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公路收费不可水过地皮


    

清理公路收费不可水过地皮

廖保平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共同发出 “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已还清建设贷款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要立即停止收费;收费期满的公路收费项目要坚决撤销。其间禁止新增经营性普通公路。

  收费公路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三乱”现象存在已非一时一地,天下苦公路收费久矣,舆论呼吁遏制乱象也是千呼万唤了很多年。尤其是今年年初的时建锋偷逃过路费368万余元案,将收费公路的问题再次激活,并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现在,我们终于看到国家五部委要联手整治,期望这清理整治不是水过地皮,而是一竿子插到底,搞出点让民众信服的成绩。

  按说,公路是公共品,理当由政府财政来投入建设,让公众免费使用。但因为政府财政难以一力承担,就得靠社会融资。社会资金不是慈善款项,投资者是为了收益而来,所以才会有公路收费一说。这在特定情况下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这种坐收渔利的好事,一旦尝到了甜头就让人欲罢不能。虽然《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收费期限进行了严格限定,但许多地方都突破了限定,不仅收起来没完没了,而且还越收越贵。据媒体报道,路桥收费已经成了暴利行业,九成员工年薪超10万。这可以从某地招高速公路收费员,结果引来大批大学生、研究生争相报考中管见一斑。

  多年来,对公路收费并不是没有清理整治过,各部委三令五申并不少,措辞也相当“坚决”、“严格”,收效却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公路收费是笔糊涂账,收了多少,有多少用于还贷,有多少用于别的开支,是否已收回成本,等等,公众不得而知;二是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模式,致使公路企业与地方部门形成利益联盟,双方都舍不得丢下这块“肥肉”;三是改头换面继续收,一些收费公路早已还清贷款,收回成本,但是既然投资方和地方部门想继续获利,就会想方设法将其变成仍需继续收费的收费公路。

  因此,此次清理不能只是停留于“自查自纠”,若不触动地方部门利益的话,恐怕仍然难以撼动原有格局。必须要一竿子插到底:查清账目,公之于众,严肃问责,绝不手软。事实上,这些年,清理整治收费公路成效不彰,就在于收费无法纳入公众监督,也几乎没有官员因公路乱收费而被免职或被刑责的个案。违规违法能获得暴利,又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天底下有这等好事谁不干!这只能说明贪婪者太强硬,而监管者“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