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加入信孚大学
信孚大学学员
我,1975年出生,会计专业本科学历,在一地级市的一家事业局从事财务工作。今年10月从信力健老师的博客中看到“信孚大学招生启事”,我欣喜若狂,毅然申请加入信孚大学学习。
那么,为什么我在35岁之际又要重新读一个大学呢?这还得从我的成长经历说起。我出生在河北省南端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小时候,父母边教学边务农,辛辛苦苦地供我和两个妹一个弟四人生活学习,全家过着贫穷、紧张但幸福的生活。1990年夏,我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十分优异,自己想读高中然后考大学,实现心中的大学梦。然而父母却想让我读中专,他们的苦心我也明白,一是减小我的求学之苦(当时农村中学条件很差),再者希望我早日毕业参加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在父母的压力下,我不情愿的上了邯郸地区财经学校(当时要中考分数很高才能上),从此我的大学梦中断。
那年秋季开学后,我心情郁闷地来到了邯郸市。由于刚过89年,学校管理很严,老师们像对小孩一样,严密地监管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早操、晚自习、值勤、宿舍卫生等等,一样都不能少,这和自由散漫的大学生活简直是天地之别。后来,在中专的学生中兴起了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又燃起了我的大学之梦。我参加了河北财经学院金融专业大专学历的自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到1994年夏中专毕业时我已通过了金融专科的各科考试,取得了河北财经学院的自考大专文凭。
1994年,才19岁的我就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本市一家建筑企业。那时正赶上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竞争,效益低下,发不开工资。我的工资不但很少,还不能按时发放,别说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连自己的生活费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底,通过找关系调到了原工作单位的上级部门,也就是现在的工作单位,一家市政府直属事业局。
参加工作后,我还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又参加了河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本科的自考学习,一科一科的自学,一科一科的考试,终于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这期间,我还通过学习和考试取得会计师职称和财务总监资格。可是,当我拿到这样的文凭和证书后,我反而更加迷茫了。我不禁自问,这样辛辛苦苦,除了一些专业知识我又学到了什么?大学的思想和精神又是什么呢?就像信力健老师在《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学》所说“在中国,读书被视为学子的任务,从小学、中学、高中再上大学,学子的梦想就是进入大学,当毕业后,却开始茫然不已,他们失去了目标。”
在这样的迷茫中,就像许多青年一样,我是从书籍中重新开始认识自己和社会的。一有闲暇时间我就泡在书店,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只要感兴趣的就看。我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前所受教育的途径,开始了自由地思考和自我地启蒙。最初,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王小波和阎连科的作品,王小波的自由主义和阎连科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那本《中国农村调查》,让我开始关注现实中的社会。然而我感觉从传统书籍得到的还远远不够,我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就在这时,互联网降临到中国,时评和思想博客进入了我的生活。我的学习和启蒙中有了老师,他们是袁伟时、茅于轼、秦晖、刘军宁、杨恒均、许锡良等等,这让我由衷的高兴,让我的学习有了方向。从此,我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感触。我在QQ中建了自己的博客,有了想发表观点的冲动。但这时,我又发现了问题,就是我对现实的看法虽然与各位老师有相似之处,但与各位老师相比,我对问题分析的不够深刻、不够全面,逻辑上不够严密,表达上不够准确。所以,我的QQ空间中更多的是转载了各位老师的文章。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是自己缺乏哲学基础教育,缺乏对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全面了解。对症下药,我看了三本书,也是长这么大对我帮助最大的书,那就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卢索的《社会契约论》,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通过《西方哲学史》,让我看到了人类思想长河中的点点繁星,让我觉得执政者抱着一个马克思主义不放的可笑和可悲。《社会契约论》,让我了解到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论美国的民主》让我明白了美国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从此,我也把罗素先生的座右铭做为自己座右铭,“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但是,越学习越感到自己思想干枯、知识贫乏,同时也觉得自学遇到一个瓶颈,不知怎样在繁多的知识中去选择,不知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理不清头绪。为此,自己也苦苦思索了好长时间。信孚大学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要将我从这种苦闷中拯救。我想通过在信孚大学的学习,做实理论基础,加深对自由民主思想的理解,增长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去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做有利于历史进步的事情。这也是信力健等老师创办信孚大学的初衷,正是信力健老师所说,“追求真理,正是凭借对真理的追求来通达个人自由,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整与独立,最终以成熟的人格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