:到2020年,温室气体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40%,到2050年,减排80%到95%;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主要是风电和一定程度的太阳能发电(水电发展潜力有限)——要从目前的16%上升到2020年的40%,到2050年上升到80%;能源生产力也要以每年2.1%的速率提高,电力消费到2020年则削减20%。

  现在问题是,这些目标是否能同时实现;假如同时实现,又将带来什么后果?毕竟,核能意味着德国电力生产的四分之一。这相当于“基载”(可全天24小时生产电力)的一半。已遭停产的核电厂曾生产大约德国10%的电量。所以,实际上,在耗电量最高时期已没有多余电量可供缓冲。有关联邦政府已发出警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基本在冬季),可能会出现停电。

  放弃核能发电,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会进一步加剧电网的不稳定性;由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供应的波动无常,这一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过去,为稳定电网,电力输送操作员需采取一定措施(比如开启或关闭电厂开关);在过去,这种操作每年只需两或三次,而现在几乎天天需要。

  要完成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转变,德国迫切需要建设新的输电网络,包括长达3500公里的输电线,尤其要将电能从向风的德国北部输送到背风的南部。然而,由于地方上的阻力,迄今仅完成了100公里的电网铺盖。电力储存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唯一存在的大型技术(抽水蓄能电站)的扩展受地质因素限制,对于现存的几个工程,民众间也存在抵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