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将利比亚变成“新的伊拉克”
——攫取石油资源 改变中东秩序
阿根廷《号角报》2月28日文章
利比亚,一个新的伊拉克?(作者 社会学家路易莎·布斯塔曼特)
国际媒体,特别是几大通讯社99%的新闻都是关于利比亚形势的。而这一形势混乱难辨,因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控制了全部媒体,我们所知道的都是通过一些社交网站传播的,上面谈论的都是轰炸和大量人员伤亡,但没有照片,没有录像,也没有证据。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美国那些强大的卫星都怎么了?它们能窥探到人身上最微小的细节,现在却什么都看不到了。
“和平抗议”的领导人是谁?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利比亚有庞大的军队,包括5万陆军、1.8万空军和8000人的海军,而手无寸铁的和平抗议者是如何夺取利比亚东部,由荷枪实弹、随时准备实施屠杀行动的军队把守的大部分石油产区的?
利比亚不是埃及,卡扎菲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利比亚也并非贫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02.51亿美元,是一个对石油企业实行了国有化的国家。
1969年,利比亚国王被卡扎菲领导的一群年轻军官推翻。当时的利比亚是一个穷国,90%以上的人是文肓。外国企业是石油的主人。
卡扎菲征收了所有石油企业,使石油回到了利比亚人民的手中,实行扫肓运动,建立大学和医院,修建铁路。
利比亚社会领域内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33美元,2010年的年经济增长率为6.7%,预期寿命达到74岁。教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超过了国防开支所占的比例。
当然,这样一个政府是不会被美国看好的。对利比亚形势的分析应当与埃及不同。它有助于人们看清美国的行径有多无耻。美国叫嚣着要制裁一个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开枪的政权,但当以色列在“铸铅行动”中轰炸巴勒斯坦平民时,美国并没有呼吁联合国采取行动,也不有实施制裁,最近还否决了对以色列杀死平民的行为实施制裁。
美国人在大谈人权的时候却没有想起关塔那摩,也没有想起中央情报局的秘密监狱。美国在大谈人道主义感情的时候却对阿富汗实施了长达10年的侵略,并摧毁了伊拉克。
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利比亚是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原油之一的国家,美国的政策就是要将石油据为己有。骚乱发生在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中心班加西并非偶然。但这也并非全部。
在小布什执政期间,曾提出建立新中东的想法,看来这有可能会成为现实,而最大的障碍就是利比亚。实际上,如果不能赶走卡扎菲,那么设法通过占据与埃及接壤的利比亚东部地区来制造国家的分裂还是可行的。实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有很多,从在贸易上遏制利比亚到实施军事干预。
最显而易见的是,利比亚正在被美国及其盟友(欧盟和北约)孤立和围困。
有理由相信,中东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美国而言,马格里布国家和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不能忽视第五舰队停靠巴林的意义。
这么多国家突然同时发生动乱,推翻自己的统治者,而各情报站和摩萨德却一无所知,这太奇怪了。
民主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西方概念,与伊斯兰哲学相去甚远。这些起义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恢复被西方征服者严重破坏的伊斯兰文化,还是恰恰相反,为了引进新自由资本主义,在这个目前仍末加入其中的地区实现全球化?如果说现在已经承认,在起义者当中有武装力量的存在,那么是谁向他们提供了武器?
