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问题的百家争鸣
1958年,总理周公在人大、政协作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与推普这三项文字改革任务的报告,其中最后一段里说:“以上所说是政府所推行的当前文字改革工作的三项任务。……我们愿意尽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好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来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工作中如果有缺点,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进行各项工作的方针,对于文字改革工作也是这样”。文字改革工作已进行了50多年,还需不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有没有缺点需要改正呢?这里主要看一下汉语拼音方案问题,它该恢复上世纪中期被反右中断了的百家争鸣来优化。
需要了解当时国内外语言文字与拼音科学水平,当时正在用的拼音与新方案的异同与优劣,当时的政治与学术氛围等,才可能较清晰认识汉语拼音方案。
(1) 汉语拼音方案出台时概况
抗战中的延安,曾政令推行拉丁化新文字方案,没有行通。解放初主席毛公已不认为拉丁化新文字是唯一最佳选择,因此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大会上,教育部长马叙伦传达的毛公指示是: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这指示在今天看来还是在正确决策范围内的,只不过今天可能需要说得更细一点。如文字是要改革但不一定是马上要全改为新体,可能是旧体与常用字的几种拼音新体兼容并存,像日文中旧汉字与片假名、平假名拼音字等兼容并存一样。是要走拼音方向但不一定是纯拼音,可能像英文一样夹有区分同音字的非表音意符。字母不一定是只有一体,可以是西式字母与汉字简笔式兼有的两体。至于以后最终结果是怎样,当时与现在都还不能武断判断,只能是择善实验试行,观其发展。
对于汉语拼音方案,周公在上述报告中说到,政府对于这个问题是采取了负责的和慎重的态度的,绝不是如右派分子章伯钧所说,是少数人关起门来搞的,“只经过少数热心分子的讨论”。从周公这话可以看出,对于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存在着分歧意见。
虽然当时报刊上有一些讨论,但当时没有计算机与网络,没有便于群众广泛参予讨论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没有百家争鸣的正常政治氛围,明说是开门搞,实际是少数人关门在搞。因1956年拿出的初稿受到批评后,很快就开始了“反右”运动,文改会中对西式拼音化提出异议的文字学家陈梦家,被打成了右派并被迫自杀。从此很难听到反对的声音,认为汉字落后该改为西洋式分词连写音素拼的少数热心激进分子占了上风,文改稳妥派禁声不言。批评方案的原《光明日报》社长、章伯钧部长,成了第一大右派失去了发言权。当时坚持用注音字母扫盲战果辉煌的圣人祁建华,也被打为右派押去劳改,没人能再听他的意见。以后的一些方案制定与讨论,一般人不过是顺着上面应付说,没有多大的客观学术含金量和多大的优化发展。
哲学家冯友兰在著作中评论说,毛公思想分三段时期,初期是英明正确的,中期萌发空想,晚期夹杂荒谬,这与中央近年对毛公晚年犯有错误的结论一致。如1952年毛公的文字改革论是英明正确的,与成吉思汗及其孙子忽必烈都想当仓颉创制自己的蒙文的好愿望一样,是心好的。但以后几年拿不出好的新文字方案,可能因幻想大跃进而心急了一些,顾不了原来对文改的正确认识,1956年后不再提文字与字母的民族式,只强调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与用西式字母,决定推行西洋式分词连写音素拼的汉语拼音方案,步入文改空想中期。连这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号称汉语拼音方案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在2010年春也说,近期按汉语拼音方案改革汉字是空想,500年难成。而汉语拼音方案是注音字母加进不是注音必要的西洋式分词连写音素拼的改革汉字的内容而成的,一直没改进它。虽然当时决定用汉语拼音方案,但毛公周公对它还是有疑虑而说得较稳妥的,说它不是文改方案只是注音方案。不过限于学术专业,毛公没觉察到其中非注音必要的暗含的拼音文字内容,只删去了《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中“文字”二字,并没有删去其中非注音必要的拼音文字累赘内容。
毛公接着把群众正常的该作为百家争鸣允许的左中右思想分歧,把文改稳妥派与拉丁化激进派的分歧,空想为出现了要夺权的敌我矛盾。在1957年开放争鸣只几月后,开始了关门的反右运动。把大批保守的或非激进的或与上面说法不合的陈梦家之类的人,打为降职或去职去薪的变相劳改的右派罪犯。结果几乎人人都顺着说汉语拼音方案好,没人再敢说汉语拼音方案不好还要搞民族式拼音。接着的1958、1959年,毛公又提出大炼钢铁、大跃进超英赶美、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等,虽然帝王可能多有好大喜功一般还是好心,但已太过分而由空想走向了荒谬。一般人也清楚但不敢说或因碍于是好心不愿泼冷水而不说,如汉语拼音方案比当时正在用的注音字母繁难得多,一般人都可能看出但没有人敢再说,正如只有不懂事的小孩才敢怀疑皇帝的新衣。在这样情况下的1958年,并不完善又未与注音字母对比试教实验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被全国人大通过推行。
上世纪初叶到五十年代,小学识字注音是用的注音字母。这是民国初期顶级的学贯中西的学者们,结合东西方拼音学原理方法,集体制定出的当时最高水平的汉语拼音系统。他们揭示了可用约40个传统音韵学中的声韵母来拼出北方话语音,多数字音可由声韵母各一个拼出,少数字音要由一声一韵但含有韵母中的一个介母来拼,叫声介韵三拼。每个声韵母各用相关的一个汉字表示,并各自约定了简笔划的符号表示,叫注音符号或注音字母。是当时最精炼的声韵母体系,因以前古书中的声韵母或反切体系,或者不齐全,或者用到几百个汉字不够精炼统一,远不如注音字母简明精全好用。
稍后这同一批学者,又设计出一套仿西洋文字的拉丁字母分词连写音素拼的国罗(国语罗马字),想用它来代替汉字实现拼音化。因它比注音字母繁难得多,当时政府只公布小学用注音字母注音识字,没把国罗法定为小学识字注音方案。稍后,在苏联的学者瞿秋白、吴玉章等与苏联专家一起,又设计出类似国罗但不用国罗字母兼字调的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抗战时期曾在延安法定为新文字推行过,但没有行通。
