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据中国人大网公布的声明显示,为期一个多月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于昨日结束。征求意见数已超23万条,创下征求意见数之最。包括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在内的多名专家认为,个税3000元免征额符合当前情况。有专家称,若是3000元的起征点,这样88%工薪阶层或将无须再缴纳个税;而将起征点调为5000元,缺乏数据支持。(6月1日《新京报》)
联系到近期较多专家的此类明显与民意疏离的言论,有迹象表明,个税改革公开纳谏可能成“白纳”。此类不断重复出现的专家言论,似乎正干扰着国家真心打捞民意的注意力。其实,大多数群众的表达更贴近苍生实际。相反这些专家的这一说法,却难以立足。因为即便起征点调至3000元,也不可能会有近九成工薪族不用缴个税。实际上个税沦为“工资税”已是事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头,富人上个税的贡献很小。之前有报道称,各地“个税筹划”生意兴隆,富人避税做账有绝招,有人年入百万能按月薪三千缴个税。
个税的核心旨意当然是为调节贫富差距。拿美国来说,收入最高的1%人群,贡献全美个税的40%,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高收入群体所缴纳占个税总额的六成以上。而我们竟弄成了一个“排队队、献果果”的局面,这严重偏离了个税的宗旨,失去了其调节杠杆的核心作用。难怪不久前,财政部一名官员就表示,个税免征额若上调至5000元,则只有3%的人纳个税,这个税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这让我们看到,个税回归家庭为单元的综合征收方式之所以八年未见起步的根本内因。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有个税,那时是800元的起征点,这个点位一直延续到2000年才小幅上调。那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甚至十几元钱,有资格达到800元工资并缴个税的,当属极少数精英。而今,一年复一年,工薪阶层成为纳个税主体,高居六成以上。若这次个税改革方案真让那群专家鼓呼的3000元起征点成为事实,那我敢说,工薪阶层成纳个税主体的格局仍不会打破,而“近九成工薪阶层会因该调整无须缴个税”也是痴人说梦。
而万分之几的富人所上个税其主动申报者连续多年不足10%。因为这些富人有能力、有钱请“个税筹划人”帮其避税,可以变着戏法地做到百万年薪按月薪3000元缴个税。特别是对一些靠隐性权力与灰色交易而暴发的富人,我们的税收监管一直缺失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法律约束与政策措施,缺失一种国家胆识与国家智慧去推动个税征收尽快抵达“削峰填谷”的意识高端;缺失一种长效的法律机制动态“摸”准机关事业单位和垄断国企的领导干部的钱袋子、小金库,特别是他们个人的灰色收入部分。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个税征管。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要防止政策成为“空调”,须首先要摸清高收入者的现实分布状况。要真正防止“摸高”之手摸错方位,总是习惯性地一摸就摸到工薪阶层的钱口袋边,就需要“摸高”到真正的高收入人群的核心区域。这需要我们大胆直面个人征信、家产亮化等问题,尽快完善官员财产公示制。这有利于构建国人个税申报的诚信体系,从而形成一股敦促老板、影视体育明星等依法纳税的“社会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