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亚洲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近日在主席办公会上动情地说,“听闻农民工泣跪讨薪,心里非常不安”,会议定出“铁三条”,其中包括将农民工工资清欠列入民生计划,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做到100%清欠。(2011年1月6日,新华网)
年末岁尾,民工群体讨要血汗钱的问题又规律性地凸显,让人五味杂陈。之所以会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抛开用工企业这一层面不说,与政府拖欠工程款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缺位不无关系。一般说来,政府投资工程不以垫资为条件发包,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准开工,少搞和不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守住这几条,实际工作中辅之必要的行政执法手段,就能很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政府工程不欠薪,算是政府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要与民生挂钩,列入民生计划,未免让人有些突兀。
我丝毫不质疑宁夏自治区政府领导抓农民工工资清欠的动机和积极意义,甚至对敢于吐露内心真实感受的领导充满好感和敬意。但就工作本身而言,假如这个民生计划很有必要,那么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在内,与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方面,要不要都列入民生计划、民生工程呢?倘若回答是肯定的,那就应了一句调侃:民生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其结果往往是啥都无足轻重。
这几年,泛神圣化的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通俗地说是将本分升格为崇高。政府工程项目100%清欠并列入民生计划,似乎就是这种泛神圣化的表现之一。此举的本意无非是要求各级官员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此“好意”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大大降低正常的工作标准。本分成了崇高,听起来是好听了,但当一个政府工程项目的法人代表将自己定位为凡人的时候,正常工作标准对他们就失去了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工程100%清欠并列入民生计划,弄不好还可能助长一定程度的欠薪行为。
《辞典》关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它与国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民生的主要内涵包括就业、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人身安全,这些实际上是民生工作最基本也是最薄弱的部分,应该成为政府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府掌握着什么是民生的判断标准,对于什么是民生,地方政府说了算。在民生地位越来越凸显的今天,究竟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民生观”抑或“民生思维”,值得考量。
民生工程一筐装,动辄拉起“民生”这面看起来很美、做起来也很壮观的大旗,既可以满足一些官员展示政绩的愿望,又可以显示自己关注民生,关爱百姓的温良,实乃聪明之举。但是严格说来,确保政府工程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可以从关注民生的立场去对待,如何不断提高农民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计划。一些事关最广大老百姓衣食有忧、居无定所、有病等死之类关乎生存的民生指标如果“硬”不起来,其他民生指标的“硬”便会失去政治、伦理意义。
“政府工程不欠薪”,列入民生计划是泛神圣化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