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流动性过剩”没有“新增”。1年多前,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至今没有新的增量,对市场的影响力度已经“到头”。
目前欧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令人堪忧,却与上次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国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与上次有本质区别。上次是救市,此次是救“国”,上次基点是各国刺激经济发展,此次基点是各国节约开支减少债务。因此,再度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的几率微乎其微。
中国也没有再增“4万亿”,而且在适度收紧货币流通。
其二,农产品投机受到遏制。作为世界大豆贸易主要消费方的中国,去年多种农产品遭遇轮番炒作价格暴涨的情况,今年没有再出现,市场回复平稳状态。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虽然防止“谷贱伤农”是必要的,但不等于任何时候 “价格都要一路上涨”。由此,中国因素减少了“被炒作”,美豆价格将回复常态波动区间。
其三,美豆“季节性炒作周期”被打破。按以往惯例,美豆收获季节,总有各种话题鼓吹市场上涨,南美大豆上市季节,总有各种理由压制市场。目前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影响,已经超过了某个单一商品自身的供求关系影响。据美国农业部有关数据,截至11月3日当周,美国大豆累计净出口销售为1912.58万吨,较去年同期2974.0万吨下滑35.7%,2011/2012年度我国累计采购美国大豆1330.3万吨,较去年同期1822.08万吨下滑26.99%。
另有数据,目前巴西大豆出口才完成36%,后期南美大豆供应充足,势必争夺美豆出口销售份额,将限制大豆期价上涨空间。
因此,对后市美豆跌破11美元,市场交易者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011年11月25日《粮油市场报》刊登标题为“美豆跌跌不休 逼近1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