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战之殇---淘宝“伤”城


中国互联网的又一场风波刚刚平息,用马云的话说“今年是阿里巴巴的本历年”,一点都没错!止战之殇的元气可以很快恢复,但估计淘宝商城也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日后的方针政策上会有所顾忌,淘宝商城,心伤了。透过这次“淘宝事件”,应该给我们更深的联想与思考!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下这次事件(亦称“淘宝10.11事变”):在今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这立即引起了广大中小卖家的强烈不满,10月11日,近5万多名网友结集YY语音,组成“反淘宝联盟”,对部分淘宝商城的大卖家,实施“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恶意操作行为。参与方式主要为,对要打击的被指定大卖家进行一个商品一个商品的集中拍货。如果拍货后,店主不发货,就统一向淘宝商城申请赔偿,(按照淘宝商城规定,卖家72小时不发货可以得到赔偿,涉及的店铺将扣分乃至关店);如果店主发货,则全部确定收货,并统一给该店铺的评级打0分或者1分,再立即申请退款(淘宝商城规定,若卖家72小时内发货,则买家可享受7天包退权益)。通过这种方式,淘宝商城大卖家的评级、退货率等信用指标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淘宝的经营秩序被搅乱。面对强势的“网络围攻”,淘宝随后采取多项措施,包括恢复被攻击的各大卖家的信用评级,修改规则等,但面对众多熟知淘宝规则,甚至以淘宝网店为生的“攻击者”,还是捉襟见肘。尽管淘宝前日一直强硬,但由于涉及到现实社会数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商务部的介入下, 17日淘宝商城媒体恳谈会上,马云被迫给出了相当大的让步,如调整淘宝商城新规执行时间点,已在Tmall的商家,新规执行点延后至明年9月30日。新商家1月1日起执行,且阿里巴巴集体将投入18亿进一步扶植商城中小卖家发展。

            谁是“大赢家”,谁是“大输家”?

  这次事件最终在马云的坚持执行,条件让步的妥协中得到了平息,我们肯定会说,马云输了,小卖家赢了,真的吗?让我们静下心来理一下思绪,原来这只是隐藏是不同立场的逻辑博弈,没有谁是“大赢家”也没有谁是“大输家”,该掏钱的还是要掏钱,该实现承诺的也必须不计代价的去实现!淘宝和中小卖家之间的博弈更像房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博弈,消费者也不是最终的“大赢家”!

  不同逻辑引发的一场博弈,淘宝商城的逻辑是提高服务会和违约金(提高入注Tmall的门槛)就能就能杜绝水货,保障诚信,打造“高品质商城”!而中小卖家的逻辑是如此大幅度的提高服务就是在变相赶他们出Tmall,把Tmall做成大卖家的场子,让淘宝商城的钱袋子变得更鼓!

  如此一来,淘宝商城的立场必然鲜明,出师也有名,中小卖家没有强大的现金流和供应链的支持来满足“新规”,若单个反抗势必“以卵击石”,所以“揭竿而起”是必然,也是被逼!至于手段,也是在中国互联网商业常识不清晰,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得以实施。

  最终是两败俱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淘宝商城再一次被推到风尖浪口之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肇事的中小卖家现在是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淘宝商城不是也放言真正肇事者的资料在淘宝管理系统上是一清二楚的,很难说淘宝商城不会“秋后算账”,只要以后他们还在淘宝商城上混,或多或少有点不好受吧?

          “淘宝事件”是必然还是偶然?

  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说说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错在什么地方?也许很多人的观点是,错在中小卖家,错在他们不应该以恶意暴动的手段损害大卖家的利益,预料之中的反抗,情理之外的暴行,这种逻辑没有错,但我认为更大的错还是在淘宝自己,抑或马云的错最大!

错误

1、马云不应该早早的将“责任”“诚信”放在嘴上顶在头上。说多没意义反而压力甚大,能力不够时不要一味的承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难以掩盖商人的本质!一直强调这种伟大的价值观,做伟大的公司(乔布斯都不敢这么说),阿里巴巴的诚信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自己把手举得高高,结果狠狠的打自己的嘴巴!

