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1月22日)


 

还是具体说说美国的对台军售问题。

有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访问北京表示,如果两岸紧张舒缓,美国可能重新检讨对台军售的消息,美国国务院11日针对此回应称,“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因为两岸关系的改善,而检讨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美国国防部则表示“这是不值得评论的问题”,并强调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绝对没有改变。

事实上,盖茨的话显然是被断章取义了,他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美国无法承诺不再对台军售,但可能重新考虑未来对台湾的军事支持。盖茨同时说,这将取决于两岸紧张关系的舒缓,而且“会是渐进且长期的进程”。

 

据台湾媒体报道“华盛顿时报”军事专栏“五角圈内”(Inside the Ring)1月14日指出,美国新一波对台军售已经成形,其中包括台湾现有145架F-16战机提升性能所需引擎、飞弹与电子装备。

专栏指出,台湾申购F-16 C/D的案子仍在讨论之中,但美方决定先为现有战机提升性能。这批总额达40亿美元的军售案,将包括可能为“主动电子扫瞄阵列”(AESA)的雷达系统,以及AIM-9X空对空飞弹。

美台商业协会(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会长韩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表示,除了国务院以外,其他所有相关政府机关都已经同意这波军售。

 

不管外交部与中国舆论如何声讨,不管中国领导人访问还是不访问美国,对台军售是中方无法改变的,甚至无法影响的,那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也是政治问题。

从美方讲,不管是把军火卖给谁,都会提高就业率,带动经济复苏,缓解执政压力,平抑反对派的意见。作为中期选举已经惨败的民主党,不能不在乎下一个任期是否将继续执政的问题,所以不管是来自国会的压力,还是从民众的意愿,即使单纯从自己的总统职业生涯的角度,奥巴马都没有选择,只有在同意新一轮军售上签字这一条路。

同时,这也是很多台湾人的选择。有接近台湾领导高层的专家形象地比喻:从美国人手里买军火是台湾常规的姿态,是台湾从美国那里买保险。因为台湾只有在美国的“保护”之下,才能得到不受大陆影响的安全感。甚至诸如马英九之类被称为“亲共派”的国民党人士,都需要用这种行动在心理上跟大陆的共产党抗衡。让隔海相望的兄弟有投鼠忌器的顾虑。

巨额的保险不仅给美国的军火商带来订单与丰厚的利润,给美国的政客带来民意支撑,更让台独势力得到内心的安宁。

 

自由还是不自由,分裂还是统一,这是摆在大陆与台岛两边的问题。更是容易被人挑拨利用的问题。也不是大陆方面不努力,相反大陆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海协会与海基会之间的穿梭对话,“三通”问题的解决、开放的市场,旅游与贸易、高等教育以及服务业从业资格等等,大陆奉献出了庞大的市场,每年都要给台湾输送数以百亿人民币的顺差,加上广阔的大陆投资市场,这些都为台湾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虽然贸易与投资是互取所需、你情我愿的事情,而且两岸同根同祖,兄弟之间似乎也不需要太在乎谁赚得多一些,谁得的少一些。但中国民间讲“亲兄弟明算账”。

而且由于牵涉到美国因素,我们总是说不清楚,在台湾购买美国的军火方面所动用的资金,有多少是大陆人士以此方式做的奉献。

 

尽管大陆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台湾方面对于政治上的统一依然没有做出正面表态。

显而易见的是:当下阻碍两岸统一的核心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差异化与不能包容性。

虽然大范围地开放了市场,而且在舆论等领域放开显示出了大陆方面的豁达,但政治制度的配套却依然是铁板一块。在大陆的政界一直在坚定地奉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句话说得通俗一些谁都懂。

 

台湾问题的具体症结并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因为假如要回到大陆的怀抱,做永远只能参政议政却不能执政的“老二”,台岛政界人士不干,即使那个“老二”拥有高度自治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都不干;同时把台岛统一过来,却要付出自己永久性的老大位置,共产党也不干;即使是短暂地让对方得到一些新鲜感与满足感,即使是平等竞争,即使并非永久性的付出,而仅仅是暂时性的禅让,哪怕那种禅让仅仅是虚伪的姿态,都不干。

