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朋友号召我,博客五周年,撰文纪念一下。我开博的时候,房价问题一马当先,搭台对掐;家装问题拍马跟上,众说纷纭。前者是经济问题,后者是审美问题。前者讲了无数逻辑、信息与政策,依旧不知何人所言靠谱。后者是感性、偏好与生活,却太多云里雾里,容易让人不知从何抓起。
这四年,这里成为了一个讨论设计、时尚、文化、生活方式的地方。有些虚无缥缈?审美确实很虚,但它是你干诸多很实的事情的基础。就像数学也很抽象,却是你思考无数问题的功底。中国人没有审美观,缘于没有成熟的审美观教育。我们学会了很多技能,各种程序、语言、单词,然后没有什么知识。我们在学校没有对文化、审美产生清晰的概念,在感性领域如同文盲。而这些,恰恰是绝大多数都市人群“品位”这一心理需求最仰仗的内容。
十年前我们缺有设计感的产品,家具就是直角线条,柜子的存在是为了能装东西,床的存在是为了能躺人。五年前,我们发现各个单品都可以抄得不错了,开始缺审美。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何为美,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做出来的东西并不让自己舒服,并不让自己能觉得这是一个满意的家,但就是说不出为何不舒服。其实怎么算有品位的生活,怎么算有审美的家居?这用椅子沙发衣柜地板设计图是解释不清的,而要用时尚与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博客是一个好东西,它有内容,不像微博更偏娱乐信息化;它交流平等,来往大众都是辩者;它很自由,可以随便说想说的话。我觉得这样一个平台是很适合讨论文化、设计、时尚这些既贴近生活,又绝不肤浅简单的话题。而这些时刻充满着地球上最激昂灵感的东西,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人和创意打交道打多了,总会更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这个星球的奇妙韵味。
家居圈需要产业升级,更需要消费者的审美升级。买东西的人觉得床就是用来躺人睡觉的,你行业就失去了研发动力与审美提升。5年不是个很短的时间,尤其我们又是在一个价值观剧变的社会。写了几年博客,我和博友和中国的审美自信、审美观念,在共同进步。5年前,一个奇形怪状的浴室可以让人惊叹;5年中,人们会考虑这个浴室设计取材哪里有哪国的文化底蕴;5年后,大家思考我的家其实需要什么风格的卫浴,它是否能融进整体,它能满足我哪方面的情感需求。5年前,富起来的一代人看好莱坞用重古典压得人喘不过气;5年前,年轻人喜欢后极简飘得入了云端;5年后,大家知道我什么身份适合用古典,什么性格适宜用极简。5年前,我写一个沙发的形状是怎么设计来的;5年间,我写它的历史和传承在何处;5年后,我写它的味道和情感是情人友人还是亲人。
我看网络领域,一个产品红个两年,会被新冒出的产品顶下宝座。这其中,有的消沉了,有的生命力悠长,不再疯狂但拥有了稳定的用户。博客应该就是后者。尤其在信息快餐化、网络娱乐化的时代,博客是很多人想要慢调节奏时,上佳的选择。
各位志同道合的博友,我们就继续讨论讨论、把玩把玩,那些优美理性、新奇刺激、上通哲学下至家居的玩意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