2、淘宝自己在这件事的事前风险预测和控制做的不到位。出发点可以理直气壮,但方式可以更全面些,比如说一开始不要就强调涨价,要表面自己的态(提高对卖家的服务质量,创造更良好的诚信商业环境),做更具体详细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扶持中小卖家,收费也可以实施累进费率等)新规说明等,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却恰恰相反。

3、淘宝自造乱象。本来擅长做C2C,国内近几年B2C发展如此之惊人,肯定有点hold不住的,用来“招蜂引蝶”“引狼入室”最大的“诱饵”当然就是其如此丰厚的流量,如一个月前国内38家有一定知名度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如1号店、银泰网、麦考林、库巴网、易讯、新蛋等联合宣布入驻淘宝商城,面对如此趋势,有大客户了,淘宝商城提高门槛一来有了良好口碑做后盾,二来大客服肯定不差钱,所以提高收费理所当然!最终后怕的还是中小卖家,既没有有足够的资源与其抗争又会减少流量,淘宝商城收费暴涨,中小卖家却创业艰辛,积怨不断啊!

4、马云是一位危机公关专家,在战略方面却略逊一筹。回顾一下“阿里巴巴的本历年”年初的淘宝危机“马云挥泪斩卫哲”、阿里巴巴与雅虎的股权之争抛出VIE重弹再到这次“淘宝10.11事变”,几乎每次马云都是以危机公关的身份出现,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马云的危机公关才能,但就说这次事件,他态度上不退让,行动上让步,符合前面提及的淘宝逻辑,但真的就能达到效果了吗?还拭目以待!

5、淘宝客户定位模糊了。虽说淘宝和阿里巴巴是独立运营的公司,但领导人身上的阿里价值观是表现很明显的,正如“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之前马云一再强调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就是他定义的“顾客”就是卖家,而在这次“淘宝事件”中,表现的立场是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网购环境,“顾客”似乎定位为直接消费者了,提高服务费是否将迫使中小卖家经营成本,有些可能刚好从淘宝集市做到入驻Tmall,还有在正在Tmall中创业卖家,肯定意味的是冬天。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新规实施后,有部分中小卖家勉强可以负担得起,但随着导航网站的排名和竞价排名推广等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同时还要与大卖家们共同竞争,要想活下来,他们不得不使出“杀手锏”---低价竞争,低价格当然和商品的质量成正比,这样一来,线上的水货不仅不会变少,反而会增加!团购的恶性竞争就是很好的例子。就算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了,此一时彼一时,就在中小卖家需要喘息之时,淘宝“新新规”又出来了!那下次暴动的规模和后果恐怕更严重吧?

  由此推理,淘宝商城大幅提高收费标准只会治标不治本,应该更清晰的明确自己的直接“顾客”是卖家,只有发更多的精力去提升对他们的服务质量,他们才会转嫁给广大线上消费者,同时营造更透明的在线购买环境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创造高品质可信赖的网购商城

  再让我们看一条由支付宝官方昨晚发的微博“今晚,此前围攻淘宝商城的人群转而攻击支付宝,通过造谣煽动用户大规模提现试图进行恶意“挤兑”。造谣煽动者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严重违法。支付宝客户资金一如既往安全,用户进行提现等操作一切正常。支付宝一直以来将所有客户备付金委托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并接受央行监督,请所有用户放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此观之,这次“淘宝事件”是必然!喧嚣不可避免,我们期待的是中小卖家在喧嚣之后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淘宝真正能脚踏实地的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结语无论是过去的“3Q大战”、“淘宝事件”还是这两天的“金山事件”,中国互联网融入扁平世界的过程,注定踏上一个没有安逸的途程,web的革命也是一场没有硝烟和流血的战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企业都难“独善其身”,但不要忘记每一次革命的使命、每一次战役的“伤疤”---给用户创造更有益的价值,“止战之殇”之后留下的不是阴霾而是更光明的明天!

                      

   文/李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