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团盈利不要乱排名


 

今天看到网上报道《合资反哺自主 上汽盈利居五汽车集团之首》,感觉概念混乱,而且这样的概念炒作没有意义。

报道说: 对上海汽车(600104,SH)、东风集团(00489,HK)、一汽轿车(000800,SZ)、长安汽车(微博) (000625,SZ)、广汽集团(00203,HK)五大汽车集团2010年财报进行对比发现,合资公司盈利最高的上海汽车,其营收和净利均大幅领先于其他企业。

一、对比的概念混乱

上海汽车的概念是上汽的整车企业经营业绩基本纳入上市公司。2010年,上海汽车营业收入3133.76亿元,利润137.29亿元,这是上汽集团的大部分整车项目的收入和几乎全部的合资企业分红。

东风集团的香港公司纳入的主要是商用车中的中重卡部分。东风集团公布的2010年业绩显示,集团收入1223.95亿元,全年净利润109.81亿元。东风的整车项目盈利能力很强,而且中重卡和轻卡表现突出。其香港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大幅偏离实际水平。

广汽集团的业绩主要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部分的合资企业分红。2010年,广汽集团年营业收入598亿元,净利润43.3亿元。这样的营业收入严重偏离广汽集团的整车企业的总体收入水平。

而一汽轿车的业绩仅是一汽轿车的奔腾和马自达部分。一汽轿车2010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2.96亿元,净利润约18.60亿元。这样的营业收入估计仅占集团的整车企业的总体收入水平的10%多一点。完全不能反应一汽的整车业绩。

长安集团是四大集团之一,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也还可以。但长安汽车2010年营业收入330.72亿元,净利润20.27亿元。这样的收入和利润不能集团的代表实际情况。

二、权威的整车盈利统计是国家统计局的资料

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所有企业都有全面的经营状态统计,但这个统计的细节项目涉及企业机密而不会对外透露。

我们看到国家统计局的整车企业统计的资料体现的是地区性的整车行业经营和效益统计。从这个统计看,2010年1-11月的全国整车企业的盈利是1896亿元。

上海地区的2010年1-11月的整车企业盈利达到355亿元,这个业绩很突出。

而吉林的2010年1-11月的整车企业盈利达到295亿元,天津的盈利是57亿元,由于一汽的摊子大,合资企业股比高,一汽的整车盈利应该持平或者高于上汽。

湖北的2010年1-11月的整车企业盈利达到2,65亿元,这样的盈利基本都属于东风集团的。

广东的整车企业盈利为299亿元,这其中的集团分成复杂,广汽、东风、比亚迪等都有很好的盈利共享。前两天东风说他们的盈利是行业领先,根据数据看,二汽整车企业的盈利的确很突出。但至于一汽、二汽、上汽的整车企业盈利到底哪个最高,并不好说,相差不多。差异主要在零部件等盈利。

 

三、大集团的盈利不代表实力

大集团的盈利和销售收入不代表其真正实力。由于大集团有天然的政策优势,他们能够与国际集团形成强强联合,这样的盈利模式是特色性的。

国家为何强力推动大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其核心就是大集团的赚钱太容易,而容易出现不思进取的倾向。因此国家在06年前后就开始推动国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浪潮,随后的一汽、上汽等大集团的核心自主品牌快速发展。之后的广汽、东风等也开始强化轿车自主品牌。

 

四、大集团的商用车和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现实力

大集团的优势在于体系完整,汽车的各类车型表现均较强。而合资企业带来的销售收入、销量数据、利润仅是其与生俱来的优势。真正体现大集团的实力不能简单用整车和零部件销售收入等指标衡量。因为这些数据都被合资企业的国外母公司算了一遍,我们的国际排名还是很差的。

大集团的发展优势是技术积累和利润贡献。有些人对大集团的能力总有怀疑,实际大集团的技术积累很深厚,但主要是经营模式和体制太差。

有些人说国有大集团上市就是能力强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志,我感觉未必。自主品牌的独立车企,例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都是实战性摸索和拼搏出来的,这为大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指明了道路。大集团的自主品牌目前虽然发展很快,这些年砸了不少强,但发展质量还远不如奇瑞、比亚迪等独立车企。

应该说奇瑞等车企应经走过一轮以上的高增长期和随后的调整期,越走越稳健。而国有大集团投入巨大,但走的比较慢,还没有走完完整的一轮增长周期。大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仍需要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