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
(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
(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给与他人。
(3)实际回向:谓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实法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多回向多所开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义,又具有净土宗的鲜明特色,下面试概述之。
一、回向的一般含义
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九中开示:“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业谓职业)。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此说三种回向与《大乘义章》相同,而同生净土为归宿。
二、净宗中回向的含义
净土宗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所以净宗之回向必指归往生净土。所以,印祖在与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开示:“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净宗回向以发愿求生净土为本,这是观经三心之一,回向发愿心的要求。印祖开示:“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三、回向与菩提心
回向就是菩提心的体现和修法,可以上契佛心,结缘释怨,成就大乘胜行。印祖在与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印祖在文钞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中又开示:“须知无论诵经持咒,均以恭敬至诚为主。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若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则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久。回向时当知此意。不但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结众缘而解众怨。”印祖对一位受魔扰的居士开示:“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增广文钞卷二复某居士书)
四、回向之功德无量
在增广文钞卷一复周孟由昆弟书中大师又开示:“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中又开示:“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有一种疑问:圣者有功德回向,凡夫有什么可回向的呢?印祖在增广文钞与徐蔚如居士书三中回答了此疑:“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五、回向的具体修法
印祖开示:“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六、回向是导圣道修行归于净土的纽带
1、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既显示了净土法门的高尚地位,对治骄慢知见,又成就净土法门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之义,还成为末凡的指路明灯。印祖开示:“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着也。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增广文钞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又开示:“良以末法众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决难即生解脱。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况末世之学者乎。”(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2、回向成就助行和圆修的往生意义。印祖在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中开示:“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 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是助行。在《近代往生传》序中开示:“或圆修万行以回向,或专持佛号以求生。”善巧回向可使一切行门成为净土助行,如在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我们注意到凡开示回向必与信愿念佛正行之外的种种助行关联,按照善导大师弘愿与净土要门的判教,就可以知道,信愿念佛正行全仗佛力,自然往生,而定、散诸善则必须通过回向发愿才能变成往生净业。故回向求生净土对于净土要门自他二力行者要而又要。印祖开示:“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净土要门的具体内容就是观经说的净业三福,也可以代表一切圣道门的修行,这些修行未到断尽见思惑地位,不能了分段生死,而回向求生净土,就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印祖之所以说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之义。印祖在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中开示:“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六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问曰。应说回向义及说方便义。云何回向义。云何方便义。
答曰。若回余处善根功德向佛菩提。是名回向。又依佛菩提起修行心。无量种门于一切时于一切处集诸善根。为欲证得一切种智。依于世谛境界般若。回向方便普令转来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依于世谛境界般若知因似果。修有量因深心成就菩萨不共道功德等。增长胜法置于无量果报之中。是故名为回向方便。
又以同胜回向故。此明何义。以略说菩萨摩诃萨有二种回向。何等为二。一者同回向。二者胜回向。
同回向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萨婆若智。
胜回向者。如无尽意修多罗布施果中说。须食与食具足命辩色力乐故。须饮与饮离渴爱故。如是施衣得色施乘得乐施灯得眼。施音乐者得净天耳。如是乃至施髓脑者得金刚身坚固不坏如是等。
又同回向者。为与一切众生乐故。
胜回向者。未生信心者令生信心故。若有破戒者。令得持戒故。若无闻慧者令得闻慧故。若有懈怠者令得精进故。若有喜忘者令得忆持故。若心散乱者令得禅定故。若无智慧者令得智慧故。若有悭惜者令成就舍故。如是等。
又同回向者。为满六波罗蜜故。胜回向者谓舍外事故。为令一切众生具足大富资生故。舍手脚等一切肢节。及以诸根为令一切众生具足诸根手足等故。如是等回向一切修多罗中广说。
应知。又为欲清净诸佛国土。是故回向。此义云何。菩萨为欲清净四种义故。檀等诸白法回向佛菩提。何谓四种。一者为欲清净诸佛国土。二者为欲清净菩提之心。三者为欲教化淳熟清净众生之心。四者为欲清净一切佛法。而菩萨不为得世间位故回向。不为求于自身乐故回向。不为取声闻辟支佛地故回向。又施等布施远离尽因回向。以诸菩萨取一切种智因。是故菩萨善知回向方便。
又菩萨有四种事施等功德尽。何等为四。一者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求于世间人天生处。三者无回向方便。四者亲近恶知识。如是菩萨一切施等善根尽灭。若菩萨行布施等。若三种法常现前者。菩萨尔时施等功德远离尽因能成一切种智。何等为三。一者正遍知菩提心。二者怜愍众生。三者不违如来言教。
回向窍诀(包含求财)
很多的同修,平时做回向,除了按照大德门制定的回向文回向之外,也加入了一些想要达成自我愿望的回向,这个无可厚非。
可是看看大家的回向文,是什么呢?求长寿的,回向“愿某增寿永安康!”,求治病的,念“回向某病速治愈”,求智慧的,念“愿某智慧永增明”,求财的,念“愿某资财速增茂”,求漂亮的,念“愿某相貌永端严”……
这样子回向好不好呢?我们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个样子的回向,有一些缺乏智慧,有一些不圆满,我们想想,要在果地上求一个愿望,首先我们的因地要圆满,是不是?要求一个依报圆满,首先正报要庄严,是不是?你因地不圆满,正报不庄严,就是如何回向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也是枉费的。
所以呢,今天我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回向你果地上想要求得的愿望,首先要回向自己因地圆满,正报庄严:比如想要延寿治病的,你要回向“愿我同诸法界众,速息嗔毒好杀心,大慈悲心速增上,永戒害杀恼众事,于诸放生之善法,及余一切无畏施,精勤奉行不退失。(至于有的病要回向怨对,和解仇恨,这里不作讲解)。
为什么要这样子回向呢?回向嗔毒心息除,慈悲心增长,这是在正报上做个转变,只有嗔毒心息除,慈悲心显现,依报上才会显现无病长寿;那么回向戒杀放生无畏布施圆满,就是回向要种无病长寿之因,因地上的无畏布施做的圆满,果地才会无病长寿。所以很多人回向很久,说是回向无效,实在讲,不是无效,而是你回向的方法有问题。就好像你家里有个花盆,里面只有土壤,没有花草种子种进去,可是你天天在那里回向“愿我盆中花草茂”,这样子回向下去,盆中永远不可能长出花草。所以大家首先要回向正报庄严,正报庄严依报自然庄严;还要回向因地圆满,因为因地圆满果地自然圆满。你看这个回向文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回向无病长寿,但是你照这个去回向,并且照着里面的意思去要求自己平时的心理和行为,决定比你只是回向无病长寿要灵验的多。
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叫做回因向果,大家要知道的。
至于求财的,你就要回向:愿我同诸法界众,速息悭吝贪求心,永戒偷盗不予取,愿我常以净资财,孝养父母尊长所,欢喜勤供佛法僧,一切善妙胜福田,或施贫穷悲苦众,令其速得资财丰。
求长相漂亮的,你要回向嗔恨心息除,回向圆满有益于相貌的塑佛像,施食等因地圆满。求聪明智慧的,就回向愚痴心息除,回向因地上印经讲法或者网络弘法等等的法布施圆满……
当然,照这个样子回向还要照这个样子去做,不能嘴巴回向了,但是并不触及心灵和行为,这个样子的回向也是难以见效的。至于各种具体的回向,只要大家掌握了这个原则,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自己去制定,末学就不多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