当时延安一百名人签名发起推行新文字的参予者之一的文化教员董破晓,在参加试教后肯定为不成熟行不通,因只能拼出字音不便明确字意。因此他改变初衷对文改提出了批评,后来也被打为右派。他年近六旬得到平反在新疆大学离休后,仍不放弃探讨新方向的文改,认为应改走民族式形声字的道路, 并拟定出新形声字方案。已百岁失明卧病在床的他,仍希望我代他继续交流出他的研究,因我已在网上发了对他的方案内容简介的帖。
因此、人大通过汉语拼音方案的1958年前后,有允许把拼音方案讨论好的条件吗?有可能把方案制定得很好吗?连毛公说的“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的祁建华,都没有了发言权,还能说广纳意见讨论充分吗?实际上汉语拼音方案只是较好方案之一而不是很好的方案,民族式拼音也还该再探讨。但是当时已没有这两方面都探讨与再优化的政治氛围条件,只能按上面说的推行。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多数人和很多中青年学者,已不了解当时情况,以为汉语拼音方案是最好的,起码是当时最好的,人大才通过它,国家才推行它。连北京大学的中文论坛,近年还公然出通知暂停对反思汉语拼音方案与文改的讨论帖,该坛管理员之一的沈教授,就仍在坚持对汉语拼音方案争鸣的论帖进行删堵与禁言。
除非是继续1956年以前的百家争鸣,否则不可能理解到汉语拼音方案并不很好。下面就假设时光倒流回到解放初期,来看汉语拼音方案是否是当时很好的设计。
(2) 从码位看中文拼音方案缺点
解放后的新中国,希望有新的文字来代替汉字,这是好的愿望。限于当时国内外语言文字科学水平,当时没法断定该否与能否这样作与怎样作最好,探讨试作是必要的。若能在当时最好用的注音字母基础上把注音法搞得更好一点,这想法与作法也是好的。但只能在吃透已有的注音字母、国罗、北拉的基础上搞得更简易而不是搞得更繁难,而实际上汉语拼音方案比注音字母繁难得多。
注音字母已根本解决了汉语声韵母的种类数量的问题,这方面已不需什么改革变动。只是表示声韵母的汉字不需那样繁,如:何必用笔划较繁多的“欺希”表示声母,用更简的“七夕”有什么不好?下面为了讨论中简化声韵母书写,就用三峡码(S码)38字简拼中表示声韵母的汉字,来代替原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方案中用的较繁的汉字。
大致对应于注音字母中表示声韵母的汉字简化式
┌┈┈┈┈┈┈┈┈┬┈┈┈┈┈┈┈┈┈┈┈┬┈┈┈┄┄┐
┆几七夕 ┊ 一 五 于 ┊啊艾安昂袄┊
┊四十子支次尺日 ┊ ┊额诶恩 ┊
┊得特讷乐个克核 ├┈┈┈┈┈┈┈┈┈┈┈┤嗯二也 ┊
┊不扑木夫 ┊ 介 母 ┊喔翁偶 ┊
├┈┈┈┈┈┈┈┈┼┈┈┈┈┈┈┈┈┈┈┈┴┈┈┈┈┈┤
┊ 声 母 21 个 ┊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轻声 ┊
└┈┈┈┈┈┈┈┈┈┈┈┈┈┈┈┈┈┈┈┈┈┈┈┈┈┈┘
又如注音符号平均笔划,也可能再减少些,还可能用更便连笔的形式而更便于注音。除了这汉字笔划式字母外,也宜有对应的英法俄式西式字母体以便各国音译汉语用和国内在其中选用。总之,当时想不用注音字母再作些改进,是可以的。若也用一种西式字母,是用英俄德法还是另搞一种,怎样用,就需要多方考虑。这里假设决定用26个英式拉的字母而不是用30个字母上下的法德俄字母,来看汉语拼音方案是否用得好。
S码揭示,普通话至少要38个声韵母(南方话可以少用几个),其中21个声母,17个韵母。英式拉丁字母只有26个,就出现了字母数量与声韵母数量不对等不能一母一符的问题。声母或韵母任何一方都可各用一个字母表示,但另一方就可能要用到字母组合或字母随位置变读来表示。若普遍用字母随位置变读,还可不用声介韵三拼,每字最多两拼。但过多字母变读不利于初学,因此识字注音入门不宜用这种方式。现代拼音打字提速,是可选字母变读的两拼作为选择。
这样就只有用字母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声韵母表示的需要。哪些声韵母用字母组合表示,用几位字母等,就有个优选规律的发现问题。S码揭示,很容易证明,只要几个字母的两位排列组合,就可满足38个声韵母代码化的需要。不需要用三个字母表示一个声母或韵母使字音码位长达6位,而且码长可以不超过4位。但要码长不超过4位,与介母“五(乌u)、一(衣i)”可能相拼的韵母或声母,就不能双方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这个规律当时似乎没被方案设计者重视到,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出现6个字母的“装zhuang”等。如可能与介韵u拼的声母“支尺十”就不宜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不与介韵拼的“几七夕”就可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可能与介韵u相拼的韵母“昂、翁”,不宜用三个字母的ang、ong表示。所以S码中有字的码位不超过四位的S码P4型,把码长6位的汉语拼音方案看作P6型或P1型,并作出了二者兼容的打字码。P4型只把汉语拼音方案的几个声韵母的字母表示作了变动,使二者其它声韵母尽可能一致。主要变动为,“几j、七q、夕x、支zh尺ch十sh、嗯ng”改为“几jh、七ch、夕sh、支j尺q十x、嗯w”,其他不变,就没有五六位码的字了。国罗中就是用的与英语读音较近的“七ch、夕sh”,汉语拼音方案有些方面并不比国罗和北拉好。
单从不需要五六位码,可以最多四位来看,从只要调整几个声韵母的代码就可只要四位码来看,汉语拼音方案就思考得不太成熟,算不上很好的设计。有的说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什么都想到了,是最好方案,不过是没在这方面动脑筋的人云亦云。
又如S码P4型或38字简拼都不需用戴帽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既用进它,又加进多条戴帽字母用法变化的规定,使方案变繁。下节将举例专门谈戴帽字母等,来看汉语拼音方案考虑成熟与否。
(3) 一个小瑕疵的大争论
俗话说瑕不掩瑜,偏偏有人不准说玉可能有瑕,不准为玉去疵,未免也太僵化可笑。汉语拼音方案出台时还不知道可能有计算机出现,不可能为恰好便于计算机处理设计,这无可怪罪。但已有计算机的今天,有人却不承认汉语拼音方案明明有不便计算机用的小疵,稍加变通就可两全的现实,非要说汉语拼音方案是人大法定的,完美无缺“一点”也动不得,更不用说要去变动u上的“两点”改用进v。硬要坚持汉语拼音方案用多条规定对韵母“于”的处理,说这是无可非议的,痴心妄想改它的人是不懂法的违法者。这些人不懂得只要不是天道自然法,守法与建议修改法是同时必要的更大的法,是法之母,难道有不反复修改就出生的世俗法吗?
