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商进住退”会昙花一现?


谢逸枫:“商进住退”会昙花一现?

  由于调控手段一再加剧,现在楼市又出现了“商进住退”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地产的比重也会有所增加。例如保利、首创、上海绿地、合生创展、复星集团等知名住宅开发商也纷纷展示商业地产宏图。尤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出现明显回暖迹象。例如2010年北京商业地产供应为住宅供应量的10%,上海商业地产供应为住宅供应量的12%,广州商业地产供应为住宅供应量的11%。例如,保利房地产集团未来的3~5年间,将持有性商用物业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大到全部投资的30%。首创置业未来3年内,首创置业预计投资300亿元,走与产业相结合的住宅产业综合体道路。未来5-10年,首创置业全国的奥特莱斯规模争取增加至30家。金地集团今年土地投入的计划中,就有20%的资金会投向商业项目。

  商业地产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原因,除了调控政策外,在住宅市场遭到调控,大量资金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时,正在复苏上升期的商业地产势必成为最佳选择之一,可以预见的是,热点区域和地铁沿线的商业将率先迎来春天。另外,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商铺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回暖。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扩大,中国商业地产市场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城市化进程排在首位的北京和上海及广州,商业需求走势强劲,投资额、销售额不断攀高,商业地产投资成新宠。最主要是目前大部分房企扎堆转型,尤其是调控促商业地产迎来发展契机。

  就目前而言,虽然很多资金转移到商业地产领域,但开发资金所占比重比较小。商铺、写字楼等物业的开发难度远高于住宅,对于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尤其是那些以开发住宅为重心的开发商而言,即使住宅市场受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但基本上还是会延续开发住宅这条路。大部分考虑进军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并不是因为看好商业地产,而是因为商业地产相对而言更能抗周期一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业绩。香港相当一部分房企都自持商业地产,原因除了丰富经营业态和分散风险外,便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良好评级,从而有利于融资。虽然商业地产在未来十年都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对于大部分开发商尤其是本土开发商而言还面临资金、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几乎每次住宅受调控的时候,商业地产都会作为投资的热点进入人们的视野,本轮商业地产的热度将会持续.无论政策是否打压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在最近十年都是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政府不会轻易让房地产业陷入全面萧条,在住宅市场遭到打压的情况下,商业地产势必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新政的推出,商业地产的投资优势显现。“新国十条”中规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按条款所述,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门槛提高后,等同于购买商业地产的标准。

  商业业地产的升值空间等优势凸显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入,在住宅市场受调控政策影响的情况下,商业地产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商业地产不太可能在楼市调整阶段走出独立的行情,因此,投资者应理性分析投资风险。对于那些意欲将更多精力投入商业地产的本土开发商而言,资金、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则不容小觑。住宅物业未来升值空间被挤压,而工商物业升值并不受影响,现时投资工商物业能够更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即使不能及时转让,其租金回报率也基本保持在5%以上,少数工商物业甚至达8%以上,广州住宅蓝筹指数显示,住宅租金回报率低至3.55%。由此可见,无论是短线投资,还是长线投资,住宅物业都没有比商业地产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