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滚滚漫圣地


 建党90周年的日子近了更近了。圣地延安每天都敞开着她光芒闪闪的怀抱,迎接着一群又一群前来接受洗礼的人们。

我们走进五月的延安,延安滚动着改天换地的春潮,奏响着大气磅礴的建设交响乐,

巨变的延安是多彩的。

延安的大地是绿色的。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岭,延安不再是黄秃秃的山连山,“绿色革命”打造出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延安。

延安的人文是金色的。乔山下安卧着一座黄帝陵,民族的起源和她紧连在一起。远天上飞来一条黄河长,壶口瀑布如千百头雄狮在怒吼。

延安的精神是红色的。一处处遗迹一眼眼窑,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宝塔山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万千名共产党员前来汲取信仰的真髓。

延安的财富是黑色的。一架架塔台一口口井,神圣的大地喷涌着黑色的石油,地下埋藏着黑色的煤炭,延安的经济在黑色低碳中腾飞。

延安摄走了我们的魂魄。就让我们给你献上她绿色的篇章。 

绿潮滚滚漫圣地

王云岗

五月,我们走进延安。

延安的山川淌着浓浓的绿——山峁峁滚着郁郁葱葱的绿,沙窝窝积着深深沉沉的绿,沟壑中拥着明明艳艳的绿。

   这扑向你,裹着你,亲昵你的绿从哪里来。唱着信天游的延安人告诉你,当新世纪的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像黄河巨浪般荡起,延安和陕北掀起过一场壮美如诗的“绿色革命”。“绿色革命”的旗帜是“退耕还林”, “绿色革命”的条令是“封山禁牧”,“绿色革命”的进军是“荒山造林”。

任何革命不为人民没福利,历史都会判定它失败。延安在这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里探索着既要荒山有“被子”,又要农民有“票子”的新路子,确立了“绿色产业富民”的大战略。

绿色点燃了延安儿女的激情。红色延安又重现大生产运动的火热岁月,自强不息的延安人民将延安精神作为改天换地的巨大精神动力,在背坡坡上栽下木材林,在阳坡坡上种下经济林,打响了一场改变黄土基色的革命,拉开了一场发展绿色产业的革命。如果说“兄妹开荒”是70多年前艰苦奋斗的映像,“兄妹植树”就是延安“绿色革命”的写照。

一架架山在变,一道道水在变,一座座城镇和村庄也在变。

绿色改变了黄土高原的底色。从面积上来看,延安退耕还林500多万亩,荒山造林370多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占到全国的2.5%,占陕西省的27%。延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从2000年和2010年的《陕西卫星遥感影像图》来看,仿佛两幅水彩画:前者绿色由南至北,渐行渐淡,到陕北地界戛然而止;后者绿色浓墨重彩,顺势向北推进,绿色赶走了了黄色,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绿色成为圣地发展的主旋律。10年里,延安苹果面积跨出了三大步, 2000年跨过了100万亩的大台阶,2010年跨出了200万亩的新成绩, 2011年跨到了300万亩的新纪录。

这是一组激情跨越的数字。迷人的数字闪耀着一个个“第一”,延安的苹果面积是全国第一,延安的苹果产量是全国第一,延安的果汁产量是世界第一。

五月,我们走进延安。延安的绿色闪着科技的光芒。

一路走,一路看,从洛川到志丹,从延川到宝塔,从宜川到吴起,千里的行程万里的绿。茫茫无际的苹果园,扑眼都是银灿灿的花。

沉醉在绿意花海中,我们想起毛主席说“陕北是个好地方”。是啊,延安的阳光是那么明媚,黄土是那么深情,四季是那么分明,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

好地方要出好果子,好果子才能走市场。

延安人的观念随着春天萌发的新绿在更新。 “大冠稀植”产量低,“计划密植”有产量,可惜果品品质并不高。2002年起,国家科技部苹果高光效项目在延安登陆,“降大枝、降密度、高提干、强落头、甩壮枝,少短截”的果园改造方案揭开了一场树形调整的“大革命”,推开了一场修剪手法的“大改革”,迈出了延安苹果改形提质增效的第一步。2004年,更加成熟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拉开了延安苹果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帷幕。

绿色蓬蓬勃勃涌动在延安。2007年,为了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大发展,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高南部,开发北部”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颁布了“延安市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全市建成果树科研机构三个,11个区县成立了果业管理机构和果品质检中心,8个县建成为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富士、嘎啦、千秋等优良品种面积占90%以上。

