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问题解决之前免谈国际板
“五一”前夕,我国B股市场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出现了成交量的快速放大。B股市场的这种快速下跌对本已羸弱的A股也产生了“蝴蝶效应”,在B股猛烈下挫的时候,上证指数一度也出现了快速下行。
B股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沉寂已久,几乎已成一个遗忘的角落。而导致B股在这两天突然成为“市场热点”的原因,是因为市场忽然出现了一些不利于B股的传闻,除了美联储宣布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之外,另有一条值得注意的消息是市场传闻酝酿已久的国际板市场即将在5月份推出第一家上市公司。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板的快速推出,说明市场管理当局暂时没有解决B股问题的计划,从而导致B股出现大跌。
由于有关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传闻在事后并未得到权威部门的证实,因此可以认为这一消息是不真实的。但是,近一两年来,有关国际板的热议却一直不绝于耳,未来国际板的交易场所上海证交所有关人士也不断向市场吹风,表示国际板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并不真实的消息才能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国际板的推出,意味着A股市场已经很重的融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因此它的负面影响也只应该发生在A股市场,而不应该对B股市场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其实,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国际板推出后的融资压力,而没有注意到匆忙推出国际板,意味着市场管理当局仍然没有将解决B股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这自然让B股持有者感到灰心,这才引起了B股的暴跌。
B股,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利用股票吸引外资的一种尝试,在当时外汇紧张的情况下,B股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事实上它也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建立初期就打开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通道。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迟滞,B股的发展面临严重挫折,不仅发行困难,交易市场也愈显冷清。回顾B股市场建立以来的行情演绎,只有2002年上半年B股面向境内外汇持有人开放时才出现过一波值得记载的行情,但即使是这波行情,不过是在政策变化之下,最终留给市场的依然是满目疮痍。在今天我国正在为超量外汇储备而发愁的现实情况下,B股的存在已没有意义,反而对一些B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产生了困扰,它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上,曾经积累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它们给市场带来了不少困扰。市场管理当局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气将其一一解决,赢得了投资者的尊敬,但为什么面对B股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关键还是在于缺少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解决B股问题尚缺乏目标的情况下,有关推出国际板的声音却越来越高。当然,B股的问题牵涉到汇率问题,但何以国际板又可以绕过这一问题呢?按有关部门的说法,国际板发行的是人民币股票,但是,在人民币尚没有实现国际化的现实情况下,让外资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除了让它们参与到抢食A股市场红利的队列中之外,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样名不副实的国际板,它唯一的作用只能是满足市场管理当局的政绩需要。
B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投资者对此是不满意的。市场管理当局对此应当有紧迫感,尽早将此提上议事日程。管理当局可以借鉴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模式,准备几套方案交市场讨论,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又能让投资者满意的解决路径。只有在所有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后,中国资本市场才能轻装前行,推出国际板也才有了更为成熟的条件。在B股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国际板的推出不妨延后,有关的官员也不宜随便在公开场合谈论国际板,使市场出现过多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