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解体黑车能解决“黑车问题”吗?


据新华网消息,9月2日下午,北京市治理黑车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润华一声令下,275辆因非法运营被暂扣并公示后,车主拒不接受处罚的黑车被现场解体。据悉,下一步,北京公安、交警、城管、交通执法等部门将继续开展打击黑车的联合执法,严格执法力度和处罚标准。自4月24日北京开展治理黑车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非法运营车辆17734辆,其中机动车2860辆,摩的11034辆,人力三轮3840辆,查获各类非法运营人员25016人。其中,刑事拘留16人,治安拘留2994人,罚款5753人。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北京的黑车数量和正规出租车的数量不相上下。275辆黑车被解体,然而背后数以万计的“黑车”现象何时能彻底被解体呢?恐怕这将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引发了我对黑车问题的思考。

第一,国外怎么对待黑车?

我们先看看加拿大的情况。加拿大可以拼车、机场接送等,报纸上有很多接送广告。只要驾驶执照、载客保险、交税就行,很多新移民买辆车就以此为生。据说只需要登记一下,但很多华人既不登记,也不交税,也没有人管。关键是加拿大政府没有高价拍卖的士牌照,更没有“黑车”的说法。

还有,在俄罗斯的大街小巷基本上看不到出租车,如果你想去哪里,只需要在路上伸手拦下任何一辆车,谈好目的地和价钱,就可以一起上路了。也就是说,按照我们的标准,俄罗斯任何车辆都可以成为“黑车”,就算克林姆林宫的公车也不例外。

为什么在国外很正常的事,到咱们这就成了“黑车”呢?“黑车”让我想起“黑五类”、“黑户口”、“黑社会”等一系列不能见光的东西。说实话,再怎么“黑”,这些黑车司机总比那些烧杀抢劫、强奸犯或危害食品卫生安全的无良商人们要来的好吧,他们无非就是想用自己的私家车和技术混口饭吃。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支持“黑车”的存在,也不是说我对黑车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视而不见。问题是采取极端的对抗和解体根本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二、为什么会存在黑车?

用经济学原理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只要有市场,“黑车”的出现也就有其必然性,谁也挡不住。还有,就像新华网友评论的那样:实际上“黑车们”也不容易呀,年纪大了,再说现在社会工作不好找,生活压力、社会压力也很大,应妥善办法来管理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们要工作,要养家糊口。

很多次我都忍不住要问这些黑车司机,为什么不去开出租?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但集中起来有几点。一是开出租的门槛太高,高昂的牌照费用和份子钱都让他们望而却步,基本谁开上出租就意味着沦为出租车的奴隶。不管风雨雷电,不管生老病痛,只要两眼一睁,每天都要背上一大笔债务,让人喘不过气来。可以说开出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出租汽车公司打工。对于大部分黑车司机而言,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正常的身份,但无奈门槛太高,只能望而却步。可以说大部分人是被逼良为“黑”的。

前几天,我从回龙观打车去市里,等了大约20分钟都见不到一辆出租,后来好不容易过了两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都对我视而不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边无数辆“黑车”非常友好的停在我身边问我“师傅,您去哪里?价格好商量。”最终我还是等到了一辆出租,但不知何故,心里竟有些不安,觉得对不住那些黑车司机,毕竟他们真的不容易。

都说制度决定行为,明明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是正常的事情,到我们这里可就违法了,究其原因还是利益作怪。在改革开放初期,司机们没有钱买车,实力雄厚的出租汽车公司拿出资金购买车辆,为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租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强大的利益链条使得有关部门不敢轻言废止出租车公司。

其实不废止也没关系,只需要给这些所谓的“黑车”一个正常的营运渠道,统一管理。若能让出租车和私家车互为补充,良性竞争,岂不皆大欢喜。

三、为什么“黑车”越禁越多?

说实话,冒着被查处的危险,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一边要想方设法寻找客源,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提防执法人员,黑车司机们这种日子过得并没有尊严,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感。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呢?大禹治水重在“疏”而不是“堵”,如果水越来越多,堵的结果最终是坝毁人亡。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叫“法不责众”,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冒着巨大的危险和有关部门作对,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他们为什么要开“黑车”,为什么他们能够生存?

我也问过好多人为什么要选择“黑车”,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绝大多数“黑车”并不黑,相反,价格公道,很多时候比出租车便宜。还有人告诉我,他所住的地方并没有出租车,想打出租也很难,所以只能选择“黑车”。还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比如出租车起步4公里就要10块钱,而有些人只坐1、2公里,“黑车”可以商量价格,而出租车绝对不行。总之,方便、灵活、省钱是很多人选择“黑车”的原因所在。

存在即合理。既然存在这么多“黑车”,我们就一定要找到他们存在的理由,并且认真研究它,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如果屡禁不止,越禁越多,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纳税人的钱,损害的更是政府的公信力。再往深究,恐怕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四、“黑车”的出路在哪儿?

上面我总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简单地分析了“黑车”存在和屡禁不止的原因,但问题的关键是“黑”车怎么变“白”?数以万计的“黑车”出路何在?我斗胆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正视理解“黑车”的存在。与黑车司机面对面,正视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愿望。

二、对“黑车”进行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等疏导方式让“黑车”司机认识到开黑车的危害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让乘客明白搭乘“黑车”的风险,减少“黑车”的客源。

三、对部分“黑车”进行收编。通过考核、审查,对那些符合条件的“黑车”予以收编,要求他们依法运营,依法纳税,与正规出租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总而言之,“堵”绝对不是办法,“疏”才是解决之道。我相信有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也期待着“黑车问题”早日被妥善彻底的“解体”。
   (作者系全国青联委员、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顺风车”发起人)

【最近博文】
河南航空“被改名”:品牌救赎还是自取其辱?…

谁来对方舟子的安全负责?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应循序渐进

向践行“顺风车”13年的王永致敬(转)

历史必会记住从人民大会堂发出的“品牌革命”…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首次举办品牌活动

品牌中国
(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