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8日宣布,将于10月9日零时,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格,汽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汽油下调0.22元/升左右;柴油下调0.26元/升左右。
听到此消息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很惊诧!谢天谢地,发改委终于肯把油价降下来了!
其实油价下调两个月前就应该有所行动了。受国际油价连续几日大跌影响,中石化香港油站公司宣布自8月10日起下调汽柴油价格,这是香港中石化自5月以来的第四次调价。难道在油价上,也要实行“一国两制”?
国内成品油价高企令各方不堪重负,强势推动了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物资的上涨,给社会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通胀高居不下的当下,民众更是倍感痛苦。在成品油价格问题上,公众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与国际市场接轨,理顺价格机制,不要人为扭曲,导致“涨快降慢”、“涨多降少”。但有关方面总是无动于衷,一直用什么“上次油价上调未到位”、“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之类的借口来搪塞。
昨日,针对不少网民质疑的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等,发改委负责人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他表示,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推迟调价时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便及时下调价格。该负责人还指出,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并不涉及自身的根本利益,主要从可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本不存在发改委敲诈人民血汗钱,发改委绑架企业等说法。”,“此前国内炼油企业一直处于较大亏损中,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所产生的亏损仍然将由石油企业承担。”
而就在发改委借“国内炼油企业一直处于较大亏损”为由解释人们对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质疑之时,中石化河北分公司再次爆出丑闻“花13万元印名片”事件。哦!原来国有垄断企业就是这么“亏损”的?这让不少人尴尬无比——尤其是一直为垄断油企撑腰的发改委!
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7日三地原油移动变化率为-4.07%,较上一日下跌0.36%,由此成品调价窗口正式开启,但是7日当天发改委并没有任何反应。事实上,如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10月4日,国际油价下降幅度便已超过4%。而如果拿4月底伦敦布伦特油价的120美元作比较,到10月4日这一油价已经跌到了99.8美元,降幅已达16%。
据媒体统计,自该定价机制运行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共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2009年,四升两降;2010年,三升一降;2011年至今,两升一降。累计来看,汽油每吨上涨2470元,柴油每吨上涨2360元。不管发改委调节油价是否“涉及自身的根本利益”,在客观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实造成了“涨快跌慢”的事实,这一点无论发改委如何解释,也难以服众。人们有理由相信,市场之外,还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在操纵油价----哪就是和我国石油经营的绝对垄断状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为何发改委反应如此迟钝呢?据一位行业分析师介绍,北京时间10月8日三地油价已经突破了发改委规定的降价限度,以发改委公布的8月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943万吨为计算基础,如果这次汽柴油每吨价格降低300元,发改委每晚公布一天降价,一天就会有1.9亿的浮盈,而作为占据国内成品油供应80%份额的“两桶油”每天至少会产生一个亿的利润。
油价的涨跌直接影响到国内物流行业的成本,继而影响到国内物价和国内民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问题。一谈到油价,有关部门就要“与国际接轨”涨多跌少,那么何时国民收入也与国际接轨涨多跌少?
谢天谢地,发改委重要让油价下跌了!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