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减持压力已过 行情或有喘息机会


最大减持压力已过 行情或有喘息机会

   我们近期分析提示,失手3000点后的行情“地雷股”防不胜防,在周末甚至连权重最大、估值最低的银行股也受到感染。造成“地雷股”成出不穷的原因是,年报与一季报使小市值股的成长性“露陷”,“三高泡沫”风险得到进一步暴露。创业板与中小板继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杀估值”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到“戴维斯双杀”的第二杀——“杀业绩”过程中。3000多点的行情才跌了100余点,许多投资者的感受已经受不了了,主要原因是个股“熊猛”。

   目前来看,创业板、中小板、概念类股票或有“喘息式反弹”,但“三高泡沫”的风险还远未消化到位,有前两年的结构性牛市,也必然有泡沫破灭后的结构性熊市。前期行情能维持3000点横盘,主要是依靠中上游的周期股补涨,但“类滞胀”的基本面形势决定着中上游周期股还难有更好的拓展,且正在形成新的库存风险。当中上游周期股难以为继的时候,行情有必要再次寻求投资主题的转型,行情再次寻求转型则必然形成新的震荡。

   我们在本周初分析提示,截止到上周末,基金资产占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经跌进10%,这意味着曾经贵为市场主流机构、主力机构的公墓基金已经彻底沦落为市场的配角,已经很难成为市场主流投资风格的倡导者与发动者,其作用已经更多地体现在助涨助跌上。同时,截止上周末,开放式基金平均持仓已达到88%,股票型基金持仓更是达到92%,在增无可增又需要“均衡配置”的最新要求下,基金的“88魔咒”再次在行情中得到体现。

   根据最新统计,截止到本周四,开放式基金平均持仓位已经降到80%,股票型基的持仓降到了84%。在短短四个交易日时间内减仓幅度达到8%,平均每个交易日减持2%,够“熊猛”!这是行情持续下跌的原因之一。从具体减仓的动作来看,被基金减持的主要是信息技术、农林牧渔、制造业、医药生物等,通过这些被减持重点可透示,减持的重点的创业板与中小板上。

   目前被减持到80%的基金平均持仓正处于一个居中的水平,其反应的行情动向是:最大的减持压力已经过去,行情有“喘息式反弹”要求,但整体的调整并未到位。基金持仓被减持到72%以下水平时,才是调整行情进入尾声的标志,目前为时尚早。与基金持仓相对应的是,后续行情最主要的压力是,一季报公司业绩屡屡跳水现象可以确定,持续紧缩后的经济活力与公司盈利增速下滑的势头已经形成,盈利预期调降的行情压力正在显现中。

   基金减持主要发生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后期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减持完毕后的持仓部位将转向哪个方向。目前小市值成长股有风险,周期股也因为向下游传导不畅而预期不佳,因此行情再次寻求转型中已有“重回大消费”的倾向。现阶段行情结构寻求“重回大消费”并不是代表着大消费具备了多大的价值增长空间,而是在通胀形势、调控政策、经济动向朴素迷离,小盘成长股、强周期性行业股均存在调整压力下,大消费“最靠谱”。

   尽管消费类行业股一般以稳定增长为主要特征,不具有炫丽的高成长性,但年报公布之后的消费类股利润增长了15-20%,行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又调整了20-40%,一张一弛之间使得大消费行业的估值水平再度回归到了比较合理的历史中枢位。行情追求“更靠谱”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追求防御性仍是市场的主导策略。由于大消费主题涉及的行业面比较广,因此,后期行情能否向大消费转型成功将决定着大市行情回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