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广州的房价开始上涨,交易量放大,周围身边的朋友也多有询问房价走向的。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我们认为广州房价上涨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微观层面看,房价很长时间被政策压制,但是政策压制期间,房价只是没有上涨而已,但是不可否认,也没有明显的下跌;从中观层面看,政府目前的难题的即要防止通货膨胀,更要防止通货紧缩,控制房价就成为必然,控制房价至少在通胀方向上控制住了银行信贷风险;从更广泛的全球角度看,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占有四成左右的份额,美国经济衰退之势势不可当,而美国的手段大家早已熟悉,十年来用的是同一招:货币宽松,而这个货币宽松政策就迫使全球国家必须跟随,否则,就是货币升值,美国危机的损失被转嫁,所以,汇率战是必然出现的,毕竟谁也不想承担美国的衰退损失。而美国的货币宽松,带来的是全球通胀预期,因此,房价没有道理不成为抗通胀工具。
简单看,国际经济环境鼓励买房,国家政策层面在压制买房,市场层面在观望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房价没动就会产生购买冲动,综合方向是一部分敢于投机的买家出手了。
从全球经济活动层面看,美国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救助美国的经济无效,但是,拖累了日本和欧洲经济;不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来如何,美元的货币政策已经进入对经济刺激的无弹性阶段,所以,无论是紧缩还是放松,在一定的幅度内对美国经济没有影响,相对而言,紧缩并伴随对货币流动性结构的调整,对刺激经济的效果要好于继续宽松。美联储之所以在9月以后没有采取紧缩反而是通过国会来刺激人民币升值,应该讲很多新兴国家的货币政策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先于美联储加息,而中国则是你不动我不动,你若动我先动的策略,使美联储惯用的通过货币政策获得投机利益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尽管如此,美联储在未来的数月里货币政策也只能选择紧缩,而不是它现在给市场造成的映像是要继续宽松。
人民币目前的流动性状态应该讲是适度并倾向于宽松,而整个经济处于外部压力和内部转型期间,总体看,经济内部的流动性是略微过多的,紧缩货币政策才是事情的本来方向,但是,同样是受美国影响,不敢过早紧缩,但是一旦美联储紧缩,我相信中国的步伐不会比美国慢。
考虑美国、欧洲目前倾向于类似日本的国内市场保护政策抬头和必然的保护,可以预见中国政府会有条件地激活一部分消费市场,同时,投资市场目前不受关注,但是事实上投资和消费没有必然的界限,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教科书要将国民经济组成硬分成投资、消费,而国人的文化更喜欢投资而不是消费,所以,中国市场建设更重要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它的作用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其实是一致并相同的,在我看来投资必然带来消费,而消费必然刺激投资,两者是同一件事情,房屋投资就是这种一体两面性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看,房地产投资这么热和这么执著,与我国的投资者保护和消费者保护做的不好有很大的关系,改善投资环境中的投资者保护体系,才能减缓投资对房地产的需求。
此外,中国房地产显然是占据过多的土地资源,房地产和汽车一样,过度发展了,这是中国的资源困境。所以,房地产是不能鼓励的,汽车应该提高持有和使用成本,这是一个必然方向,它的合理性在于中国这么点地要满足十五亿人的生存,就不能让少数人凭借资本优势占有过多的资源,否则就引起生存危机。加税等提高使用成本和持有、交易成本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反而是抱薪救火,人口生存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只能是强制而不是市场化手段,加税,最后的结果是刺激楼价上涨,使社会矛盾更大,强制制定人均最大占有房屋面积标准,最多弹性大一些,可能才是政策最终的选择。
所以,我们以为本周期,市场上出现的房屋对赌,最后的结局是买家没有胜算,或者胜算比较小。我们相信政府目前对房地产采取的缓和抑制政策是短期的,一旦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明朗,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的残酷性才会真正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