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内地投资者来说,短期似乎看不到亮点。周四,中国股市收于四个月新低。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1.4%,至2705.18点,为1月25日收于2677.43点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深证综合指数跌1.5%,至1105.95点。针对下半年北京将制定怎样的货币政策的担忧继续影响投资者信心。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速放缓给企业利润带来不利影响,也增加了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
其实,正是在这类情形下,何妨把注意力转向长期——看看今后几年应该着重关注的投资方向。一个重要的提示,是中国正在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北京早已制定到2020年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这被市场视为中国政府开放资本账户的目标时限。但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外界对人民币资本账户提早开放又有了新期待。
渐渐地,离岸人民币大潮开始漫过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很清楚人民币开放进程的各种影响。其不利影响大致为:利率升高,投资增长放缓,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汇率升值,抑制中国出口需求……之后,越来越多的低附加值产品制造商将陷入困境,而高科技产品制造商将从沿海转移到内地,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其有利结果是:人民币升值,中国家庭消费能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拉力更强。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国可不是好事。一旦北京减少对外汇市场干预,所有爱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国家都会更趋放开,对美国国债的总体需求也会下降。如此一来,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更难补充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缺口。
随着北京继续推动人民币市场化以及放宽资本管制,未来几年,规模数万亿美元的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历史性机遇。以后,资金雄厚的中国投资者将更自由地赴海外投资,而人民币资产和内地市场将为押注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投资者敞开。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克莱集团旗下子公司Barclays Wealth称,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很大一部分投资都是在为服务人民币市场积攒力量。
目前,人民币市场还欠成熟,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投资也受到严格限制。尽管包括“点心债券”(中国内地以外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在内的人民币计价产品不断增多,但仍供不应求。而且,投资者对“点心债券”的复杂产品结构知之甚少。就实际投资来看,现在可以购买的人民币资产相当有限,资产质量也不稳定。
可以确定,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对人民币产品的投资热情会越来越高。特别是本轮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公共债务高企,投资者持续看跌美元和欧元。有远见者均希望借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获取快速增长之收益。根据机构分析,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业务兴趣浓厚。他们希望能够投资人民币金融产品,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赚一笔。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速度、路径还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受到中国国内国有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群体的掣肘,打破低利率和低汇率的旧局,资本项目开放不会一帆风顺。我以为,朋友们可以听听私人银行的建议:购买具有替代性货币。即那些可能随人民币一道升值,但又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韩圆、菲律宾比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