上节已谈到上世纪想改当时正在用的注音字母时,该考虑加进一种西式字母体。除了如何用进西式字母表示声韵母外,还应先考虑用哪一种西式字母。一种可能是,为汉语固有的的必需的声韵母量身打造毛公曾正确提出的自创一边倒便连写的中或西式字母。另一种可能是照搬现成的外国字母。眼看几年自创字母都不太好,急于求成大跃进的毛公,放弃了自创字母的努力,也无可厚非。但用哪国字母与怎样具体用,日理万机的毛公不可能细察西洋拉丁化派的细节,如韵母“于”的处理。
虽然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时还不可能想到会出现计算机,但机械打字机已出现了很多年,当时要把汉字改为西式字母拼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方块汉字不便机械打字机用。若自创西式字母就要专门制造打字机,若用西方某国字母就有现成的打字机用。
若自创字母与打字机,声介韵三拼就要38个字母。若只用声韵两拼,要用五六十个字母。若不用这么多字母,就要用字母变读或一些声韵母用字母组合表示。汉语拼音方案用进了一些字母变读也用进了一些组合字母,但把字母体系搞成了非英非法、非德非俄的四不像体系,26个英文字母又加进德法式的一些戴帽字母。
若只用西方某一国的字母,该国必有便用的机械打字机和便于用的计算机软硬件。四不像的汉语拼音方案若不自创键盘等软硬件,就不可能用现成的机械或电脑打字机。
汉语拼音方案的四不像设计中的规定说,可以用德法的加帽穿靴字母等代替zh、sh、ch、ng来缩短拼写,几乎没有人用这些规定,没能补救它拼式偏长的瑕疵,人们现在天天被迫按数以亿计的冤枉键来掩饰它的瑕疵。但德式加帽u的韵母“于”,若用德文键盘或软件,不难按汉语拼音方案打出。但现在却多用英美式键盘,没有现成的打出韵母“于”的直接设计,只有不便用的切换辅助设计(如切换用软键盘找非英文字符)。
汉语拼音方案除了用进这德文帽子外,还加上了多条哪些情况下脱帽,哪些情况下不脱帽的繁杂规定,难记难用。因此上述S码38字简拼中的声韵母代码建议用英式但用v来作表示“于”音的代码,就可不用汉语拼音方案的那些繁杂变化规定,又便打字。
这“于v”建议得到网上众多人的认同但也反复受到一些人的猛烈指责,硬说戴帽u是国际通用。用德文字母的有多少多少人。用“于v”既违背语言文字法、人大法、汉语拼音方案法,又违背辅元音字母用法的国际惯例,真是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奇怪国际主义。
V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母表中没有安排用的闲剩字母,一些民族语音中有的音是西方语音中没有的,音译时只能约定用某个字母变通或组合来表示某个音而不能全依外国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第二条拼写规定说:“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声母表中又有“r日”。也就是说汉语拼音方案中允许字母r随位置变读,既可当声母又可当韵母用。如在“ren人”中当声母用,在“人儿renr”中前一个r当声母,末一个r是韵母。美语中的reader(读者),字首字尾的r也是变读兼作辅元音用。俄文中类似汉语的儿化韵er(r),是用的类似英语辅音字母的p表示。
既然汉语拼音方案允许把字母既当声母又当韵母,可以按需要安排字母用法,S码中把闲着的字母v安排去表示韵母“迂”,当然也是可以允许的方法之一。S码38字或64字简拼中,若用“v于”代替汉语拼音方案的“yu迂”,其他声韵母代码与汉语拼音方案一样,就是简拼P2型,若再用“w嗯”代替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嗯ng”,就是码长不超过5位的P3型。若再调整几个声母的字母代码使最长码位不超过4位(如前已述及的“七ch”代替汉语拼音方案的“欺q”等),就是简拼P4型。
一些在网上反复发帖说汉语拼音方案不能改,点名反对S码用“于v”的网友,就该去先反对汉语拼音方案,不准它把r、g等一会儿用在声母中,一会儿又用在韵母中。
S码并不反对用进德文字母等,汉语38个声韵母用三十个上下的德俄法字母,比用只26个的英文字母更便作对应安排,30键是比26键更便人机用的模式。而既用了对应量不足的英文字母,就该充分利用而不宜闲置v等不用。约30个字母的德文打字,是把26个英文字母都充分用完了,再把几个标点符号键改为几个非英文字母的德文字母兼用,如按方括号左键“[”来显示加帽u(ü)。我们也不难这样作,但德文是用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不得已才这样作,而我们连26个字母也没充分用,去把标点符号改作作韵母,难道比用“于v”更好吗?是憋着尿去为汉语拼音方案歌功颂德,还是寻求轻松方便一下。
又如注音字母的韵母“ㄝ”,普通话中没单独是这音的汉字,南方字音中有这音的单个汉字。普通话中“也别切月帖”的韵尾就是这音。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加帽字母e(ê)来表示这韵母,又加上哪种情况时略去帽子的规定。S码揭示,凡含有韵母“ㄝ”的字音,可用前音字与“也ie”快读拼出,也就是说可用包含“ㄝ”的“也ie(ㄧㄝ)”代替不单独用的“ㄝ”。因此38字简拼中有后音字“也ie”而没有韵母“ㄝ”,根本不需那加帽字母e(ê)与其它加帽字母。汉语拼音方案中关于加帽字母e(ê)的规定也可不需要,识字注音教学入门阶段根不需要提加帽字母e(ê、ㄝ),因此38字简拼比汉语拼音方案或注音字母更简易便用。
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方案对几位字母表示声韵母与码长控制的规律认识不够,只需4位的搞成码长6位肿瘤,又再请德法医生来挖补疮,挖去双字母ZH用戴帽Z来补。这是美好的设计,还自找麻烦瞎折腾,还是该奉为阿Q头上说不得的光荣疤。
若出台汉语拼音方案时有充分讨论的条件,说不定当时会有人发现这些而不至于方案非要加进戴帽字母,不一定要像国罗那样码长六位,不一定要比北拉更繁或比注音字母更繁。
(4) 西洋音素拼是唯一先进的吗?
限于上世纪初的语言文字科学与拼音科学理论的发展的水平,很难把汉语拼音方案设计完善。如当时认为西洋式音素拼最先进科学,汉字与传统的反切拼音落后不科学,所以要用西洋音素拼。S码认为这只是一种不明真象的误解,受这误解影响而决定了拼音方案不可能搞得很好。
S码揭示,汉语中有两个字音快读就可拼出另一个字音的潜在秘密。如“尖简”这字音,可由“几安”两字音快读拼出。而且S码还揭示,只要38个汉字表示声韵母,就够普通话拼音用了。
S码揭示,当“得de啊a”或“代dai啊a”等两字(前、后音字)快读时,夹在辅音d与元音“啊a”之间的e、ai音因快读变短弱,形成首尾辅元音d与a相拼为主的“da大”音的听觉效果。又如,“得d安an”或“代dai安an”快读,可拼出“单旦dan”音。因前后音字快读的过程中,夹在前后音字之间的前音字的韵母(如“得de”中e、“代dai”中ai)因快读变短弱,形成前音字中辅音d与后音字an相拼为主的听觉效果,所以前后音字快读拼可以与辅元音相拼的听觉效果一样。
民间曲艺中的儿化韵小辙就是用这方法使不合韵的字儿化成合韵,如不合韵的“大刀单铛”各与“儿”韵拼后,快读时“大儿dar、刀儿daor、单儿danr、铛儿dang”听起来都成了同一个音而合韵了。就是因快读时,夹在da与er中间的音素o、n、ng都弱化得听不出来了。
又如英语中的history(史)与victory(胜)中的tory,美国腔慢读时近似汉语“特蕊”这样两个音。一些英国腔快读时,其中O音弱化消失,变成辅音t与r快读拼成一个近似汉语“出”这音,tory变成近似汉语“吹”这音,“特蕊”竟变成了“吹”!又如“它是it is”的英语是两个单音节字“it它”、“is是”,每个音节都是两个音素。这两字慢读的音近似汉语“衣特、衣四”,快读时夹在中间的元音i变短弱消失,书写上也干脆不写成两个分开的字“it is”而是可以把那夹在中间变短弱的元音i省去写为it's,并且还可进一步把剩下的两个辅音音素t与s快读,可以快得连t、s这两个辅音也听不明了,成为辅音t与s快读相拼,音变为读音近似于汉语“次”这样的一个音素[ts]的音,因人耳不便区分开间隔小于1/10于秒的两个音。“衣特、衣四”变成了“衣次”。
