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3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了“陈湛匀教授谈投资理财有道”栏目,专题谈了“2011年通货膨胀?”。
今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之一面临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去年11月,中国消费价格指数达到创纪录5.1%之高,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较11月份5.1%涨幅回落,2010年全年CPI同比增长3.3%,突破3%目标。今年政府设定控制目标是4%,压力较大,原因不少:
1.由于输入性通胀,美国刺激经济的增长,石油、钢材等大宗商品需求增加,使国际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原油、铁矿石等价格上涨,使物价上升;
2.这种输入性通胀并非重要原因,内生性通胀才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货币超发,宽松信贷的大量投放,市场流动性较大,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95万亿人民币,超原订目标7.5万亿目标;由于货币流动性充裕,为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胀上升;
3.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表现突出,如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预期较高,工资水平上涨较快,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成本和房价上升,消费品增长上升,通胀上升;
4.去年外汇储备上升,总外汇储备额达到2.8万亿美元,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低利率导致的国内投资的放大,通胀上升。
5.由于去年通胀带来了因素,加上天气、春节、人口结构变动和通胀预期等等重要因素,使物价上升原因。
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也有货币主义观点所描述的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的原因,通胀将使中国收入群体受到较大的打击,带来不稳定,如政府仅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会使经济增长减缓,也许使房地产出现问题。
其实,提升人民币汇率也是一种对付通胀的办法,由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度量的进口品价格下降,会减少通胀压力,还可应对顺差压力。
中国具备治理严重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未来,如果启动货币调控政策组合拳,以数量和新增货款控制为主要政策,就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