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已成各大城市之通病。近年来,国泰民安,百姓收入大增,私家车亦随之大增,交通拥堵更呈恶化之势。西谚云:时间就是金钱。君不见,每日上下班高峰期,各交通要道水泄不通,各高速公路几成停车场,民众耗时于交通不计其数,不忍其苦,民怨沸腾。吏决意去此沉疴。
师爷进献计策,曰:交通拥堵,社会之公害,不去社会无以安宁。然何以去之?貌似艰难,实则易尔,征“交通拥堵费”可矣。道理有三。
一、诗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君不见,先进之邦早有此举。昔伦敦、新加坡亦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一旦征“交通拥堵费”,则拥堵车辆去之十之二三,此可谓收效卓著,不可不仿效之也。
二、经济学,当今之显学也。其假设人之为人,皆自私自利,必循激励而动。征“交通拥堵费”,更添民众交通拥堵之费,其必择其他交通方式为上策,譬如自行车、公交车、抑或步行,如此则无交通拥堵之虞矣。由是观之,“交通拥堵费”发乎经济学基本原理,合乎经世济民本义。
三、私家车乃交通拥堵元凶之一,然汽车产业乃国之根本、GDP之支柱,不可动摇,唯委曲求全则可。所幸,征“交通拥堵费”实不违背国策,甚有一石三鸟之功。为何?税加则国富,国富则可扩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善则购车者益众。
吏闻之,大喜,然佯责之:如此良策,何不早出?师爷曰:放水养鱼,必伺机而动,所谓赶早不若及时。方今之时,私车甚众,而无车者更众,“交通拥堵费”一出,既可大疏民怨,又可扩增府银,正是最佳时机。吏复忧曰:税赋,毕竟人皆恶之,仓皇出,恐有不妥;何况,枪打出头之鸟,其他各郡并无此举,若成,则他郡亦仿效之,而若不成,则唯本官担此罪责,轻则警告,重则贬谪,岂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师爷闻此言,惶惶然更举“投石问路”之策。吏深以为然,遂遣人散谣言于网路之上,备述“交通拥堵费”之征收方案,历数其好处多多,有板有眼。
有民曰李小眼者,常针砭时事,无所顾忌,官府视之为刁民;然苦其能言善辩,据理力争,暂无可奈何。小眼于网路拾得“交通拥堵费”方案,咬文嚼字,知其严重性,愤愤然疾书万言以批驳之。其精要亦有三。
一、当今中国,乃后进国家,先进之邦之经验,焉得不察。然须知,政策条文可以照搬,政策效果则难以移植。《晏子春秋》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君不见,伦敦市等,公共交通异常发达,地铁如蛛网,四通八达;市内各处,皆可乘地铁而步行即至,此乃其政策制定之根本也。反观我国,尚无一州县郡府有此水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乃吾国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之根本经验。若非实事求是,而照搬先进之邦之故制,何异于东施效颦,缘木求鱼?
二、经济学,诚当今之显学也;市场机制,诚资源配置之基础也。然当今之时,经济学声名不振,市场机制亦颇受抱怨者,何也?盖决策者动辄借经济繁荣之名而行政治浮华之实,借市场经济之名而行计划经济之实也。经济学之本质,一言蔽之,乃于约束下求极大,或探究两难选择之学问。是故,无选择,无经济学。诚如前所言,当今中国,各城市公共交通甚为不便,百姓上班路途遥远,稍富者购车以代脚步,实属无奈。既无选择,赋税再重,何益于解交通拥堵之忧?再者,草民愚钝,敢问何以征“交通拥堵费”?倘若遍布交警于拥堵之处而逐一录取,则无异雪上加霜,交通拥堵更为恶化矣。倘若按车辆收固定费,则不改出车之边际成本,必然归于无效。况且,固定税,实乃“车头税”,纵然私车停于车库,依然不免,此乃“交通拥堵费”耶?草民愚钝,再敢问向何者征税?网路谣言曰:公车无税。诚如此,则“国进民退”矣,其公平乎,有效率乎?
三、近年来,国库满盈,各府衙楼堂寓所,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倘若公共交通可以改善,何以待“交通拥堵费”耶?经年以来,国家大手笔,动辄四万万,何不取之而改善交通?草民无德,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若开征“交通拥堵费”,敢问何人监督此税赋之使用,敢问何人保证此税赋之专用?
书就,小眼亦散其言于网路,众皆哗然。有好事者,赴府衙问“交通拥堵费”之虚实。吏笑曰:此无稽之谈,吾亦适切闻之,必无聊者为之,不足为虑。好事者遂罢。或戒之曰:当今政策如兵法,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可掉以轻心,君其忘股市之“夜半歌声”乎?
区区在下,书生一介,无车,无社会应酬。居家去学校甚近,每日两点一线,安步当车,无路途劳顿之苦。道路通塞,收费与否,皆于己无关,自当高高挂起。然闻“交通拥堵费”之辩,奇而记之,以为教学之资。
城市“交通拥堵费”之辩
评论
编辑推荐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