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郑州火车站广场的公交候车厅建起不到一天,又被拆掉了。类似的拆建游戏,同样发生在2003年。8年时间过去了,相关各方关于公交候车厅管理权限的种种争执依然没有搞清楚。一方建起来,另一方就强行拆掉。至于使用候车厅遮挡炎日暴雨的市民,只能淋着、晒着。他们的声音,也只能一直“沉没”着——尽管每一次拆建游戏,都会使得价值不菲的资产受到损失。(《中国青年报》6月8日)
郑州火车站公交候车厅的建设方是公交总公司,此番的拆除方是火车站管委会,2003年那一次的拆除方是市政局。拆建双方争执的焦点,则均是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管理权限问题。郑州市公交公司认为,以“广告置换”的方式吸纳外部资金建设公交候车厅,是经过市政府授权同意的,那些兼有发布广告职能的候车厅,本质上依然是候车厅,而非户外广告;而拆厅的火车站管委会与市政局则认为,候车厅既然发布广告,则应该按照户外广告审批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粗粗一看,相关各方似乎都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财政投入不足,公交公司才出让广告授权建设候车厅;而火车站管委会及市政局的“依法拆除”,似乎也有律可查、无可挑剔。不过,拂去那些堂皇的说辞,公交候车厅拆拆建建游戏的背后,潜藏的其实是相关部门对于广告利益的权属问题。部门争利,百姓遭殃,凡此种种,不免令人浩叹。
其一,相关各方都盯住了广告发布的收益,谁来真正关心广大市民的公共利益?公交候车厅发布广告是一块不小的利益,引起各方眼热乃至伸手也是很正常的。事实上,这也是外部资金感兴趣、愿意进入的原因所在。但是,一旦大家的眼睛都盯住了利益,且争执不下,不免忽略了候车厅的公共属性,伤害了广大市民的公共利益。毕竟,候车厅首先应该是为公众遮阳避雨的所在,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一个文明的城市,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公众提供这样的基础设施。
眼下,国内很多城市都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投入,不过,与需求比起来仍显不足,这也是实情。也因此,类似郑州公交公司以“广告置换”吸纳社会资金的做法,亦属无奈之举。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形得到彻底缓解以前,相信这样的做法不会真正禁绝。也因此,相关各方不妨以更宽容的心态来处置这一事件。不仅要看到广告利益,更应该看到公共服务的价值。管理也好,执法也罢,所图者都应该是让这个城市里的市民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部门利益再大,也不应该大过公共利益。
其二,既然8年前就出现了管理权益也即利益权属的争议,郑州市政府何以迟迟没有进行协调?退一步讲,既然城市公交候车厅确实出现了广告管理审批以及利益归属的问题,而相关利益关联方又无法自行协调,则上级政府理应出面协调。在这个问题上,郑州市政府居然听任各方争执、扯皮了8年之久,实在有些罕见。是这个事情果真很难解决,以至于需要将近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酝酿、协商?还是政府认为事情太小,不值得或者还轮不到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涉及民众的利益,再小的事情都是大事,可见,郑州市政府难逃懒政之嫌。
其三,城市公共设施如何避免管理部门见利益就上、遇麻烦就躲的怪圈,真正体现公共性、服务性?郑州市公交候车厅的拆建游戏,也透露出一种由来已久的不良倾向,那就是时下城市的很多管理部门往往表现出过于逐利的迹象。在一些部门那里,管理就是收费,服务就是罚款,公共事务不过是借以牟取部门利益的工具罢了。权力,以及权力可能带来的现实利益,远远高于社会民众的公共利益。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是使得城市距离一般民众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
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类似郑州候车厅的拆建游戏不能一直这样演下去了。想想看,一个小小的候车厅也动辄十年八年的扯皮争斗,民众真的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