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建立国家级学术论文公示网站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近期在自己博客里发表文章,认为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定与英语考试及论文发表挂钩,一是不公平,二是没有必要,应该进行改革。
朱永新先生在文章里介绍说,全国有一千多万老师,相关学术刊物只有几千家,不可能满足发表需要,这样促使论文发表市场化,据2010年1月媒体报道,有学者调查统计,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已膨胀5.5倍,销售额近10亿元。许多人因为在评职称,不得不发表论文,这样大量论文就剪贴抄袭出来了。据《中国青年报》通过腾讯网对51488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其中,19.7%的教师认为发表科研论文给他们造成重压。
我这里想说的是,不仅中小学老师受到论文发表的重压,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同样受到论文发表的困扰。
大学生研究生应该发表论文,只有认真撰写论文,才懂得如何整理资料、如果发现前人学术观点,并有自己的学术认识与创新,不经历论文写作,理论水平难以上一个台阶。但任何学科任何专业都得写论文么?写出来论文都得放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么?
现在我们查论文资料,已很少到图书馆了,特别是近十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都已上传到相关学术网站上,中国知网还有专门的博士文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要发表在纸质学术刊物上呢?一般人都认为,学术刊物均由专家学者们审读,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学术论文。以我个人的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与观察,这纯粹是美好的想象,大量的学术刊物都在收取版面费,一些是弥补经费不足,而另一些则完全是创收牟利。面向中小学教育论文的刊物,将月刊办成周刊,无限增加版面,最多的创收每年可达上千万之巨。
教育部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组织应该有所作为了,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论文发表网站,对各学科、各类别的论文进行分类发表,发表之前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副高级同类职称专家推荐鉴定,发达时由专业机构检索,其为非抄袭作品,即可发表,发表的意义是一传播,二是让所有的人来评鉴,跟贴,如果是参评职称,则要在其所在单位公示,让写作论文成为一件严肃的事情,发表的门槛低,但后续的评鉴公开,整个过程却得到公开监督。
还有就是中小学校的教师,不应该像研究生写论文那样严格,优秀的经验总结、创新探索都可以当成论文成果,通过网络公开,作为职称成果认定。而这类成果对教学意义更大,因为论文只能证明一个人的研究与写作水平,而经验总结与创新实验则直接服务于教学。
国家级的学术论文发表网站,将极大缓解学术论文发表难的难题,可以减少或消除学术腐败发生的土壤,使学术成果成为公共的文化资源,向公众传播,如果因此大量减少学术刊物数量,对环境保护也意义深远。
借着朱永新先生引出的话题,我提出一点建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吴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