活力在绿色中迸发着。延安的科技队伍在行动,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给果农讲技术;百万果农素质提升工程在行动,每年培训果农40万人次;县县开通了12396服务热线,果农坐在家里就能解决遇到的难题。

2009年,延安又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延安的绿色越发变得清澈而明亮。

清澈明亮的“延安绿”让来延安的人们都惊叹。延安的“山地苹果”都种在山坡,缺水成了大问题。精明的延安人民有办法,田间挖了八万口集雨窖,天上下雨窖自满,天旱不愁浇果园。站在山顶往下看,银白色的雨窖就像一枚枚古币,布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金钱阵。

清澈明亮的“延安绿”让国人都要惊叹。延安的苹果产业走向了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标准化示范园58970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园、生态示范村达到16871274亩;现代果业示范区推广到22个乡镇17.6万亩;获得认证的国家绿色果品基地8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6.76万亩;正在申请待定的有机果品基地4.11万亩;全市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

清澈明亮的“延安绿”让世界都要惊叹。宝塔区的“山地苹果”是那么香甜,一个果子卖到了10元钱。洛川的“有机苹果”是那么美丽,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都指定其为接待专用苹果。延安苹果甲天下,她还漂洋过海蹦到了美国、日本、加拿大,产品打入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月,我们走进延安。延安的绿色陶醉了果农。

熏着香喷喷的绿意,我们走进了一个个果园,乡亲们的笑声跟着春光飘飞在绿色天地间。

“大红果子薄皮皮,说的就是我和你。科技种果巧致富,咱们赶上了好时机。

勤劳朴实的老乡啊,在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指导下,像照顾宝贝一样管理自己的果树,奏响了科技致富奔小康的交响曲。

看那一片片果园,地头里装着杀虫灯,枝条上绑着粘虫板,树干上缠着诱虫带,树脚下散着牲畜肥;后生骑着树杈剪果枝,婆姨钻在树下掐花芽。

与一个年轻的果农说技术,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政府装了防雹炮,不怕冰雹天灾来;家家修了蓄粪池,没有一亩撒化肥。“果、畜、沼、窖、草”配套,搞得是生态苹果园。

与一位上年纪的乡亲“拉话话”,我们才知道苹果的香甜凝着老区人的汗点点。布谷鸟打春,果园就要灌溉施肥了;春暖花开时,得把密集的花朵掐疏开;苹果长成青蛋蛋,还要疏果选胎胎;苹果长得再大点,喷药、套袋加除草;等到秋光纯净时,又要取袋铺上反光膜;果香四溢红艳艳,采摘、分级忙装箱。

春天一园花,秋天一园果。生机盎然的绿意中,延安150万农民,人均苹果2亩多;年产苹果220万吨,产值达到60多亿元;果农人均果品纯收入由“十五”末的793.6元增加至2010年的4271.43元,苹果收入5-50万元的专业大户达到38089户;收入100-300万元的专业村达到670个,人均苹果收入达到7300元。

延安苹果哦,是土地、劳动与科技三者融合的结晶,是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甜蜜而美好的象征。这条延绵在黄土高原上的红色苹果带,已成为缠在延安果农身上的一条金腰带。

五月,我们走进延安。延安的绿色绽放着希望。

延安的绿色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你不能不感慨:圣地延安,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是历史的跨越,是发展的跨越,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转折点。

绿色孕育着希望。你和我都应该感觉得到,延安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你从高速公路驾车经过洛川的时候,会看到一只苹果状的高大建筑正在建造中,这是洛川精心打造的世界苹果交易中心,准备将全世界的苹果都经营起来。而延安的目标是“争全国第一,闯世界名牌”,把延安建设成为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贸易基地、出口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未来五年间,延安将在苹果技术上抓好果园沃土工程、良好树体结构工程、果实品质提升工程、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集雨窖灌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树体速养工程等七大工程;到2015年,建成100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2万亩标准化示范园,12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20万亩出口基地,20万亩有机果品认证基地,100个生态果园示范村、5个生态果园示范乡,一批省级苹果基地县。

延安,红色延安的绿五月,你的绿色震撼着我们,告诉着我们。世界苹果的希望在中国!中国苹果的希望在陕西!陕西苹果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红色延安的绿五月,你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正赋于新的含义,引领着陕北儿女开拓进取,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