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重大机遇大兴农田水利需要科学理念


抢抓重大机遇大兴农田水利需要科学理念

李华新

228日至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绵阳、德阳调研时强调,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实现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科学管水,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水利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支撑四川长远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四川日报》110302

在江油市武都镇,设计库容5.72亿立方米的武都引水二期枢纽工程今年将基本建成,高耸的大坝前,一渠清水向下游奔流。刘奇葆仔细了解工程选址、施工进展等情况,听说工程建成后将满足下游10个县30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刘奇葆得知情况介绍后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就是要让大家用得到水、用得起水、用得好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的中江县黄鹿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后已正常运行,依托水库,1400多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良田。村民们告诉刘奇葆,现在水利有改善,环境大改变,大家十分满意。刘奇葆鼓励大家修好水利工程后,要搞好土地整理,多建高标准农田。调研中,刘奇葆要求绵阳、德阳通过水利工程和渠系配套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域灌溉的目标,在全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水利建设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关系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四川的水利工程有历史的传统,因此四川的水利工程在十二五期间,要继承和发扬李冰治水精神,担当起治水兴蜀的历史重任,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实现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科学管水,用510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我省水利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支撑四川长远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这样的一个认识是深刻的,也是具有前瞻眼光的,在大兴水利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已建成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的作用,继续加大农田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无论是水利工程还是农田水利建设,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打破行政界限,在流域和区域范围内整合资源成片推进,开展集中会战,确保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造福城乡群众。

而且对于四川来说,都江堰工程早就作为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外,在当先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目标,应该是比较具有宏大目标的一个设想,对于现代的灌区如何进行使用和管理,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十二五时期要在全省建成一批实现全域灌溉的市州、县区和乡镇,实现较高水平保障城乡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和优质供水则是一个需要提高科学的现代理念来进行的一项造福后代的一个计划。

这就需要,要深化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用水、科学治水、科学管水的体制机制,在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形成面向市场的用水机制,不断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