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到哪里去了?


    美国昨天一个非权威的机构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导致欧元大涨,值得关注。人民币上涨是历史趋势,但是短期行情看,中国股市估值从一个历史趋势看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明显偏低,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复杂化了。

 

    昨天,看到国美的结果,说实在,在一般公司意义层面讲这个结果是一种市场自然选择,但是从另一种层面看,我觉得这真是应验了柏洋当年的那本《丑陋的中国人》中描述的国人特性,毕竟这场争战的最后失败者是争论的双方,而美国公司康恩贝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国人对于欧美公司的操作和控制之术缺乏更深刻的了解和预见,悲哀在于螳螂相争、黄雀在后,当然,现在还有机会翻盘。

 

    目前的全球危机进入到新的时期,目前这个时期的特征是汇率战,但是汇率战并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我们相信在巴西总统明确指出汇率战这个特征的时候,IMF却在今天发布说汇率战不可能打起来,这个IMF颇有点全球政府的味道,面对着已经燃起的战火居然无视事实的存在。判断:目前的汇率的调整极可能是在IMF组织下进行国际化操作的。

 

    欧元处于有合作的主权债务危机下得跌,跌得很惨;6月以后,欧元在底部,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人民币汇率在欧元危机期间没有变化;6月以后,非美货币反攻,其中:日元、加元、瑞士法郎表现突出,澳元一直坚挺,但是人民币变化不大;于是美国国会出面操作人民币汇率操控案,而之前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就已经提出,并且在国会开会前人民币就已经开始上涨,美国国会的议案反而带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减缓,带动欧元大幅度上涨。这个过程是值得玩味的。人民币升值意味着非美货币全面升值,美国变成了与全球国家为敌,所以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胜算不大,估计该熄火了。

 

    全世界经济学家都在警告亚洲和新兴国家,面临通胀压力;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的情况是市场处于平衡特征市,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丝毫没有通货膨胀时期的市场特征。事实上,我们的观点是在全球汇率战,美国通过各种金融市场手段向美国之外输送利益损失,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甚行的时候,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论题,同时,各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不支持通货膨胀说。但是,全球央行确实在扩张货币政策,从货币理论上看,没有通货膨胀确实是毫无道理的。这之间的矛盾解释什么?也就是说全球各央行扩张的货币流动性没有反映到各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观察这个问题,也许能给出今天全球市场走向和对经济复苏走势的发展方向,也应该可以据此判断,各国政府、国会、经济专家,谁在说谎。

 

    2007年以来全球央行扩张流动性救市,效果并不好;也就是说,一边流动性扩张,一边是市场去杠杆率;当金融市场达到目前的平衡状态时,市场的流动需求被货币中间机构阻断,银行业充当了央行扩张流动性与资本需求之间的蓄水池作用,而蓄水成本由政府税收承担,在目前的经济状态下,意味着政府赤字加大,国民福利被威胁,回收流动性将成为政府被迫选择。而这种选择无疑向市场发出的信号是全球经济萎缩,而事实上也是在萎缩,美国国会人民币案在市场萎缩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市场反作用机制已经被激活,接下来,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政策将陷入困境,奥巴马实际上已经被国会陷害将成为政策失误的替罪羊而事实上我们认为奥巴马上台后的政策构想和意图一直是正确的但是得不到支持而及时付诸实施而已。民主党如果在11月选举中败于共和党那才是冤大头。

 

    顺便谈深沪股市,深圳今年的创业板开市,好事。但是我们看到深圳交易所似乎将创业板搞成了深圳市政府财政板,看看谁是发行商板块最大的受益者就明白;创业板交易变成原深圳本地板块的翻版,虚假信息繁多,炒作手段凶猛,估计是应该被清算的时候了。第一批被政府揪出来批判的股评人毫无例外是深圳公司的是一个视点。创业板现在在下跌,但是跌幅远远不够,但这拖累了深圳交易所的正版市场,所以,节前关注和在这个池中赶紧找金子。行情方面,我们在11月前看涨市场趋势。我认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趋势很大可能是朝紧缩货币政策方向发展,美国和中国都是这样。房地产目前阶段我们还是认为逢赌必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