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货币政策走向
各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盯美国
欧央行、包括其他国家实际上都在等待美国是否采取加息的决定。美元如果不走强,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会在高位徘徊,各国通胀预期不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比不紧缩是更好的选择。
从当前来看,中国年中CPI会达至全年的高点6%左右,但如果国内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加之四季度美元或反弹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物价进一步飙升的可能性较小。
二.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恶化对中国的影响
1. 由于欧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如果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欧元区经济的整体下行或将影响我国出口形势。
2. 随着美元对欧元汇率的不断走升,在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幅度的基础上,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将有所回升,最终也将不利于出口。
3. 当前全球流动性依然宽松,欧债危机的再度爆发会使得欧洲央行推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此时那些不断加息、货币具有较大升值预期、或者资产市场可能出现反转的国家,就会成为热钱流入的目的国,资金的大进大出无疑将影响中国资产价格的走势。
希腊加速国有资产出售进程
希腊政府5月23日表示,将加速推出其拖延已久的国有资产出售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出售价值500亿欧元(707亿美元)的资产。计划包括:
1.立即出售希腊邮政银行34%的股份;
2.2011年内出售垄断博彩公司OPAPSA34%的股份;
3.提前一年出售国有Piraeus港 、Thessaloniki港,国有水厂Thessaloniki Water Supply & Sewerage;
4.2011年6月底之前抛售垄断通信公司希腊电信10%的股份。
欧债危机蔓延至英国
穆迪已经对英国一些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展开评估,并警告称可能下调这些机构的评级。在穆迪追踪的18家英国银行及建房互助协会中,穆迪计划把14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日将英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A-下调至A+,偿债能力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认为,此次信用等级下调反映了英国实际偿债能力恶化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国家信用水平难以改善的真实状况。
大公国际表示,之所以下调英国政府债务偿还能力是因为2010年7月以来,体现英国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核心指标展示了国家实际偿债能力趋于恶化。2010年英国经济增长 1.3%,低于七国集团和世界平均经济增长水平,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仍延续低迷增长态势;2010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9.8%;债务负担上升到占国内生产总值78.7%的较高水平。
大公国际还认为,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英国基本经济面的改善。受金融危机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债务经济体将继续拖累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国际消费需求难以成为英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超量发行美元所导致的全球通胀势必持续影响英国经济发展。
另外,大公国际认为英国银行体系风险暴露规模庞大,由此形成的政府或有债务压力增加了政府偿债风险。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大公预计约占银行体系总资产40%,价值2万亿英镑的资产暴露在外。
综合影响政府偿债能力的各类主要因素,大公下调了英国的国家信用等级,并因为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欧洲国家对英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均有可能使政府财政状况进一步趋于恶化,大公国际对未来1至2年英国本、外币国家信用评级的展望均为负面。
西班牙执政党遇惨败,或对欧元不利
西班牙历史上第九次地方选举5月22日举行,执政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遭遇30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失去多个传统选区。原因为该国失业率高企,且政府为躲过欧债危机而削减开支。反对党人民党选举获胜可能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因其进行财政改革的意愿不强。
三.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破1600亿,占到全国13%
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进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透露,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自2009年启动至今,试点业务量显著增长,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累计已突破1600亿元,占到全国13%左右。
国际板进展
1. 首批挂牌公司或将以红筹公司为上市主体,后续批次将涵盖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
2. 一些跨国公司对于国际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宝洁公司、壳牌公司和奔驰等公司曾公开表示有登陆国际板意向。
3.在上市门槛方面,国际板草案要求公司市值在人民币300亿元以上;公司发行前三年净利润总计要达到人民币30亿元以上;公司发行前最近一年净利润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
4. 国际板将实行审批制度,公司挂牌后亦将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统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5. 目前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瑞银证券在内的大型投行已储备了数个“相当成熟”的国际板项目。
四.其他
金砖五国就IMF总裁人选发表联合声明
我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就选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一任总裁的问题达成了如下共识:
1.总裁职务在实际上基于国籍来选任的惯例破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
2.最近一次金融危机在发达国家中爆发,这突出表明了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紧迫性,由此也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
3.相应地,多项国际协议已经呼吁建立一个真正透明的、基于业绩的和竞争性的程序,来选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中其他高级职务的人选,这就要求我们放弃陈腐的、不成文的惯例,即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必须来自于欧洲地区。我们对欧洲高层官员最近以来发布的公开声明感到担心,其大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应继续由欧洲人担任;
4.这些声明与2007年发布的公开声明相抵触,当时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被选任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欧元集团主席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当时宣布:“下一任总裁肯定不会是一位欧洲人”,“在欧元集团中和欧盟各国财政部长之间,所有人都清楚斯特劳斯-卡恩将很可能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最后一名欧洲人”。
5.我们认为,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想要拥有可信度和合法性的话,那么该组织总裁就应在与其成员国进行广泛的磋商后选出。磋商的结果应该是最可胜任这一职务的人被指定为总裁,而无视他或她的国籍。我们还认为,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来说,该组织管理层中应当有比例适当的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成员代表,这一点至关重要;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一任总裁不仅应是非常符合资格的一位人选,拥有可靠的技术背景和政治敏锐度,此外还应是一位将会致力于继续实施该机构改革程序的人选,从而使其适应世界经济最新的现实情况。
--俄罗斯执行董事Aleksei Mozhin、印度执行董事阿尔温德-维尔马尼(Arvind Virmani)、中国执行董事何建雄、南非执行董事Moeketsi Majoro、巴西执行董事Paulo Nogueira Batista Jr。
曲双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