卡扎菲被妖魔化了,就像对萨达姆一样,它们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形势似乎越来越像当年小布什在伊拉克所制造的氛围了。已经开始谈论进行一次“人道主义军事”干预的问题了。
=============
附录1
卡扎菲倒台后的政治真空
统治利比亚40余年的强人卡扎菲陷入四面楚歌,虽然还在顽强抵抗力求扭转局面,不过分析家们认为,他的政权已经进入了终结前的倒数。人们暂且不去估卡扎菲还能够坚持多久,而都把目光关注到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了,毕竟这个天然的石油生产基地对于很多国家都是利益交关的。起义居民逼近的的黎波里,联合国一致通过制裁决议,联合国、美国乃至一些中东国家都纷纷承认临时政府,这样的形势却并没有使美国的媒体和分析家们兴高采烈,相反他们对于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不太看好。
《纽约时报》发表的长篇评述文章今天被多家媒体报刊转载,文章写到,不同于邻国埃及和突尼斯,利比亚缺乏一个稳定的军方力量来接手一个崩溃的政府。这位上校统治下的国家,长久以来既没有议会也没有政党,没有公民社会更没有非政府机构,它唯一的强力部门就是国家石油公司。所以一些专家们认为,下届政府还是要依赖于石油部门,很少有别的选择。
其实对于卡扎菲倒台下的利比亚政治前景,最担心的就莫过于美国人了,美国的反恐部门这些天来对于一个最糟糕的局面是忧心忡忡。他们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后卡扎菲的利比亚,成为阿富汗和索马里这种所谓的失败国家。那么在这些国家里基地组织和其它激进团体利用乱象是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即使最坏的局面不发生,那么还有其它力量可能会介入权力的真空袋,包括强有力的部族或者是包含世俗份子民族主义者、君主制的宣导者,以及伊斯兰教派等,反对派组成的多元化的联盟。目前这些联盟已经牢牢的占据了利比亚的东部,并且正在首都的黎波里周围增强他们的控制力。
可是一旦卡扎菲完蛋,反对派们还能够继续团结一致吗,那只是一种乐观的估计,而悲观的预测就是卡扎菲倒台之后,利比亚会出现分裂与血腥的暴力大清算。要知道利比亚部族之间的仇恨曾经长达百多年,当然毕竟时代在进步,往日落后的部族仇杀或许会与君主制一样从此不在,不过利益的瓜分不均也难免会引起内讧。
《纽约时报》就认为,可以确保利比亚不会沦为索马里式的混乱国家的最大保障或许还有一点,那就是石油,石油资源在艰难的政府过度时期可以买下社会的满意度。
西方舆论和智囊们关于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前景和判断,一定会影响到美国与欧盟、北约的首脑们的行动方案,无论如何西方大国是不会让利比亚成为又一个阿富汗或者是索马里。相反他们还要主动抓住当地真空政治的机遇,如此推断如果利比亚出现内战,联合国维核行动或者是北约部队出兵,不是没有可能的。
中国空军派4军机飞赴利比亚接人
中国进行通过海陆空三路撤走滞留利比亚的人员,中国空军派出了4架伊尔-76运输机在28号飞赴利比亚,接运中国在当地的人员。据外交部消息,截至28号上午10点,中国已经从利比亚撤出近2万9千人。中国南航的4架救援包机星期一相继飞往突尼斯的杰尔巴岛机场,将近1千5百名滞留当地的中资机构人员运回国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万中国公民自利比亚撤离到了杰尔巴岛。
================
附录:利比亚动乱评析
利比亚的动荡让全球震惊,倒不是因为利比亚的动荡导致成目前这种国内分裂还有流血的结果,而是利比亚动荡的结果让全球的经济为之不安,因为利比亚的石油的输出占的,输往欧洲的85%以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利比亚的动荡如果再进一步地延续一两个星期下去,可能因为利比亚的石油的影响,而造成全世界石油,可能涨价到每一桶110到114块之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可能会引发全世界的金融风暴,过去三年,全球为了要遏制金融危机的继续扩张所付出的努力,将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我们今天呢,我们要从利比亚本身,卡扎菲政权本身的一个角度,来分析这场利比亚的动乱,到底是怎么回事。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172875.html。
附录2 卡扎菲:《绿皮书》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之处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卡扎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可是对于利比亚、对于卡扎菲本人,我们的了解大多是经过外国通讯社,透过外国人、西方人的有色的眼光去看卡扎菲这个人,我们对他所知不多,所以呢,我们凤凰卫视,我们《风云对话》这个节目呢,为了要让各国的元首、或者是其他神秘国度的这些地方,让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殊的了解,我们经常希望能够到这个地方去采访,去访问他们这个国家的元首,那么卡扎菲就是我们努力多年的目标。我们一直想透过我们的镜头,透过我们凤凰卫视的镜头,透过中国人的眼光去看,卡扎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http://phtv.ifeng.com/program/fydh/detail_2011_02/28/4883537_0.shtml