因此S码揭示,语音分析与拼音可以从静态单个音节中分解出每个辅、元音音素来搞音素拼,也可不去从单个音节中静态机械微分出每个辅元音音素来搞音素拼,而是从两个音节快读的宏观动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音变的结果来选取拼法。如“大”这字音,可以从其中静态机械微分出辅音d与元音a来快读拼出。但也可不去静态机械微分出辅元音来拼,而是用两个单音节字音“得de、啊a”快读来拼出,这动态积分的两个音节相拼结果与静态机械微分出辅、元音来拼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音节字母拼与音素拼都是科学合理的。我国古代注音用的反切,就是用汉字作上下字表示音母来拼注字音,也就是用到音节字母拼原理。
S码把用汉字或代替单音节字音的符号当拼音字母,叫音节字母,以区别于西方表示 辅音音素与元音音素的音素字母。用两个音节字母快读来拼注字音叫音节字母拼,如38字简拼就是音节字母拼。用辅元音的音素字母来拼出另一个音叫音素拼,如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用的音素字母拼。
普通话只要38个汉字当音节字母,就可拼注其他字音。这不但比全用音素拼的汉语拼音方案简明容易,还比音素字母与音节字母混用的注音字母简明容易些。两字快读拼时,有的字音不太便于拼出。如汉语拼音方案声韵母中有“坡p、衣i、安an”,若“皮、片”用“皮pi[破衣]、片pian[破衣安]”快读,并不容易拼出。S码简拼中,还可把声母与介母“一i、五u、于v”相拼的声介合母,各选一字约定为前音字,不拼直接教。如直接教“皮”字音而不是去教“皮[破衣]”拼。这样,“片”就可以轻易的由“皮安”快读拼出,又把三拼变为更简易的两拼。因此S码把26个声介合母的字(如“皮力路吕”),加到38字简拼中,得出了不需三拼的64字简拼体系。这64字中的50个叫前音字(反切上字),其余14个叫后音字(反切下字),统称为引导字。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音,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这仍比学近60个声韵母及拉丁字母代码和许多条拼写变化规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简明容易。
64字式简拼(简式反切中式拼音)引导字(前、后音字)表
┌┈┈┈┈┈┈┈┈┈┈┈┈┈┈┈┈┈┈┈┈┬┈┈┈┈┈┐
┆ 前 音 字 50 个 ┊后音字14个┊
├┈┈┈┈┈┈┈┈┬┈┈┈┈┈┈┈┈┬┈┈┼┈┈┈┄┄┤
┆几七夕 ┊匕皮地提米你力 ┊一 ┊啊艾安昂袄┊
┊四十子支次尺日 ┊女吕巨去许 ┊于 ┊额诶恩 ┊
┊得特讷乐个克核 ┊户古苦肚土入奴路┊五 ┊嗯二也 ┊
┊不扑木夫 ┊粗出苏术足主 ┊ ┊喔翁偶 ┊
├┈┈┈┈┈┈┈┈┼┈┈┈┈┈┈┈┈┼┈┈┴┈┈┈┈┈┤
┊ 声 母 21 个 ┊ 声介合母26个 ┊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轻声 ┊
├┈┈┈┈┈┈┈┈┈┈┈┈┈┈┈┈┈┈┈┈┈┈┈┈┈┈┤
┊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音,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
└┈┈┈┈┈┈┈┈┈┈┈┈┈┈┈┈┈┈┈┈┈┈┈┈┈┈┘
古代反切拼音中就常把声介合母的字作为声母用,如《康熙字典》中说“斂”的注音在《唐韻》中是“良冉切”,在《【集韻】【韻會】【正韻】》中是“力冉切”。要由“良liang冉ran”中上字取声下字取韵来拼出“敛lian”这音,取的声母只能是“良liang”中的li这段音,去与下字“冉ran”中的韵母an相拼,才能拼就出“敛lian”这音。不能是从上字“良”中舍韵取辅音l与下字“冉ran”的韵母an来拼,因这样拼出的字不是读“敛lian”而是读“烂懒lan”这音。《集韵》等中的“敛,力冉切”干脆不要你从上字中去舍韵取声,只能是把整个上字“力li”当声母来与下字“冉”中的韵母an相拼,才可能是“敛”这音。也就是说,在《集韵》的反切中上字取声的声母就是声介合母的“力”字,是音节字母拼而不是把声母当辅音的音素拼。
S码把古书两字快读就可拼出所需的字音的拼法叫简式反切。如古书中“浅,七安切”、“浅,七衍切”等就是简式反切。把要考虑声韵取舍的反切叫繁式反切。S码64字简拼就是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的体系,比西洋音素拼的汉语拼音方案或国罗等更简明容易。由于音节字母拼与音素拼都是同样科学的,汉语中用音节字母拼比用音素拼更简明容易,因此认为反切(反切中精华的简式反切)落后是误解。所以反切不是落后不科学,而是西方语言文字与拼音理论不完善,他们不知道简式反切。
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核心是38个声韵母,也就是38字简拼。64字简拼不过是38字简拼注音识字教法的一个补充安排。先在38字简拼中选只需两拼不需三拼的字教,熟习两字快读拼后,再补教26个声介合母的前音字,就可把原来需要三拼的字用两拼来教。这样就避开了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的三拼这个难点,降低了注音识字入门的教与学难度。
当然,只有汉字当音标注音,有笔划多不便手写的问题。因此S码简拼中声韵母表示有多种形式,如H型汉字式、J型简笔划式、P型拉丁字母式等。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79年秋印发的《汉字编码方案目录(第一集)中,流水编号为54号的S码《简拼字草案》里,就有这几型例。如“八百班”中含的声母或前音字的S码简拼H型表示式是“不”,J型是“阝”、P型是B,S码计算机键盘中“阝不B”是标在同一个键上的。下表中就有简拼引导字的H型和P2型代码。
38字式简拼音母(引导字)与代码表
┌┈┈┈┈┈┈┈┈┈┬┈┈┈┬┈┈┈┈┈┈┈┈┐
┆几j七q夕x 四s十sh ┊一i于v┊啊a艾ai安an袄ao ┊
┊子z支zh次c尺ch日r ┊五u ┊昂ang额e诶ei二er┊
┊得d特t讷n乐l个g克k├┈┈┈┤恩n(en)嗯ng ┊
┊不b扑p木m夫f 核h ┊介母 ┊也ie喔o翁ong偶ou┊
├┈┈┈┈┈┈┈┈┈┼┈┈┈┴┈┈┈┈┈┈┈┈┤
┊ 声 母 21 个 ┊韵 母 17 个 ┊
├┈┈┈┈┈┈┈┈┈┴┈┈┈┈┈┈┈┈┈┈┈┈┤
┊声调码:1、阴;2、阳;3、上;4、去。5、轻声 ┊
├┈┈┈┈┈┈┈┈┈┈┈┈┈┈┈┈┈┈┈┈┈┈┤
┊与音母同音的字就用该音母的代码注音与打字不另加字母 ┊
└┈┈┈┈┈┈┈┈┈┈┈┈┈┈┈┈┈┈┈┈┈┈┘
1995年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语文建设通讯》刊登简式反切介绍前,主编曾先来信问S码简式反切为什么不用传统的“玻坡摸佛”而是“不扑木夫”。要便于两字快读拼,前音字的尾音宜选开口小些的,才便于快读中被弱化而相当于主要是辅音与后音字拼。“不bu”的韵母u比“玻bo”的韵母o开口小些,所以没全依注音字母。注音字母还不全知道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只是模糊有所意识少部分声母用到音节字母法。而汉语拼音方案连这一点也不知道,把注音字母用到的音节字母拼全改为音素拼而更繁难。
(5) 汉语拼音方案简繁定量比较
汉语拼音方案是否是不可改动的最好方案?是否比当时用的注音字母和以前的国罗、北拉更好,是否可改得更简易,38字或64字拼是否比汉语拼音方案简明容易,这里从几个方面来定量分析比较一下。
