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烂苹果”


  乔布斯去世成为近日新闻焦点,许多人反思起一个问题:为何中国没有乔布斯这样的创新人才?

  中国人真的很缺乏创新精神吗?未必。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总共为16.29万件,其中,美国44855件,居世界专利申请量首位;日本32156件,居第二;德国17171件,居第三;中国12337件,居第四;韩国9686件,居第五。中国的排名还是很靠前的。

  收看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节目,你也会赞叹中国聪明人真多,竟然会有这么多巧心思的发明;笔者在产权市场采访,也发现这里的技术项目多不胜举;在美国,中国人搞技术发明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就是中国人,苹果的技术团队里想必也有不少华裔人士。

  显然,凭借聪明才智,中国人也是有能力搞出苹果的那套技术的,但问题是如果苹果的那套技术是被中国的一家企业发明出来的,当它把这样的产品摆放在你面前时,你会非常踊跃地购买吗?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会犹豫,因为你担心它用不了几天就出故障了,害怕自己买到个“烂苹果”。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原创技术还较少,创新意识确实有待提高,但最大的差距恐怕还在于品质意识的薄弱。一个吸引人的真正能够畅销的创新产品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技术含量高、品质好。技术能够赋予产品的功能特性,但产品的基础是品质,没有精良品质,产品寿命短暂,那些所谓的新功能又如何让人享用呢?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只注意了一面,把另一个最根本的要素丢在了一边,我们做得出新产品,但往往做不好新产品,一些所谓的新产品被加载了很多新技术,但是粗制滥造,品质令人生疑,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激发起人们的购买热情的。

  放眼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强大的国家无不既重视创新,又注重品质,美国、德国、日本莫不如此。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在提升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来一次品质口碑的再造。只有中国制造成为精良品质的代号,中国高科技的“苹果”才可能被全世界接受。

  当下,我们需要花大气大力培养乔布斯那样的创新人才,同时,更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品质意识,抛弃急功近利的做派,只有严谨踏实、精益求精,以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做好产品,我们才有可能拿出真正的好“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