两岸貌似和颜悦色,实质上在内心依然是剑拔弩张,这些在大陆的政治力量看来,都是原则问题,不能做出让步的。

相信共产党内的任何一个人士都认为共产党永久执政是应该的,也是不能更改的。

 

执政资格是个香饽饽,每个政党都要争,甚至到头破血流、兵戎相见的程度。但这就让我们有一种困扰——不在政治层面做出努力,达成共识。如何能避免用武力方式解决问题?

或许我们担忧的是被那些把国民党打败,让他们退守台湾无路可退的先烈们戳脊梁骨,他们流血牺牲无非就是缔造了一个自己的政党说了算的国家,如此邀请来自台湾的政治力量来大陆参与政治,或者分庭抗礼,难道不是让他们的牺牲付诸东流,生命与鲜血的代价都白费了吗?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既有的功勋不能忘记,总是不能永远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吧。在近代史上,美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两岸局势。在那在1949年之前是用武力和战争,在1949年之后是经济、金融、教育与文化。

通过哪一种方式所得到的切身利益更多呢?

 

单纯台湾问题,就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大陆的这种政治制度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输出市场利益与变通政治制度,哪个更重要?

原本是亲兄弟,海峡之隔形成了分离,与其是物理上的海峡,不如说是政治上的对抗。

清代是先禁海再武力的方式,用的手段是划出“经济隔离带”让其停滞发展,然后再用炮舰方式。大清皇帝康熙对待台湾问题三个前提:称臣、剃发登岸一条也不能少;当今采取的是在经济上拉拢,政治上排斥的方式,其实质在这将近300年间没有什么变化。

如此,政治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

 

也许政治上稍许灵活就可以节省两岸民众的许多没有必要的麻烦与额外的资金花费。不管是军费开支,还是政治媒体上的口水战,或者是文化上的重新融合,都是对双方有好处的,尽释前嫌,用更宽广的政治胸怀去拥抱昔日的敌人,刚好符合两岸共同追求的大义。

如此,中国大陆可以省去两岸与美国之间在政治上的制衡,共同抵御来自美国与日本的干涉与威胁,钓鱼岛问题不战而解。同时还可以避免授人以柄,避免那么多的口舌之争。

——作为执政党,何乐而不为呢?

 

处于停滞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无形中加重了百姓的多少负担?又出让了多少原本属于子民以及后世子孙的利益!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待前来朝贡的诸国,恩宠有加,所赐还的物品相比于所朝贡的价值,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现在的经济外交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不惜用大国姿态去对那些不如自己或者遭遇天灾人祸的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施以援手,先提供债务再免除债务;对发达国家更是以采购进口、放宽投资收购的条件为主要方式,豁达的开放自己的市场。

——作为执政党,又焉能不改?

 

政治体制不改革,对内部的影响更大。

至少会造成政府机构臃肿,公务员队伍无限庞大,缺乏忧患意识与进取心,百姓没有看到自己被公仆服务,却感受到了来自公仆群体的压抑。

公务员考试成为中国第一大考,名副其实的“国考”,不管是争取得到高等教育机会的高考,继续深造的考研,还是为了得到某个有特权的金饭碗的公务员考试,中国的考试系统相当发达,加上绝对数量更为庞大的驾驶员考试、职业资格等级考试,让人感觉全民都在考试,只是为了得到一种从业资格与授权。其实不过是为了糊口罢了。

同时国富民穷也加剧了社会竞争与矛盾,考试的人与被考试的人,考试人群之间,考取的与落榜者之间,时刻存在竞争与矛盾冲突。积怨越来越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达到临界点。

因此,进行根本的政治体制改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对外的利益输送问题,以及内部的不和谐问题的正确道路,随着矛盾的加深与演变,是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问题。

 

贾春宝

2011年1月22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