1、简拼与国罗(国语罗马字)、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注音字母,都规定声母“思s”等七种可以自成音节,“思”的注音就是s而不是si,是把s当音节字母用。
西洋音素拼原理中,辅音不能自成音节,要连元音(韵母)才能拼出单音节字音。汉语拼音方案第一条拼写规定说,声母“S思”中的“思”等注音时韵母用i,注音拼写时是“思si”。这就是把声母“S思”中的s当辅音音素代码字母用,要连元音i才能拼出字音“思si”,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实际是暗地里用的西洋式音素拼而不是音节字母拼。
简拼把每个声母的代码字母,都定成是音节代码字母,与声母同音的字的注音与打字码,就是声母代码,不另加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把每种声母代码字母都当辅音看,与21个声母同音的上千字,都要比简拼多一层加哪种韵母的考虑,又上千的字都要多按打字键。
国罗、北拉、注音字母已模糊感觉到汉语可用音节字母拼,才把三分之一的声母{如“思s”}规定为可自成音节而不需再加元音来拼。但其余的声母代码也是看成辅音音素字母,要加元音去拼出字音。如有声母“基jㄐ”,但与它同音的字的注音时要按“基jiㄐㄧ”拼写。所以它们是音节字母与音素字母拼混用的体系。周有光先生主要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条拼写规定,把国罗、北拉、注音字母三分之一的声母用的音节字母完全排除了,实现了拼音方案全盘用音素拼。周先生曾说外国把他称为汉语拼音方案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全音素拼的汉语拼音方案之父。但这使方案变繁了,几千字比音节字母拼的S码简拼要多按键。2007年周老还在说要证明他搞的拼音比反切好,笔者代他在多个网上征求“汉语拼音方案比简式反切好”的证明,但始终没看到这种证明。似乎他已有所悟,在2010年春对他一向鼓吹的按汉语拼音方案实现汉字拼音化改革重新表态说,500年内是不行的。近年又说不必称他为汉语拼音方案之父,似乎觉察到使上亿的人天天多按数以亿计的打字键并非好事。
2、 与简拼一样的韵母代码“衣i、乌u、因in、烟ian”,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各字的注音是多一个字母的“衣yi、乌wu、因yin”,但“烟眼”音的字的注音既不是ian又不是yian而是yan,十分繁乱不利于少儿初学。而S码简拼与注音字母中没这些麻烦规定要记,与韵母同音的字的注音就是韵母的代码,不另加字母或变字母,注音如:衣一i而不是yi、乌五u而不是wu、因in而不是yin、烟眼ian而不是yan。因此与“一五于因”等同音的几百字,汉语拼音方案又比简拼多考虑怎样加字母或变字母,又都要多按冤枉键。
介母“衣乌迂”在国罗、汉语拼音方案中,比注音字母多出一些注音所不需的加字母或变字母的多条繁乱规定,是为了分词连写时减少字界混淆,是相当于隔音符作用或有时有零声母隔字界的作用,而不是注音必需。S码约定,注音时不需用汉语拼音方案的w、y等三类多种隔音法,只在需要分词连写又可能字界混淆时用哑音字母y作隔音符,不至于混时不用隔音符y。这样又可免得小学教学不知所云打胡乱说,一会说w、y是声母、零声母,一会说是半元音,又说不清为什么韵母(元音)“牙ya”不是两个元音而是“一个半”元音,而与元音“啊a”同音的字(“啊、阿”是a而不是ya或wa)又不加零声母或半元音。
3、S码中“几j、安an”快读拼的“简jan”,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多一个字母i的“简jian”。因此,凡J、Q、X开头的上千字的汉语拼音方案打字,每字都比S码简拼多按冤枉键。又如“托”在简拼中可以是[特t喔o]快读拼的to,汉语拼音方案中是多一个字母u的tuo。类似的十几个简拼声母与“喔o”拼的几百字,又比汉语拼音方案少按打字键。
┌┈┈┈┬┈┈┬┈┈┬┈┈┬┈┈┬┈┈┬┈┈┬┈┈┐
┊例 字 ┊ 因 ┊ 无 ┊ 疑 ┊ 既 ┊ 简 ┊ 又 ┊ 易 ┊
├┈┈┈┼┈┈┼┈┈┼┈┈┼┈┈┼┈┈┼┈┈┼┈┈┤
┊原汉拼┊yin ┊ wu ┊ yi ┊ ji ┊jian ┊you ┊ yi ┊
├┈┈┈┼┈┈┼┈┈┼┈┈┼┈┈┼┈┈┼┈┈┼┈┈┤
┊P2型 ┊ in ┊ u ┊ i ┊ j ┊jan ┊ iou ┊ i ┊
└┈┈┈┴┈┈┴┈┈┴┈┈┴┈┈┴┈┈┴┈┈┴┈┈┘
4、简拼与注音字母的声韵母代码只有一种读音,如“几jㄐ”。而汉语拼音方案中j既要教作声母时读“j基”,又要教字母表中注音为读“姐ㄐㄧㄝ”。显然、要教两套字母读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比只有一套字母读音的注音字母和S码简拼要繁难些。
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方案没能改得比它的前任的注音字母简易,更比S码简拼繁难,几千字都要多按打字键。反对改革汉语拼音方案的人若不能否定以上定量比较数据,就该为小学生减负增效着想,这代可以不改但必要去阻止汉语拼音方案再危害下一代。
(6) 一次汉语拼音方案的血泪改革
解放初考虑对正在用得相当好的注音字母是否再改进或另创,都是应该的。如上面已述及注音字母表示声韵母的汉字可像S码38字简拼那样,改得更简单些;注音符号也可改得更简单与更便连笔拼写;补充进一套不需三拼的教学法体系,像S码64字简拼那样。也可再补充一套西式字母体,如上述简拼P2型。但当时限于语言文字科学水平,又受到政治运动冲击,没有了百家争鸣促进发展的条件,而不可能改出比注音字母或汉语拼音方案更好的方案。真正这样的改革只能在地下个别冒险的私自进行,如文革中饱含血泪的祁圣《汉语拼音新案》等。
解放初,二野部队文化教员祁建华,用注音字母教文盲战士速成识字,普遍能半月脱盲,掌握上千的汉字。毛公说他是“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国家主席刘公、中宣部长陆定一部长说他是仓圣之后的汉字贡献领域的第二圣人。国务院专门在北京开表彰他的全国大会,并口头任命他为陈毅元帅为主任的国家扫盲委副主任。
北京表彰会后,祁建华回西南军区等候扫盲委正式调令的时日中,一刻不闲的醉心于四处搞注音字母速识字扫盲,疏忽了对部队领导安排的重视和紧跟中央的政策的变化。与成立扫盲委的同时成立了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认为只有把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才能根本解决扫盲问题,而不是靠注音字母速成识字。毛公开展的大鸣大放整风中,祁建华批评了部队对他的扫盲工作安排的支持不够。很快大鸣大放风云突变,原来开门鸣放的几个月是毛公引蛇出洞的阳谋,专门看哪些人是对党和对上级领导不满的右派分子。与很多主要是批评了单位领导的人被圈定为右派一样,祁建华被打为右派押送川西彝区高山林场劳改。他在林场度过了毛公空想的大炼钢铁、大跃进、出台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公社化吃大锅饭、没有饭吃的大饥荒年代。开始复苏的1963年,毛公有所反思想起了祁建华,才知他被定为右派且可能不公,说了句祁建华这面旗帜不能倒。把他圈入右派的成都军区领导才给他摘帽,但反右干将当权的圈子容不得他,把他遣返原籍河南农村当摘帽右派监管。
1966年,祁建华女儿开始上小学,始终学不懂汉语拼音方案,简直丢了这位注音识字圣人的脸,气得他把女儿打了一顿。后来他问女儿汉语拼音方案有什么难学,女儿说两拼也难,最难是三拼,你为什不发明个不要三拼的办法呀。祁圣完全不知在他劳改期间出台的汉语拼音方案究竟,一看才知比他教的注音字母繁难得多。他几天苦思苦想后,在很多张用废烟盒作的上百张卡片上写写画画,摆在地上搬来移去。最后对女儿说,“你不是说三拼太难吗?爸爸这套新字母保你一个星期就能学会”。把这67个字母教一遍后,女儿已认会了30多个,教第二遍后,就只有一个没读出来,巩固几遍后,就彻底地记住了,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小时。
