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股市持续低迷、楼市被限购的惨淡投资局面,一种类似于股票但投资风险比股票小、回报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艺术品资产包权益份额发行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有望成为继证券、房地产之后我国第三大投资市场。
据10月12日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网站收盘数据显示,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于9月30日通过系统发售的首只艺术品份额“春华秋实”,10月10日发售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达到交易中心规定的涨幅限制,该艺术品份额总市值达到778万港元,总流通市值为622.4万港元,份额平均单价为3.89港元。由此可见,较发售份额单价1.5港元相比,累计涨幅已达159%;
9月30日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迎来首个上市艺术品份额,依然未能摆脱被爆炒的命运。当天,“黄永玉01”收盘价为2.15元,相比1元的挂牌定价上涨达115%。在经过一天的交易后,“黄永玉01”所代表的画作《满塘》市值已达5800万元;
天津文交所第一批上市交易的两件绘画作品《黄河咆哮》(20001)、《燕塞秋》(20002)每份额的价格在3月22日就已分别高达17.16元、17.07元,相比1元/份额的发行价,涨幅双双超过了1600%。更令人吃惊的是,天津文交所第二批上市交易的8件艺术品都呈现同一个走势:每件艺术品3月11日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都比首发价涨了116%,之后8个交易日又皆以涨停板报收,这时每个艺术品份额价格较首发价的涨幅已经达到387%。
其实早在去年5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就推出“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概念,计划将艺术品整体打包后,进行拆分交易,给其中的每份命名为“艺术品份额”。艺术品值多少钱,就拆分为多少份额,每份1元钱。运行模式则参照股市:工作日每天交易;最低交易额为1000份份额。普通投资者最低只需要购买1000份份额,就可以参与艺术品份额的买卖。
所谓艺术品份额投资,就是将一件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艺术品以价值标准进行拆分,将拆分后的价值以权益方式进行转让交易。文化艺术品份额合约挂牌交易后,投资人可以以类似买卖股票的方式买卖份额合约。
举例来说,假如一件艺术品价格为1000万元,那么就可以将它分成1000万份份额,按每份份额1元申购;此时投资人可以参与艺术品上市前的发行申购,持有艺术品的原始份额。如果投资人以市场价格1元/份购买3000份份额,当投资人以市场价格1.5元/份卖出全部份额时,投资人可获利1500元;当投资人以市场价格0.5元/份卖出全部份额时,投资人即亏损1500元(假设不计佣金)。
艺术品份额投资为何资炙手可热
一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成为文交所艺术化份额成燎原之势的导火索。
2010年9月26日发布和实施的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其中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是《规划》中的一大亮点。“包括鼓励文化企业上市、兼并重组以及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都表明了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更注重资本市场的作用。”
随着《规划》的不断落实和深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去年9月之后特别是今年以来一批批文交所今年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无不受此政策的推动和影响,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有18家“文交所”挂牌成立,另有6家正在筹备。
二是国内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逐年提升,艺术品投资市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源于2004年,7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已经是2004年的8倍之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逐渐改变了传统鉴藏观念,即使是卑微的草根投资客,参与艺术投资的热望也在蠢蠢欲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来。
三是是天津文交所的赚钱效应的引领效应。
天津文交所去年5月就推出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概念而成为 “第一个吃螃蟹”的文交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
各地文交所的纷纷上马,与天津文交所的火爆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期发展模式也会基本上仿效天津文交所的运作和交易模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今年6月底国内的文交所就突破了20家。截至7月31日,全国各地开业及筹备中的文交所总数已达36家,其中已挂牌开业的文交所达21家。进入8月后,汉唐艺术品交易所、福建海峡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江西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又相继开业或成立。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各地还有很多文交所正在筹备当中。预计到2011年底,全国文交所总数将达到或超过50家。
四是媒体竞相大肆渲染导致艺术品投资成国人关注的时尚投资类别。
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艺术品投资》周末版《鉴宝》节目迅速爆红,冲到央视收视率排行榜第二名开始,艺术品投资、鉴宝收藏类电视节目备受青睐,并被快速复制到各省级卫视与地方电视台。演播室鉴定评述、观众竞猜价格的基本形式以及全国式海选寻宝的特别节目样态由此兴起,它们激发了大众化收藏的热潮。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之后,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将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五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艺术品保值增值功能凸显,国内艺术品市场日趋活跃。据法国Art price最新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为428.42亿元,同比增长112.71%。而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33%,居全球第一。
普通人也可投资高价艺术品
一般来说,艺术品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艺术品拍卖、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股票,“份额化交易”即为艺术品股票,可见艺术品份额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的一种补充,优点在于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与股市类似,需要在文交所电子平台进行,网上开户、网上交易,也有K线和技术指标;与股市不同的是,艺术品份额交易采取“T+0”,当天买进当天就可以卖出,而且日涨跌幅度上限为15%,高于股票市场的10%。为了抑制“T+0”所带来的频繁交易,交易程序设定了5%的交易量上限。比如,1000万元的资金总量,投资人当日累计买入量或累计卖出量不能超过50万元,超过限定系统会禁止投资者继续下单。此外,如果单一账户收购份额达到67%时,就触发强制要约收购,即必须买下该艺术品。