比如讲他统治利比亚40年,今年已经进入第41个年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他的国家依然如此太平,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他是个穆斯林国家的元首,可是呢,在他的国度里面,他推行、提倡妇女的权益,比如讲,他任命妇女当法官,任命妇女当他的保镖,任命妇女当他的战斗部队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卡扎菲难道真的是像西方国家那种描述,他是一个非常张牙舞爪的人吗?我们为了这个,我们迢迢千里跑到利比亚的首都的黎波里去访问到卡扎菲本人,我们相信透过他本人的言谈,大家对于他,卡扎菲这个人,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是我们华人世界,第一次有人能够一对一的去访问卡扎菲,请看我跟他之间的第一段对话。
阮次山专访卡扎菲
解说:两周前,应利比亚人民委员会的邀请,我们飞往了这个坐落在地中海南岸的非洲之国。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利比亚是个其貌不扬、在沙漠中与现代化没什么关联的小国。然而当我们进入它的首都——的黎波里市区的一瞬间,这座被誉为“地中海白色新娘”的城市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利比亚国土总面积近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50万,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国家元首为“九•一”革命领导人、现年67岁的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自1969年9月1日起就任至今。
卡扎菲:领导革命40年 不是我在执政 是人民在执政
阮次山: 阁下,回首过去您执政的4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您曾取得过什么成就?
卡扎菲:我领导革命40年,不是我在执政,是人民在执政,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人民政权,成立和众制,修建宏大的人工河。在此期间,利比亚发生了很多转变,我现在只是谈到重中之重。爆发革命的时候,人们住在帐篷和草屋中,现在住在楼房和别墅中。当时没有公路,没有机场,没有农业和工业,没有大学和教育机构。
阮次山:阁下,您是位作家,热爱诗歌,这使您拥有浪漫的情怀,那么您的浪漫主义对治理国家又有何影响呢?
卡扎菲:当然这个方面对我是有一些影响的,它帮助我建立了梦想,就是让人民能够生活得富足,欢乐,浪漫和自由。
卡扎菲:《绿皮书》和毛泽东思想都是对消灭剥削和强权进行的尝试
解说:二十世纪初,利比亚曾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并先后被英国和法国占领,后于1951年取得独立。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3本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
阮次山:我读过您的《绿皮书》,它非常令人钦佩,在我看来,《绿皮书》不但是利比亚的治国方针,同时也是您所谓的普遍世界的理论?
卡扎菲: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普世的观念,比如建造各国人民统治的共和制的世界,就像利比亚人民建立的人民大会制和人民委员会制度,彻底结束了对于政权的争夺,这是面向所有人的革命,而不是某一阶层。用人民武装来代替军队,这当然是适用于全世界的。我认为如果结束了军队统治时代,人民就能够捍卫自己的权利并实现应有的和平,而不是建立在核遏制基础上的和平。
现在发生的战争多为军队所为,并没有人民的参与。不同国家的人民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人民能够进行自我抵抗,这样就能建立和平。如果革命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并能够实现平等,结束压榨、强权以及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话,针对革命的冲突也就会停止。人民当政能够结束各种意在争夺政权的争斗,建立一个共和制的世界,没有政府,没有党派,没有议会代表,没有正规军队,没有阶层。
阮次山: 许多西方媒体认为您的《绿皮书》与中国的毛泽东思想不尽相同,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
卡扎菲:总体而言,这些都是对消灭剥削、消灭强权、赋予人民自由而进行的尝试。
解说:在利比亚,这3本《绿皮书》就像当年中国的《毛泽东语录》一样,是利比亚人手一本的“绿宝书”。绿色在利比亚人心中象征着希望和生命,他们的国旗完全由绿色充填,国徽也以绿色为核心;在的黎波里的街道两旁,建筑物的门窗也大多被漆成深浅不一的绿色;卡扎菲更在《绿皮书》中提出“把沙漠变为绿洲”的奋斗理想,鼓励他的人民“只有自力更生,利比亚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