熟习新注音字母后,祁建华把原来在部队上编写的识字教材回忆起来,注上新的拼音字母让女儿学,他写一张,女儿就读记一张,仅三天时间,他编写的3000多个汉字的教材就全部学完了。又巩固学习两天,女儿就全部记住了。为了巩固已认会的三千字,祁建华带上毛选四卷和干粮,把女儿领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要女儿一页一页地读,不会的字,他注上拼音再读。仅仅四天时间,就把毛选四卷读完了,又巩固三天,第七天,他们下山当着乡邻们的面,女儿把毛选四卷读得声情并茂,乡邻们惊呆了。
祁圣的扫盲瘾又发作了,准备在村里大搞扫盲实验。而毛公由空想到荒谬的政治忧虑症发展也趋巅峰,发动了疯狂的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多次冲进祁家说,刘少奇称祁建华是“当代仓颉”,陆定一说他是“中国第二大圣人”,因此祁建华是刘少奇、陆定一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藤上的一只毒瓜。七手八脚把他反绑着拉到了公社进行批斗,他一生都倍感光荣的照片、奖状、奖章、资料等统统被抄家付之一炬。但被迫斗他的农民私下里却把子女送来学祁圣的《汉语拼音新案》,这可更惹起大祸。造反头目说怎么能让一个右派分子用封资修的一套来毒害革命群众呢!于是采取了“革命行动”。抄家搜出了祁建华反革命的识字法新案“证据”,拉去批斗游街。罪名是“死不改悔”的右派分子,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个什么《汉语拼音新案》,来与《汉语拼音方案》唱对台戏,故意扰乱社会主义革命。为了阻止祁建华教人识字,大队动用了民兵把住路口,把祁建华教人识字当课桌用的木板砸烂,把煤油灯摔碎。把祁建华教人识字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行为,把他装进麻袋扎上口,用砖头、棍棒给予“教训”,还用红缨枪往他身上捅,什么土刑法都用上了。一天晚上,祁建华被反绑着双手,脖子上坠着12块青砖,吊到房梁上,逼迫他低头认罪,并用匕首把他全身捅得遍体鳞伤,鲜血顺着裤管往下滴。他痛急了只能扯着喉咙高喊:“我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然而,接着又是一阵更严厉的毒打。祁圣只好带上女儿偷偷逃到外地,边乞讨边教《汉语拼音新案》为生。
毛刘周朱逝世四人帮垮台后的1979年3月,59岁的祁建华终于收到了成都军区政治部的《对祁建华同志原划右派问题的改正结论》。其中说:“反右斗争中,祁建华同志对部队的一些同志提了不少意见,但不是右派言论。所谓右派问题属于错划,应予改正……”。
他复职被安排为公社扫盲专干,自己花钱购买教学器材、蜡纸,自己编写、自己刻写油印出《汉语拼音新法》注音的识字课本,一月初试效果良好。马上开办扫盲骨干培训班,一开班就被上级明令解散了,因为是没有上级批准的无组织无纪律违法行为,不合人大颁布的法定方案。他只好搞些私下的试教,一边整理教学材料。1988年,年过古稀的祁建华带着他的试验结果和一名小学生来到北京。找到了最近办过民族式拼音改革实验班的北京汉字现代化研究会,该会袁晓园会长很感兴趣并把材料转给了语委。他回县后再三请求县领导也让他办实验班,1991年1月,县教育局批准他试验后,在郭庄村对文盲、半文盲青年进行试教,半月平均识字2958个,县教育局派人参加了试验的全过程。接着,应王集乡史庄小学校长史富才的邀请在一年级试教,每天两个课时,六周时间共72个课时,全班42名学生,最多识字3138个,最低识字1391个。他把试验报告寄到国家教育部,三个月后,祁建华收到了一份语委的电函:“祁建华同志创造的《拼音新案》有其特点……但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法定的,请祁建华同志不要坚持己见。”直到2001年81岁的祁老逝世,他九死一生改进汉语拼音方的案的血泪结晶,都没有得到上面足够的重视。
祁圣方案有55个子音,12个母音,共67个西式自创字母,是根据毛主席希望的“一笔成,一边倒,不纠缠”设计的。笔者至今虽然还没能见到这方案,但已预感到,可能与S码64字简拼基本原理方法不谋而合。因此也可能像上述S码与汉语拼音方案定量对比一样,比汉语拼音方案简明容易。以为汉语拼音方案是当时民众与人大充分讨论了的,成熟了的最好方案,显然不合事实逻辑,当时和以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这种充分讨论的正常条件。若当时能给祁建华这样的学者、群众有充分参予的机会,也许方案可能好些。
(7) 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中的见闻
汉语拼音方案比当时小学用的注音字母繁难得多,又没有这两种方案对比的教学实验来证明是改得更简易了。主要是反右后群众不再说上面搞的不好,新的讨论都是溢美支持,人大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的。港台等并没有觉得比原来的注音字母好,因此台湾的学校继续用原来的注音字母,没有感到要改为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必要。
人大当时通过的宪法、大跃进、公社、汉语拼音方案等相关法,除了汉语拼音方案外,都很快被修订了。并不是汉语拼音方案比其它法好才没动,只不过其它法对民生影响太大太直接了,不能老饿着肚再说它们好。而汉语拼音方案好歹也可以用,不过是小娃娃难一点罢了,跟大人的生活没啥妨碍,何必冒风险去说它不好挨批。
当时明令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导,都单方面说它如何能帮助扫盲识字。而没有与注音字母同时对比试教证明它更好的报导。当时文改会正副主任到小学去视察汉语拼音方案推行情况,发现教师根本不按汉语拼音方案的“破p衣i安an”拼教“骗pian”这音,而是直接教“皮pi”用“皮pi安an”来拼“骗pian”这音,吴玉章主任当场就说可以这样教。务实的文改主任吴玉章实际上是修订了汉语拼音方案,把三个音素拼的“骗pian”音改为“皮安”快读拼的音节字母拼。
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五年多后的1963年夏,四川教育厅组织省的川师、西师、南师三个师院应届毕业生100名参加毕业劳动实习,为将开展的知识青年中学生下乡摸索经验。50人到国营农场,另五十人到简阳棉丰公社及大、小队。公社社长全国劳动模范张泗洲说很多年前该区出过一个举人,认为了不起,现在一下来了五十个洋举人,要这些举人帮公社搞科研、教育。马上成立了大队、小队夜校。才度过饥荒困难时期的农村,大量儿童是没有上学的小文盲,夜校只能从识字扫盲开始。教夜校的这些师范大学生有学文史的,也有学理工生物的,没有一个用汉语拼音方案扫盲,就是因并不认为汉语拼音方案有多好。实际那几年的用汉语拼音方案扫盲识字效果已远不如祁祁建华的注音字母扫盲,文盲大幅度增加。
1974年,与中学生到奉节县黄连大队支农,年青的大队支书该是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哪知他根本没上过学。1978年夏,我到奉节县城望得见的对面山上的红光四队去,中年的队长是解放初祁建华速成识字班脱盲的,现在仍能识字看文件。他子女中的大、二、三,一个都没有上过学,全是青壮年文盲。显然、频繁的政治运动与华而不实的汉语拼音方案推行,已看不到有祁建华时代的辉煌扫盲战果了。该大队的复式班的村小,就设在四小队,只有两个教师,都是县城奉节中学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高中毕业生。但该大队决定解聘按课本教一年级汉语拼音方案的女知青,说她教了一期拼音没让学生认会几个字。教二三年级不教拼音的一个留任,新来接任的中年教师不会汉语拼音方案,上课也不教拼音直接教汉字,反而受家长欢迎。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方案推行十几年来,效果并不那么好。
