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亮点:五大战略规划区
城市战略规划又称“结构规划”它的内容包括体现国家、地区的政策;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发展目标和建议为局部规划规定格局;战略规划是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或检讨的。而战略规划区是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战略性价值的地区,而这次提出的重点开展五个地区规划建设因为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将成为深圳新的亮点,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彩点。
深圳市政府近日下发《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十二个领域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深圳五大战略规划区成为了新的亮点。据了解,这五个战略规划区分别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空港区、深圳北站和深圳东站枢纽区、大运新城及龙岗中心区、大鹏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区。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统筹安排城市开发在建设时序也有明确的部署,依照“主攻西部、拓展东部、中心极化、前海突破”的策略,加快西部填海工程,推进大空港区建设,初步完成宝安、光明重点城区的改造工程。加快坪山-大亚湾地区、深莞惠边界地区开发建设,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次中心功能。以深圳北站至深港边界为中央功能轴,依托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构建城市中心功能拓展区。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形成新的增长极。
1、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重点发展四大产业
到2015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左右。据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海要坚持深港合作、高端引领、服务广东、面向全球的战略取向,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四大产业领域。其中金融业主要包括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金融领域的创新合作,推进深港资本市场创新合作和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现代物流业方面,按照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的目标打造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
信息服务业方面,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能力,高水平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力打造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业,加快推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科技及专业服务上,前海将汇聚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资源,优先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服务、高端咨询和会展服务等专业服务,适度发展会计、法律服务,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生产性专业服务基地。
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位于南山区,占地12.8平方公里,是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日前,深港创新圈项目——深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合作平台正式在深挂牌。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深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合作平台以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首批入驻深港产学研基地的高科技企业——固高科技有限公司为运作实体,主要针对运动控制技术、机械优化设计技术、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检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精密制造设备进行研究,为深圳周边的电子封装、LED生产、PCB生产及计算机制造、激光加工、模具制造、纺织和印刷等行业的系统集成商提供关键技术;同时,平台还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宏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深圳的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强大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力。在深圳市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高精密装备、建立核心技术平台是深圳产业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正是为此而建立的。
深港装备制造技术合作平台的构思始于2007年7月。目前,深港创新圈合作平台的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十个行业的各种生产装备中,形成了大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系统集成商及电子设备制造商,产生了约50亿元的拉动作用,对相关终端制造产业产生了500亿元的拉动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深圳乃至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2、大空港区,前海发展的后方基地
大空港区 位于宝安区,占地约90平方公里,是支撑前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后方基地。未来将形成以航空运输为特征的物流枢纽中心、会展商贸服务中心、创新中心以及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是珠江东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光明新城将逐步建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推进的标志性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发展总部型高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深圳计划将光明新区打造成一个理想城区、“绿色城区”。在产业布局方面,光明新区将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严格按照“两低三高”(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标准引进企业。同时,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强化三个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分别是内衣产业、钟表产业、模具产业。另外,新区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罗百辉表示,大空港区对周边的宝安中心区和光明新区将产生重要的辐射作用。宝安中心区作为前海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最佳发展机遇。该区域以深港西部通道、大铲湾港区、沿江高速、国际机场、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为依托,形成珠江东岸发展轴的重要枢纽,其功能定位为与前海共同组成深圳市城市双中心之一。
3、深圳北站和东站枢纽区 轨道交通带旺片区经济
深圳北站枢纽区位于宝安区,占地14平方公里,是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中心区功能拓展新城区和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及总部经济集聚基地。这里将加快轨道4号线、5号线、6号线及站点周边交通接驳设施建设,增设一批重要文化设施。
深圳东站枢纽区位于坪山新区及龙岗区,用地规模约41平方公里,是东部进入深圳的主要门户,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基地,以及粤东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这里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打造东部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龙华新城以深圳北站枢纽区为核心,总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总规模量133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规模为24万人。龙华新城定位为紧邻福田CBD的城市副中心。按照规划,它将以“交通”为王牌,依托深圳北站和轨道4号线延长线的建设,通过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档次,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化标杆城区。随着深圳北站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二线拓展区的开发,给龙华新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深圳东站枢纽区主要辐射在坪山新区和龙岗部分地区,从坪山新区有关部门获悉,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完成的《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草案),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以上,年增长约3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单位土地产出达到5.06亿元/平方公里。
近日,由深圳市委党校课题组完成的《坪山新区发展战略》提出,坪山新区要以德国斯图加特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走低碳、高端化道路。该研究报告提出,坪山新区的发展远景是打造中国的“斯图加特”。坪山新区在城市规模、产业方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与斯图加特十分相似,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经过若干年发展后,坪山一定能够像斯图加特一样闻名于世。
4、大运新城四大功能区六个园中园
大运新城及龙岗中心区 位于龙岗区,占地约20平方公里,是深圳东部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市级文化体育中心、深圳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的重要极核。
据悉,大运新城北区规划已经获得通过,将以“生态、脉络”为主题,采用“上城”(uptown)的设计理念,将大运新城的发展定位为区域创新及高端服务的综合型新城区、深圳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在大运新城北区约6.7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打造以龙兴大道为功能发展轴,由北至南串联科技创新区、生活配套区、创意产业区、商务总部区四大功能区,构建三大服务平台和六个“园中园”。
根据方案,设计通过场所制造,将大运新城商务区作为一个有机体,结合大运新城地区气候特征及地形地貌,规划合理建筑及空间布局,引导建设自然通风采光,突出大运北区生态特征。土地利用规划方面,提出弹性控制开发总量、刚性控制公共空间、土地混合利用等开发建设理念,营造“产城融合”的混合功能社区,大体量中密度、开放立体的24小时活力街区,人性化、社会化、有独特气质的城市中心。
5、大鹏半岛具国际水准旅游度假区
大鹏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龙岗区大鹏半岛,占地约198平方公里,是集旅游、休闲、教育、研发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是深圳市生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生态区域。记者了解到,这里将发展以国际会议、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东部滨海地区产业的发展要以环境和景观保护为基本前提,依托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优势,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
据了解,大鹏半岛的开发将主要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动区定义为“欢乐新时空”,其特点是时尚、动感、多元化,是周末游的最佳胜地。周边以多种水上活动、珊瑚礁观赏、主题公园、海滨餐饮酒吧街及特色零售等多元化活动,营造时尚动感的休闲娱乐空间。静区定义为“坐拥山海”,其特点是尊贵、私密,力争达到国际水准,并成为年轻人都市休闲的最佳选择之一。多功能产业带则被定义为“生态走廊”,其特点是参与、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这一区由观光农场、可供参观的依山就势而建的生物技术科研孵化基地、参与性强的山野情趣活动构成,适应本地年轻活跃的个人以及家庭游客。
深圳市规划部门曾提出,要通过大鹏半岛的开发,在10年内把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度大、品位和档次较高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深圳创新战略规划 深港装备制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