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理性选择


银行多次降息,而储蓄不减,说明消费不旺。而消费不旺,源于消费观念的陈旧与滞后。拿我来说,“老脑筋”就不少:妻倡议一家人在外面“撮-顿”我觉得“太阔绰了”;楼内掀起装修热,我就是不紧跟。死守“衣不求华,食不厌蔬”、“耕三余一”、“囤谷防饥”的古训。

从温饱步入小康的消费者,因为商品和服务多了,反而不知所措了。许多商品供大于求,“削价销售”、“放血拍卖”、“跳楼价格”、“挥泪让利”等促销方式不绝于耳。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也与消费迟滞有关。西方人把赚了就花,花了再赚视为常规,在中国则可能被视为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完善,消费者应该树立注重质量、发展和理性的消费观念。理性化的-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有再生产意识。再生产意识是理性消费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是挥霍浪费,与艰苦奋斗并不矛盾。

目下谈得最多的是以下几种消费:安居消费、汽车消费、教育消费、医疗消费、保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各种社会保险消费等。这种种消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发展消费或可持续发展消费。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使文化教育消费日渐占据首要的位置。

美国家用电脑的普及率为95%,其中上了因特网的为98.5%,而我国的上网人数只相当于新加坡。在家庭经济支出结构中,文化教育所占的比例,显示着一个家庭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它在未来社会的位置,它是人们价值观的反映。

消费是人们经常思考的话题。理性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提出消费理性化想来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