汉语拼音方案出台时的58年秋的第一册课本,虽然无人敢说汉语拼音方案不好,但编者们也不敢编入那些比注音字母多出来的繁杂拼写规定,只教声韵母与声韵拼,这第一期问题不大。第二学期课本才开始加进y、w的变换用法,如iou、uei、uen的省略变化,j q x和ü相拼ü上省写两点等规则。比如拼写规则有四条,j、q、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这一条比较好掌握,iou、uei、uen的省略就复杂了。怎样省略,省略哪个字母,省略后,声调符号怎么标,学生很难弄清。最难记认的是y、w的用法,学生要记住23个需要加换的音节,哪几个是加头母,哪几个是换头母,要让一年级小学生既能分辨又能记忆,极不容易。如“乌龟”,第一学期教的是“ū guēi”,第二学期改为“wū guī”,uei中的“e”被省略以后,调号得改标在“i”上。几十个音节都要这样变换,花费很大气力也不易学会,又极易混淆。第三学期继续教一些拼写规定,既繁慢又难教。一两节课就可教会的注音字母,改为教汉语拼音方案拖了三学期还困难重重。1960年前后,很多农村学校根本不教汉语拼音方案,如江苏丹阳珥陵地区40所小学就有28所不教拼音。而年年的汉语拼音方案生日庆,都是在大力鼓吹多么有成效。
1963年教育部修订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拼音教材,无奈的把y w当作声母教来,死记“in因”的同音字是yin,“ian烟”的同音字是yan等。要教的内容仍比注音字母多很多,费时多效果差。注音字母一课时就可教完,就是读认近40个声韵母符号,没什么规则要教,练几个课时就可较熟用。而这改进了的汉语拼音方案教法,几个月也不易练熟。
1972年的文革复课期间,五省市联合来另编拼音课本。敢于怀疑旧权威搞革命的文革冲击下,汉语拼音方案方案的完整完美性受到怀疑,出现了宰割汉语拼音方案的“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的革命性提法,编入新课本实验教。第一步(一年级)教《方案》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不教拼写规则。相当于S码38字简拼的教法,38字简拼就相当于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式,只教其中38个声韵母,不教它的各条拼写变化规定。第二步(二年级),再教那些拼写变化规则。这新课本第一步学生容易接受,到二年级学了拼写规则以后要学生改拼法,学生很不容易接受。第一步学的音节中大约有67个音节和《方案》规定的拼写形式不同(约占17%),到二年级学了拼写规则以后改成规范时。一年当中学生已经用习惯了的再改,很不容易接受,而且先入为主,容易混淆,这套课本后来终止了使用。错不在基本式教学法,错在改革不够彻底,没能根本挣脱汉语拼音方案的束缚。
以后,仍然是多次改课本教法而不敢说改汉语拼音方案。如先不教《字母表》,不教隔音符号,不要求拼写音节,韵母iou、uei、uen直接教死记省写式而不提它的来源。这教法前后要四五周,仍比几课时学练的注音字母费时几倍。
改革开放后,反思汉语拼音方案的思潮冒出,有的小学课本不教它或不先教它,或删去其中一些内容不教。一直习惯于坚持鼓吹汉语拼音方案好的当权势力,认为这是谈化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害倾向予以压制,不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允许反思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北大中文论坛就是拉这语言文字法大旗,下令停止文改与汉语拼音方案反思讨论,封了这方面的帖。
(8) 中西语言文字特色的揭秘
上世纪中期,限于当时语言文字科学水平,误认为汉字落后与反切落后,只能走西洋式的汉语拼音方案的拼音化道路。当时民族式拼音派与文改稳妥派虽然不同意西洋拼音化派,但也没找到足以说服西洋派的理由。如土耳其文拉丁化了,越南文拉丁化了,当然汉字也可拉丁化,民族派就没找到充分反驳的理由,没能阻止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
S码揭示,中西语言有一个被忽略了的根本特色区别,就是汉语普通话里,单音节字音中一般没有辅音连缀成的复辅音,一般辅音音素不出现在字尾,也就是说一般辅音都后接元音拼成响亮的字音。而西语辅音一般都可连缀成复辅音,也可不后接元音出现在字尾。如英语单音节词ask(问)中字尾连缀出现的复辅音sk。
复辅音有无等根本差别,决定了中西语言的第二个大差别。由于有复辅音等,单音节种类多,多到几万种。没有复辅音等的汉语普通话单音节种类少,少到只有四百来种。如a、k、s三个音素,汉语中只能有a、sa、ka这三种单音节,而西语除了允许有这三种单音节外,还允许有as、ask、asks、ass、sak、kak等许多种组合的单音节,所以单音节种类数以万计。
从上述两大差别可以看出,它们导致了中西语言文字又出现第三个差别。就是西语有单音节多音词,而汉语普通话没有单音节多音词,凡单音节词必是单音节单音词。如英语单音节词的ask是含有近似汉语“阿斯克”这样三个音的单音节三音词。
由于上述三大差别,决定中西语言文字还有第四个差别,就是有几万种单音节的西语同音词比例极小,而只四百来种单音节的汉语汉字,每种单音节都有很多同音词。如单音节多音词的ask没有同音词,而单音节单音词的汉字“问wen(un)”有几十个同音词。
另一个差别是西语是以单音节多音词与多音节词为主,而汉语是以单音节单音词为骨干。如十个数的汉字全都是单音词,而英语半数都是多音词,如“六”的英语是单音节三音词。又如以最常用的一千词为例,英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多音词或多音节词,极少有同音词。而汉语这一千高频词中,单字与双字词各约一半,但其中单音节单音词的使用频度远大于双字词,同音词极多。分词连写只能减少多字词的同音词,对众多不该连写的单字词的同音词区分无能为力。对高频一千词中一半多的单音词的众多同音词,都无能为力区分。所以像西方那样分词连写,并不能根本解决汉语的同音字的区分问题。
由于以上中西差别和其它一些差别,因此汉字发育成能区别同音字的形声字为主的体系。西语由于同音词比例极小,按词拼音连写已很便用,因此发育成为分词连写拼音的文字。但对少数有同音词的少音节词,也要用类似形声字的变化字形区分。如英语同音的no(不)和know(知),I和eye等就音同字不同。
因此S码怀疑,单音节种类只几百的汉语、日语等可能不宜纯用分词连写音素拼的文字,单音节种类上万的语言则宜用拼音为主的文字。所以,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79年秋印发的《汉字编码方案目录(第一集)中,流水编号为54号的S码《简拼字草案》,就是民族式拼音形声字而不是纯拼音方案。1979年得到了公开交流的可能后,一批手刻油印的S码中西语言文字观与简拼方案,开始公开交流,也寄送到文改会等。不知是否影响到文改会这老名的寿终正寝。
似乎S码论影响到一些研究者放弃汉字落后论。如由美国回来成立北京汉字现代化研究会的袁晓园会长,是力主汉字落后要改为民族式拼音字的。1987年的年会与以前的年会一样,几乎是清一色的汉字落后要改为民族式拼音的内容,只有其中的S码的上万字交流稿,认为形声字体系的汉字不是落后,与纯拼音西文一样,是中西语言特色不同的各自需要。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10月出版了袁晓园主编的《文字与文化丛书》(四)《重新认识汉语汉字》,就收有该次年会的S码交流稿。该会也马上由“汉字现化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1989年交邮局发行的会刊《汉字文化》,不再提汉字落后要改为拼音字,而是开始大力批判汉字落后论。
