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对抗网络犯罪的国际协定《欧洲网络犯罪公约》于6年前生效。此公约致力于协调各国法律和推进调查合作。但这项公约自签订后就一直无新的进展。
目前仅有包括美国在内的30个国家批准了此项公约。最麻烦的是俄罗斯——被互联网基础架构公司阿卡迈认定为2009年网络攻击发起数最多的国家——也拒绝签字,原因是其反对公约中的允许国外调查机构绕开政府直接与网络运营商接触这一条款。
缔结公约止步不前,网络犯罪却愈演愈烈。特别是云计算的出现,使数据转移变得更容易,查明攻击来源变得更困难。欧洲的一些政客认为欧盟应该设立一个统一的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有些专家认为国家之间应该一对一地达成协定。“我们应该与那些不跟我们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国家斩断合作,不追求必须由各国政府批准的统一的约定,”文尼·马科夫斯基(Veni Markovski)表示。马科夫斯基在保加利亚拥有一家因特网服务提供公司,同时也是互联网名称与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俄罗斯代表。
各大国代表近期多次集会,商讨双边协定的相关事宜。华盛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政策和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巴里(Charles Barry)表示,不缔结条约,网络会更不安全,因为黑客们清楚,自己可以恣意妄为却不会被抓捕。“至少在主要的网络使用国家达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共识是要优先考虑的。”他说。
网络安全的全球性僵局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