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游记之楼事映像之二 文/兰洪海
围护的建筑和后道工序
在日本的城市中,你还是可以随处见到正在施工的建筑体,不过人们不仔细看有时候却很难发现,那是因为施工单位的工地围护做得很好。建筑与相连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非常精到,国内一般很少会这样做的。
还有一些高层建筑,更是有意思,上部在施工,下部已经投入使用。更令人称绝的是高层建筑地面层已经使用,地下层还在做基础施工。这在国内是绝对不允许的。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一年一般会有2000多次震级不同的地震,平均每天多达五六次,因此日本人在建筑抗震方面,做得比国内要严格多。公共建筑,比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都必须达到抗震烈度9度以上,住宅一般在抗震9度,对工厂反倒没有严格的限制。这也让他们在一些建筑基础部分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能够在同一时间节点甚至后道进行基础施工,这让我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
物业的开放管理和封闭管理
与国内大城市不同的是,日本城市中比例最大的还是开放的物业,封闭的物业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层建筑。如何管理好这些物业,也是一个值得人探寻的问题。
最基本的一个就是大量分散的住户的保洁和安全问题。在日本的城市基本都是依托,社会化的一些专业公司处理。比如实行垃圾分类,由垃圾直运公司按照垃圾分类,每天定期收运不同类垃圾。周一生活垃圾、周二厨房垃圾、周三废旧家电诸如此类。在社区内你很难找到垃圾箱或者垃圾收集站。不过在东京我们看见一个笔直挺立的垃圾处理塔,没有专人指点,你也无法与垃圾联系起来。
安全性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在很多建筑体你能看到警察署提供提示文告,要你注意安全,另外密集的网络监控遍及大街小巷。在街上,你很少看见警察或者身穿安保服装的人。不过,有一个情形很有趣,很多日本人家的窗或门上会贴一张倒三角的标志,这在日本是告知应急人员门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由外入内的。我想,这种情况不仅是告知了救援人员,也同时告知了公众,当然也包括犯罪分子。安全与否?大家必也有个判断。
封闭的物业,大体跟国内比较一致。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几乎每个大厦入口的保安都换成了妙龄少女灿烂的微笑,和见人的亲和点头与诚恳的鞠躬,以及临走时的鞠躬致敬,一切让人感到的是那么的文明和谐,让来自礼仪之邦的国民为之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