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
成渝经济区包括重庆31个区县、四川15个市。
据国家发改委5月5日介绍,国务院最近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成渝经济区规划是在实施“十二五”的开局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时刻获批,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五大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国家选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出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具有很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曾经的发展思路是梯度发展,先沿海,再中部,最后才是西部,现在看来这个思路让东部和西部的距离越拉越大。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能担负起整个西部经济引擎的重任。
按照《规划》,成渝经济区面积达20.6万平方公里,包括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它们分别为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以及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意味着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重庆与成都是合作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口水战的“竞争关系”,双方应抓住机遇,研究产业和基础设施互补与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