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存准率12次上调已使银行苦不堪言


李骁:存准率12次上调已使银行苦不堪言

 

央行决定62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来的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保持“一月一调”提升节奏的第12次。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业而言,影响当然大,但影响更大应该是银行,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新高,这已使得银行业苦不堪言。

 

一方面,放贷的空间再次受到压缩,从比例上看,存款准备金率加银行系统内部如拨备率之类的管理提取,实际上银行吸收存款的近3成被冻结,从数量上计算,2011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78.2万亿元,上调 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达到 3900亿元左右,银行业利息损失即达50多亿。

 

而这一切又是在储蓄大幅搬家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中国人民银行4月数据显示,4月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一头难收储,一头难放贷,这让以此为生的中国银行步履维艰。

 

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是应对通胀,但不选择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的加息,原因主要在于应对热钱和为中小企业减压,国际金融学会(IIF)认为2011年全年,将有大约10410亿美元全球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而中国将“吸收”其中大约三成的资金量,约为3000多亿美元。

 

不过,随着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而加息的预期越将突出,昨天出台的CPI数据显示,通胀形势依然严重,加之雨季来临,南方旱灾转为涝灾情形越来越严重,这将对CPI形成新的严厉,如果物价指数仍不能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再次加息将势在必行,而这才能能对银行业构成新的利好。

 

对房地产业而言,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累加效应,原本市场资金面已经十分紧张,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资金紧张情况雪上加霜,并且强化了加息预期。但该点的影响有限,因为随着调控的常态化,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已经被迫多元化,从银行渠道融资已非主流。

 

二是心理预期层面的,向市场传递了调控仍未放松的预期,这比前者的影响更大,事实也的确如此,614日晚,央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2011年部分企业将难以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覆盖成本上升,并预计小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将面临资金紧张,房地产开发及住房消费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出现下滑。

 

调控仍未放松,不排除,银行业为改善自身处境,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步浙江后尘,提高首付比例,这将对房地产业带来新的不利影响,而五月份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交易统计数据也均显示,红五月失约,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均出现下跌,这意味着,一线城市房价暂时将进入下降通道恐怕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