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翅膀 迎接朝辉
——记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炎汝七标项目经理张迎辉
赵纯杰
十年追一梦,矢志终不渝。
张迎辉,2001年进入十五局五公司至今已经整整十年。
十年来,他参加了克独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衡绍高速公路、炎汝高速公路建设,从一名试验员成长为一名项目经理。尽管苦过,累过,受伤过,但他始终在追求人生的目标——要自己带一支队伍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十年磨一剑,出鞘始见锋。张迎辉,从担任项目经理那天起,他就把整个身心都扑在工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和超强的管理能力。虽然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也很忙碌,但他却感很到快乐、也很充实,因为这是他所钟爱的事业。心,没有翅膀也能飞,那是因为心中有个梦想——张迎辉,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读、诠释这句话的内涵。
凿山筑路 勇者无畏
炎汝高速公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有人说,这是一条“连心路”。它传递了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着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有人说,它是一条“寻根路”。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之地,是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汝城,当年红军曾经过于此并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在这里可以找寻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有人说,这是一条“致富路”。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促进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构筑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张迎辉说,这是一条“艰险路”。七标所地处偏僻、地势险峻、气候变化复杂,“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要想在这里修建一条公路,必须要历尽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困难。对于项目来说,注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种地方别说让人干活,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许多人刚来到工地就开始打退堂鼓。“再苦也苦不过当年的铁道兵,再难也没有修建成昆铁路难。咱七标就是要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精神,拿下这个工程!”——张迎辉这样鼓励着大家,也在激励着自己。一手抓施工组织,一手抓生活建设,张迎辉整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项目工地和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寻求帮助,使出了浑身解数,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使得项目很快步入了正轨。保证员工生活可以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张迎辉想方设法为员工改善生活条件,安装了空调、电视、网络、浴室等,还购置了乒乓球桌、台球桌、篮球架等设施。良好的生活环境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了解决施工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张迎辉遇了了多少困难,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很少有人知道,张迎辉从来也不说,但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运送材料的大型车辆上不去那就采取中途倒运梯级传送的方式,一点点地挪到工地。基础设备、原材料、施工仪器、机械用油,都是人抬背扛运上去的。
那个时候,项目部的人没说提出困难,因为大家知道:所有的困难都必须依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前边没有了路,后边又远离了路。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开拓前路。
广开思路 智者无敌
电!电!电!我们急需施工用电!
入场后张迎辉脑子里每天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电。没有电,隧道掌子面无法通风,施工无法进行。多次协商,供电单位只是给七标施工区暂时接通一台630KVA变压器。电力供应不足,施工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面对电力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张迎辉不去过渡依赖电力公司,而是大敢地买进、租赁了2台发电机组,保证了前期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虽然施工用电可以利用发电机暂时缓解,可长期使用发电机需要大量的柴油,供货保障和油价控制仍是一个难题。经过细心调查,张迎辉找到了一家可靠的柴油供应商长期供油,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市场油价变化。几次在柴油供应紧张,油价一路飞涨之前,他多方筹措资金,组织采购大量柴油。这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为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油料保障。
在其他施工标段因为缺少柴油而造成进度缓慢甚至于停工待油的情况下,七标的柴油却储备充足,施工正常运转,施工进度全面加快。
凡事要有超前意识,看准的事就要早办快办——这是张迎辉一贯原则。
湖南的雨季长,雨量大。只要下雨,上涨的河水就会淹没便道,使运输水泥、钢材等重型车辆无法通行。如果材料短缺就会造成隧道施工停工待料,给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
张迎辉每天都在关注当地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储备施工物资材料,在每次较大降雨来临之前,将大量材料购进运送到位,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施工管理需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和风险意识,张迎辉非常注重这方面问题。除隧道外,七标还有两座大桥和一段路基,都处于狭窄山谷。汛期的洪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强,决不能低估。在汛期到来前,张迎辉及时组织将施工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了因洪水带来的不必要的物资损失。有些风险是可以预控的,有些损失则是在所难免的。张迎辉在对该地区往年的天气情况进行了解后,认为山洪造成损失将不可避免,在做好各种防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保险理赔的准备工作。经过充分的资料采取和取证,七标共获得了理赔款××万元,从而减少了项目部的经济损失。
放眼前路 行者无疆
精神的感召,榜样的力量,要比命令和口号更具有影响力。
张迎辉虽然身为项目经理,却凡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大到工程目标、施工方案的确定,小到人员组织、机械安排,他都要认真组织、细心过问、从严把关。在施工管理上,他带领项目部以抓好安全生产为基础,是保证施工质量为目标,严格执行“一法三卡”。对施工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安全。对重点工区、重点项目失的安全和质量实行重点盯防、重点检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实现可控、能控、在控。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张迎辉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积极进行设计变更。在担光应大桥改路基、隧道Ⅲ级变Ⅳ级过程中,在不平衡报价调整时,在基本确认担光应大桥项取消的情况下,将桥梁单价适当调低,而其余部分适当调高。仅些一项为项目部节省30万元。2010年6月,连日暴雨引发的山洪冲走了便桥,冲毁了便道,造成施工材料和生产用品无法运送。张迎辉带领项目部全体出动,冒雨步行三公里到被冲毁的便桥边,将大米,面粉,蔬菜等食品和重要施工材料扛回到项目部。七标的水源坑隧道沟谷深切、狭长,交通极为不便,洞口浅埋段碎石土层岩体结构松散、极易发生塌方。在进度受阻,施工不畅的情况下,张迎辉带领施工人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2011年春节期间,在举国同庆,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张迎辉却带人奋战在工地,全力加快工进度。
天道酬勤,勤可补拙。经过艰苦的奋战,2011年2月24日,水源坑隧道贯通,成为全线第一座贯通的隧道。春天,终于2010年的少见的“冷冬”挣脱了出来,流露出阵阵暖意,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萌动,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工作又将继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耀在工地上,给新拓出的道路增加了的色彩,也增添了希望。
阳光照在张迎辉的身上,给逆光中的张迎辉留下了一幅剪影。前边没有路,还需要用心、用力去开拓,没有其他选择。在片刻的停留后,他大步流星地走地工地上。尽管他没有翅膀,但人们分明感觉到他在飞翔,朝着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