通过天津文交所官网下载这套交易系统打开后,就跳出K线图,以及现价、开盘价、均价、涨跌幅、换手率、委买量等,几乎与股票交易一样。相关人士介绍,今后将陆续推出字画、瓷器、玉器等多个门类的艺术品,初步规定上市艺术品价值要500万元以上,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另类投资将会由小众投资变为大众投资。
如何甄别艺术品份额投资价值
艺术品份额投资价值或者说增长潜力如何,主要取决于艺术化本身的投资潜力,所以投资者主要应该立足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判断。
1、看大势。
就当前的大势而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逐渐形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艺术品市场将会持续走高。有专家认为,当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12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起飞。
而根据国外的经验来分析,当艺术品投资市场形成之后,其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上升。如艺术品消费市场已相当成熟的欧洲,花费在艺术品方面的约占25%,美国次之,日本也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其份额很小,这预示着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关注各个时期的投资热点,与时俱进。
关键一点在于投资者需要关注各个时期的变化,并依据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每个时期,随着关注的热点不同,会有不同流派的作品成为当时的焦点,因此也会不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就像投资股票一样,在某个时期总会有一个热点出现。如果抓住热点进行操作,收益肯定要大一些。
3、对于艺术作品的"基本面"分析也必不可少。
所谓艺术品的"基本面"分析主要在于对艺术品份额化投资的投资标的艺术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阅历、积累、题材的内涵、专业人士的建议等等对作品的价值做出基本的判断,进而决定投资与否或者离场时间点等。
机遇VS风险
业内人士称,目前已经有多家文交所从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但多小心翼翼,市场也持观望态度。其实,普通投资者对于艺术品知之甚少。天津文交所调查统计,目前来开户的投资者主要有3类,一是长期从事股票和期货买卖的专业或准专业投资者;二是有过收藏艺术品文物经历的投资者和古玩玩家;三是经验较少但是资金较为充裕,对新兴事物非常感兴趣的人。在所有开户者中约一半是35岁至40岁的男性。
深圳文交所相关负责人胡浩表示,尽管艺术资产包名义上面向全社会,但为了控制风险,文交所对于投资人有相对严格的筛选条件。“稳定为主,夯实基础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艺术品交易市场证券化后,也会像金融市场一样有波动,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对此投资者要有充分心理准备。
艺术化份额投资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法规依据不足,隐藏法律风险。
目前,各地文交所都引用《物权法》第94条和101条作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我国尚未出台与艺术品权利份额发行、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艺术品份额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艺术品份额的公开发售和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
另外,艺术品本身除了拥有财产权之外还具有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等权利。艺术品份额化实际上只是将艺术品的财产权进行了份额化,财产权之外的人身权利显然不能进行份额化分割。目前的做法对艺术品所属的人身权利问题并无说明和交代,艺术品份额交易是否涉及财产权之外人身属性权利交易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2、公开发售机制不健全,隐藏信用风险。
首先,相对于股票发行而言,艺术品份额发售机制缺乏必要的信用保障体系。我国证券市场的机制有利于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下,将劣质证券排除在市场之外。但是,艺术品份额发售和交易中,与艺术品份额发行、上市相关的事项均由文交所负责,交易所不但决定艺术品份额能否发行和上市,甚至还决定份额发行上市工作由那家发行商完成。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有损于市场的公信力,也难以抑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更有可能将艺术品发售演变成为利益输送的渠道,而沦为滋生腐败、洗钱犯罪的温床。
其次,艺术品份额发售的定价机制存在缺陷。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品之间的价格缺乏可比性,其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依据个人的评估与判断共同决定。艺术品份额的定价过程中,既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鉴定与评估机构,难以对艺术品的价值做出公允的估值。
3、交易机制存在缺陷,隐藏交易风险。
艺术品份额的投资回报缺乏稳定的基础。相对于股票而言,艺术品自身并不产生现金流,相反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养护、保险费用。艺术品展览虽然可以获取一些收入,但成批展出的收入很难在每个艺术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另外,艺术品实物无法按照份额交割,投资者不可能实现从持有份额中分享对艺术品的欣赏、收藏。因此,艺术品份额化的投资回报更多地只能寄希望于交易价格的不断升高,低买高卖,获取价差就成为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模式,价格起伏越大、交易越频繁,越便于短期获利。这种机制下,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将份额价格推高数倍,导致价格失真,狂热之后出现暴跌,在市场中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投资者损失惨重,成为受害者。
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份额,总份额相对较小,虽然由早期“T+0”交易模式修改为“T+1”的交易模式,但依然容易被人为操纵,出现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被非法资金炒作,从事短线交易、操纵市场和洗钱等不法活动,聚集市场风险。
4、监管各自为政,形成社会风险。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场所的设立和交易管理等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各地情况五花八门。除少数地方由省、市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授权相关部门监管外,有的则由地方政府金融办审批设立并负责监管,有的则由文化主管部门审批设立并负责监管。另外,监管依据不足也是监管缺失的另一表现。虽然文交所也实行自律监管,但并不能替代行政监管。此外,艺术品份额的发售审核、定价、交易、监督以及与此相关的评估、保管等均由文交所负责完成,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甚至为合谋、操纵市场留下空间。
此外,系统性和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小觑和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