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债和欧债危机连决上演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也让全球资本的避险情绪持续提升。相比美国债务风险,欧债的问题甚至同样严重,美元资本很难选择欧元区作为避风港。正因此,我们才看到美债危机非但没有导致美债利率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的怪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资本不会在全球其它地区寻求避险机会,其中经济和金融较为稳定的新兴市场无疑是最佳目标。
上一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救市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兴市场率先受到热钱的冲击,热钱带动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的上涨,在初期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了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正如海潮涌动过后裸露的沙滩一样,一旦资本潮退却,这些国家却面临着通胀和经济下滑的双重痛苦,中国也不例外。
热钱对当前在通胀和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的国内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来说,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挑战。 正因此,恰逢美债危机爆发后银监会当机立断提出了下半年加强热钱监管的新思路,提前设防热钱,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老调重谈的行政措施而已。从以前的历史经验判断,这些措施的效果实际很有限。
另一个角度来看,境外游资既可成为冲击金融市场的洪水猛兽,也可称为反哺市场资本的源泉 .在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的背景下,大量吸纳民间和其它类型资本,促使其成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本应是合理的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容纳这些资本需要一个有足够稳定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大幅扩充资本市场的层次和规模以提升战略纵深,采用更为积极的市场政策。
然时至今日,我国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却都是以“圈钱”为己任。而很难在一些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机制,比如企业分红上有所突破。市场的不稳定实际上是架构在制度的不合理之上的,在这样的一个金融市场基础上再搭构行政措施,这样的草台班子又何以能驾驭得了汹汹而来的游资?让热钱蜕变成为长期投资。
值得思考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中,美国屡屡利用其美元核心地位和高超的金融手段,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在国人徒呼奈何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的思考,在金融高度融合的现代社会,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与此相配合的成熟运作模式,无疑是一国重要软实力。全球金融体系巨变的历史时期,复杂的外围环境既会带来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反复冲击,但如利用得当,也可成为一国金融崛起的大好机遇。而中国长期依靠行政手段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金融形势变动,已经显得颇为费力和不合时宜了,也会错失携金融市场趁势崛起的重要良机。
该如何应对外来资本冲击?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