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从人与动物体质的根本不同认识中西医差异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时间与实践是见证。大致可分为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的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实证,早已反复验证了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西医进入中华大地洋为中用后,屡见不鲜的是以西医科技手段得出的理化指标,因无法证实中医的诊断与病因等,就武断地认为中医不科学。其实西医指的是中医病证的标,而中医指的是病证的本,诸如一个上牙龈肿痛的患者,中医认为起因是足阳明胃经有积滞,而西医却认为是上牙龈有炎症。西医让患者既要服止疼药又要服消炎药,直至上牙龈肿消、痛止,而中医则通过初步消除积滞,就迅速使上牙龈的肿消、痛止,但中医认为这仅仅是初步缓解了胃中的高度积滞,只有将这种积滞全消,才能认为是消除了上牙龈肿痛的病源,这就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的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具体映现。中医在将产生上牙龈肿痛的起因全部消除后,同时可见的是,其他相关状况与外表体征也显著改善。若以中医的治法,深究西医的现治疗水平与检测手段,就可深层次地晓得,西医还远未达到能证实与说清楚,为什么中医治上牙龈肿痛要去治胃中积滞的原因。显然,若从治疗方法上看,以现西医的治疗方法来裁决中医,西医肯定认为是误治;若是从治疗效果看,西医肯定认为是无法解释,也根本得不出任何公正的答案。这正是立足于“阴阳”平衡与整体系统协调的中医,同立足于人体器官及化学药物的西医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反映中医博大精深之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举世无人质疑和勿需证明的公理。已为数千年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实效的中医,难道还非要等到不知何时的未来,能以现代科技手段把中医的内涵,用西医的理化指标说清楚,才承认中医是科学?甚至还非要等到经现代医学通用作法,在小白鼠、猴子等动物身上做实验后,凭其结果来裁决是否是科学?须搞清楚的是,人与动物的体质的根本区别是,人的生命是一个阴阳稳定平衡调节的有机运行整体,而动物的生命则不是,即不是偏阴就是偏阳,其所偏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西药经动物实验后,能治小白鼠、猴子疾病的有效药物,或存在的某些副作用,并非完全就适宜于人体。因为一种作用于不同动物体质的药物疗效与副作用,绝不等同作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的疗效与副作用。
中西医两门不同的医学,虽都是以人的健康为宗旨,但其理论、方法及对疾病的认识,在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中西医不但各有各的疗法及优点,而且还各有各的基础理论支持与诠释各自的疗法。在治病救人的问题上,两种医学可相互借鉴为己参考所用,只要能治愈,有异曲同工之效,何必非要强调同曲呢?若是强调同曲,也就是中西医不分,把中医等同于西医,那么,同曲就失去了同工之效。因此,强调异曲的同工之妙。就是要严格区分中西医,强调中西医的不同,只有这样,中西医各自才能发展好。
中医“现代化”就是张冠李戴的西医模式化
面对中、西医产生时间相差历史跨度之大,时代背景差异之悬殊,理论异同之显著,实践与实证长度之不可比,一些中医人士却令人大惑不解地刻意用西医的术语、诊疗,一对一地硬套中医的术语、诊疗,牵强附会地用中医去接西医的轨,归西医的位,自以为这样做中医就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了。中医若如此地“现代化”下去,只能是自毁,其后果无疑将导致中医离经叛道、脱轨,西医化成非“中”非“西”的“两不像”。诸如,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不可逆的终身疾患,并以餐前、餐后的检测的血糖指标,是否超出规定的正常值标准,来确诊是否是患了糖尿病。然而,西医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中医并非就都认同,中医对凡肾阴不虚,脾阴不虚者,即使西医检测的血糖指标超标也不认为是糖尿病,而认为是假糖尿病,这是因为导致血糖超标的成因,还没有损及主一身之阴的肾阴,而导致血糖超标的因素,主要还在“气分”而尚未传变到以“阴虚”为主,仍属易于治愈的状况。西医确诊的糖尿病并非是完全等同于中医的消渴症,中医将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的“三消”。大部分中消、下消类的消渴症,基本与西医的糖尿病相同,而下消则是“三消”中最严重的一类,因为“下消”已发展到了肾阳也虚,也即已发展到肾阴与肾阳皆虚的消渴症。然而,上消类的消渴症就不属西医范畴的糖尿病,因为导致上消的主因是与肺阴虚相关的因素。著者以此为例是要说明,不要将西医的检测结果与诊断结果,随意而不加区分地套用到中医来。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现代医学认定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逆而只能控制其发展的疾病,而中医却认为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也即西医认定的不可逆,中医却认定为可逆。中医若未来不普遍达到诸如此类高于现代医学的水准,那么,振兴中医的意义何在?振兴中医的前景又在哪?如果认为中医本应所具医疗水平就是现在的低水平,或就是不如西医,那么,实在也就无振兴的必要。振兴中医就是要使中医达其本应具有的水准,解决受现代医学局限而不能“治未病”,最终导致愈来愈多与愈来愈年轻化的疑难病问题。只有这样,振兴中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才能像美国的微软一样占领全球市场影响着世界,微软出在美国,反映的也是美国发展特色。如果充分认识到数千年积累下来,一直尚未被开发的宝贵中医遗产及内涵科技水平,就不会把现如此低的中医执业水平认为是中医应具水平,而是能准确地认识到超现代医学水平,才是中医应具水平。只有这样认识中医,才可能有放眼未来的远见卓识,才能坚信中医必将能以其创新产品,破解困扰世界医疗卫生与健康养生的难题,那么,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水平,也必将反映出中国发展特色。中医发展到其本应具水平时,主要任务在治未病,也就不会出现大多数“气”分的表症,转化为“血”分的器质性里症,也即易治愈的病就不会转化为难治愈的病。
在中药制作方面,那种完全按西药制作理论、方法,研究中药,搞创新中药,应该明确地说那是西医范畴的成果而不是反映药物全信息的中医范畴成果,更不是中医的创新成果,但那却是西药实实在在的一大进步。
在生物制药方面,中医因与西医在诸多方面的异同,所以,中医的生物制药与西医的生物制药也大不相同,中医生物制药只有根据确切的中医病因,遵从中药的“气味”、“归经”、“引经”、全信息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治疗原则,才能开辟具自然属性的中医生物制药特色。因此说,所谓的中医药“现代化”过程,就是中医药的西医化过程,他既使中医药的继承也丢,发展也无,也使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医发展,只能再经曲折,再添遗憾。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论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