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存备金率对冲热钱控通胀


谢逸枫:上调存备金率对冲热钱控通胀

  摘要: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宣布,自6月20日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六次上调,这使得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50的纪录高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8%。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一次调整时间是在5月18日。

  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表示,内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收缩流动性意图明显,为控制银行信贷,进而来控制通胀。因此,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标不在股市,而是为了对冲热钱的流入,外汇占款上升,上调存款准备金是对症下药。中国可以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应对热钱流入,但不可能完全杜绝热钱套利的机会。引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第一,此次央行再次出其不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是针对4、5月份部分银行流动性充裕,投放异常的举措。这次调整也算是对周小川“用池子来圈热钱”的呼应。第二,目前通胀的压力仍然是市场最关注的因素,从已有数据分析,通胀5月5.5%,6月或达到6%,这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水平。第三,最近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引致外来热钱较多,央行意在用此举严防热钱冲击。

  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表示,其实,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在收紧,但2010年总体上来说,货币政策是相对宽松的,导致贷款和M2的增长都非常快。如果明年M2的增长能够控制在16%的水平,将会非常理想,但是难度很大。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比较大,特别是美国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以后,美国大量发放货币,国内通胀预期又在不断增强。另外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胀压力加大,面对输入性通胀加剧,中国需要加快资本管制,同时利率也应该适应通胀水平,及时调整。

  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指出,预计本月升息后年内不会再次升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然,如果CPI持续大幅上涨,也不完全排除央行进一步升息的可能。所以,存款准备金上调后,短期加息的可能性已不大。但是,年内至少还有二次以上加息,现在还要观察6月经济数据,如果通胀水平继续上行,也不排除年内还会加三次息。目前全社会存在货币总量偏多的情况,货币总量也是银行信贷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央行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遏制通胀预期。

  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表示,对于上调准备金对股市的影响,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后果是:第一,在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信贷增量应该会有所减少,而对实体经济也有一定冲击,经济或会略有降温。第二,对于股票市场来说,还是存在负面影响的。也许短期股指还可能会上涨,但是略微放长一点,这样频繁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会影响到市场。 对股市的资金面不会有大的影响,短期内可能对市场的信心影响较大,可能引起市场的短线调整。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2011年6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5%,创34个月新高,略高于预期的5.4%,表明通胀形势依然严峻。数据还显示,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预期上涨6.5%;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预期增长13.2%。

  2010年全年中国净流入的热钱仅为350多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发布了《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称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 据《经济参考报》6月10日报道,2011年全年,将有大约为3000多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3000亿美元是多么可怕的数据,

  201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万亿美元。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万亿美元.此数据公布以来,上至金融高官,下到百姓微博,几乎都在诧异并热议“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实际上,中国的外汇储备真正出现增长较快是从2001年开始的,那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尤其是2005年、2006年、2007年这几年的外汇增长非常快。1998年,我们的外储规模在1400多亿,现在超过了3万亿。

  中国是由央行购买外汇储备,这就会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为了防止基础货币供给增加过快而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央行不得不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来进行对冲。当然,这种对冲是有成本的,大概每年两三千亿左右。这种滚动对冲的成本不是财政部出的,也是央行通过印钞票来弥补,这也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目前,在谈到整个外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规模时,很多都是“从外储看外储”,其实3万亿美元仅仅是一个阶段。

  从局部范围看,外储超过了3万亿,现在,中国香港的资产就超过5万亿了,日本更不用说了,瑞士、卢森堡都排在前面,尽管它们的净头寸比中国低。比如美国,它有2万亿美元的净负债,14万亿美元的国债,但这对它来说有什么大的负面影响吗?美国国际投资有几千亿美元的净收益,而中国国际投资的净收益则微乎其微。对中国来说,持有的美国国债就是烫手的山芋,美国国债评级展望调为负面,除了约束美国滥发国债和财政纪律外,受损的还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和机构。

谢逸枫

2011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