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检测双汇经营理念里的瘦肉精?
针对双汇表示瘦肉精是上游产业链问题的说法,一家大型肉企联系人称,双汇要求猪农提供的猪瘦肉率达到70%,达不到则不收肉,而一般的猪瘦肉率是30%~40%。(29日广州日报)
http://news.163.com/11/0329/03/709KRTR700011229.html
其实,“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初,媒体的调查报道中就曾披露“双汇”专收“健美猪”,此次知情人士的报料,无疑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事实,普通猪瘦肉率才30-40%,却要求猪农交售的生猪瘦肉率达到70%,这不明摆着逼养猪户添加瘦肉精么?
有需求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如今无论是农民个体也好,还是农产品企业也罢,都是围绕市场需求搞种养,肥猪不但没人收购,更卖不上好价钱,高瘦肉率的门槛和每头高出40元左右的收益,这样的引导,不正是鼓励大家大力饲养“健美猪”吗?
资本的唯利是图本性人所共知,双汇此举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生产出来的肉制品成色好看,不但受到消费者青睐,而且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因而,作为产业终端的双汇,有意识地纵容添加瘦肉精,无疑是其经营理念里本身就已经添加了害人的“瘦肉精”。
因而,“十八道检验,十八道安全”只能是个故意蒙人的幌子,而不可能真去检测瘦肉精,去考虑食品安全。如今,他们反而把责任推给上游产业链中的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跟三鹿当初的表现如出一辙。尽管双汇满意自信的表示不会成为三鹿第二,但如此缺乏检讨和纠错的诚信,谁能保证不会被公众彻底唾弃?
虽然监管的重重失守为其蒙混过关大开了方便之门,但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的检测更是无情的,只是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不单是公众的身心健康,企业的品牌、形象、生存可能受到重创,甚至整个行业都可能被拖累。最近欧美对我国的一些食品以含有三聚氢胺为由拒绝入境,虽然是莫须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啻是我们自己授人以柄的后果。
因此,无论是早前的“三聚氰胺”,还是当下的“瘦肉精”,或许日后可能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既要靠企业的“良心检”,也不可缺少行业的“自律检”;既要监管的“职能检”,也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管检”,不能总拿民众当小白兔去“冒险检”,同样,也别拿企业自身的诚信和生命去忽悠和对抗检测。
谁来检测双汇经营理念里的瘦肉精?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