以后,虽然众多实权派仍力保汉语拼音方案,但也不再那么高唱汉字落后老调了。S码揭示,不但汉语拼音方案出台时的汉字落论是误解,反切落后要用西洋音素拼也是误解,汉字更宜用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这两大误解下搞出的汉语拼音方案,当然难以成为很好的汉语识字注音与打字方案,今天该来作些补救工作。
(9) 当前汉语拼音方案推行法新观
上世纪中期不可能有较完善的汉语拼音方案,一个原因是限于当时语言文字学水平。当时没重视到单音节单音词与单音节多音词等中西语言文字特色区别,又没认识到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等。因此当时是西洋音素拼先进,汉字与反切落后论盛行。
另一方面,虽然毛公曾哲理正确的提出过一些文改与拼音的指示,但因他又发动了禁言的反右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干扰了学术上正常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也就结不出较好的拼音之果。
揭示单音节单音词与单音节多音词与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等,是受科学发现发明机缘限制的,有正常的百家争鸣也只能增加发明发现的几率。这一方面,不能怪上世纪的学者与领导没把方案搞好。但是,若有正常的百家争鸣氛围,有些问题是可能及时发现改进的。如汉语拼音方案是否比当时的注音字母简易,只要小学教师一看,就会有正确判断。又如是否必要码长六位,是否要八国联军加帽字母的国际化,只要允许充分争鸣,当时是可发现改进的。祁建华一见到汉语拼音方案,几天思索就把注音字母的三拼和更繁的汉语拼音方案拼,改进为更简易的双拼。若当时让他参予汉改而不是把他押去劳改,也许汉语拼音方案会好一些。祁建华也许并不知道简式反切,也不一定他当时能发现简式反切体系,连那么多语言文字学家都没有发现。但从教学法实践中也可能得出与简式反切理论相近的两拼法,祁建华就做到了这点。
因此关键是政治不要过多去干扰学术发展,应该促进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连北洋军阀草包总统也知道搞军政独裁但不搞学术独裁,没干扰优秀的注音字母与国罗的成形,而且能正确判断在小学推行注音字母而不是肉麻化(北拉新文字党首瞿秋白对国罗的骂称)。所以,没人说汉语拼音方案比注音字母繁难,这一点上岂不是比北洋政府更无作为。
西洋式与民族式拼音的汉字改革争鸣分歧,既不必禁言但文改也不是当前任务。而汉语拼音方案的分歧,则是当前可能也极待处理的。教育部门与教材编写部门几十年来多次打着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旗号暗地修改汉语拼音方案的努力,虽然没有多大成效,但毕竟触动了问题的实质。2010年春两会期间,教育部看到社科院语言所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兰的汉语拼音方案修订的提案后,也马上作出了正确的反应,打算立项进行修订。当然这还只是部分觉醒了的人的反应,但在学者与领导层中还有一批受汉语拼音方案薰陶成长并为推行它坚持奋斗的人,习惯于原状而不热心于这变革。
汉语拼音方案的争鸣已迟到了几十年,有些情况已有了变化。若是50几年前,码长不超过四位的简拼P4型,可能成为重要的竞争者。但汉语拼音方案已推行了50多年的今天,很多人已习惯用6位码的汉语拼音方案,像P4型这样要变动它好几个声韵母的改进甚至更少的改进,几乎都不可行。也就是说推倒汉语拼音方案重来,已不可行。
不去推倒汉语拼音方案,但可能在避免它继续为难下一代方面有所作为。就是开展拼音鸣放讨论,让大家充分了解到,汉语拼音方案有一个正确的注音字母的声韵母核心,也就是文革期间打着拥护汉语拼音方案的口号但暗里宰割它的“汉语拼音方案基本式”,也就是相当于38字或64字简拼的内容。这些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是还要加强推行的。但汉语拼音方案中这基本式以外的内容,不是注音与打字必要的,用它们反而使识字与打字变繁多按冤枉键。已习惯用它的照常用,但不宜再拿去害还没有学它的一年级小学新生。也就是说,汉语拼音方案与它的基本式并行,已会原方案的照常用,还不会它的先学基本式,稍后可补充选学原方案。因此、S码建议了一个小学一年级拼音前三步退一步的四步曲教学法。
第一步,教38字简拼的H型音标(汉字音标)的注音识字,掌握两个引导字快读拼出所需字音的拼音法及字调法。但暂不教其中需要声介韵三拼的各个字音的拼法。如教了声韵母“几、安”后,根据注音“简[几安 3]”,知道声韵母“几安”快读并读第3声,就是“简”字音。
第二步,几课时熟习上一步内容后,插入教声介合母的音标字当作前音字(声母扩展字)的内容,如“力吕路”等。这时,原来未教的要声介韵三拼的字,就可用前后音字快读拼来教。
第三步,不一定等38个或64个引导字教完,只要熟习简拼方法后,就插入教引导字的P2型代码的注音识字查字打字,继续完成64个引导字及P2码的教学。
这前三步比原汉语拼音方案教法简易得多,两周左右就可能掌握64个引导字和P2码的注音识字并认会一百多个生字。这以后,就可根据有这种注音的读物自学生字扩大识字量,必有显著的减负增效作用,超过现在几个月教汉语拼音方案的效能。
第四步,在已熟习前三步与用熟P2码打字后,再退回到原汉语拼音方案教学的第一步去,把原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了解分词连写音素拼的西方拼音常识补充教。由于它的基本内容已在前三步学会了,这一步只是补教它比P2码多出的那些使拼音变繁的多余累赘内容。如简拼的“于v、吕lv、乞q、求qou、武u、艺i”,要按多条规定改变拼为“于yu、吕lü、乞qi、求qiou(qiu)、武wu、艺yi”。让学生领会到民族式简式反切音节字母拼,比西洋式拼音更简明好用。因此S码并不反对继续教原汉语拼音方案,而且认为非常必要原封不动的教,以便用它当反面教员来说明我国优秀的国学。
但不宜在还没用熟P2码打字时教原汉语拼音方案打字,因可能误导儿童养成几千字按汉语拼音方案多按冤枉键的不良打字习惯,不便再改。不宜把原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低年级必练必考内容,那样就会太难为学生,重蹈文革时基本式教学覆辙。只宜把原汉语拼音方案打字,作为高年级自选自练内容。
只在小学一年级实验“汉语拼音方案基本式教学(S码简拼)”,不要去要求高年级小学生或其它人学S码简拼。并向其它人说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推行没有改变,只是为小学一年级生补充了一种汉语拼音方案中包含有的识字入门更简易的注音与打字法,如汉语拼音方案的“简jian易yi”,也可直接按声韵母表拼的“简jan易i”打字。S码的P型码与BP码打字软件中,可以随意用汉语拼音方案或P2、P3型简拼打字而不需要切换,不妨碍只会原汉语拼音方案的人用。
几十年来被汉语拼音方案蒙蔽培养出来的众多中青年学者与当权领导,按人大法与语言文字法坚持汉语拼音方案好,无可非议。以前不必为汉语拼音方案好与坏丧职丧权,也可以理解。但在大好形势号召解放思建设文化大国的今天,已不至于反思拼音就丧职丧权的今天,停滞在汉语拼音方案原地踏步不前无所作为可能已不是好的选择。可能会有青年学者与少壮当权领导认识到拼音问题能允许有所作为再前进一步,不会再有丧职丧权的危险且可立新功更上一层楼。
全国人大与语言文字法已不宜只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还应明确说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及其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