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以来是依靠大量的内需,廉价的劳动力,封闭的货币体系来维系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即将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包括:中国人保守的消费理念导致内需逐步减少,刺激经济的内需的有效手段也有限,仅有的房地产、汽车行业面临着绑架银行的投资风险,因此,内需即将难以拉动经济。城市化进程的最终结果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的剪刀差逐步消失,目前建筑业民工的工资也达到了每日100-150元人民币,廉价劳动力逐步成为过去,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萎缩。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必将逐步走向公允价,汇率优势也将逐步消失。除了国有银行、通讯等与民争利的行业外,目前中国钢铁、铝业、石化行业都面临着行业性亏损。所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隐忧。
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在哪里?我的观点是一个局部战争,而钓鱼岛之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是最适合的,主要原因有:从政治层面,中日一衣带血,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能最大限度的和谐全国人民,增强民族凝聚力;经济层面,这场战争将是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去化中美巨额债务,解决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手段,是拉动国内内需的最有效手段,是偿还多年来国防建设欠账的有力手段,一旦战争机器开动,中国的交通运输、能源产业、竣工产业、钢铁石油化工、通讯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可保证GDP连续多年的20%增速;文化方面,中国面临的信仰危机是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前期的动员、中期宣传、后期的感召将树立中国人新的形象,甚至可以解决台湾、南海、蒙古等诸多问题。所以甚为有利。
当然了,需要我们评估是是战争的代价问题,首先是美国,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在损人不利己的情况下美国人不会为日本扛活的;其次是日本的军力,一方面日本没有发动全面战争的能力,价值本身日本没有战略纵深,因此不可能向中国本土发动进攻,另一方面就局部战争而言常规武器是战场的主力,在此方面中国占优,所以打赢没问题;再次是国际影响,中日之战如果仅仅是局部战争,属于领土纷争,只要未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别的国家只会冷眼观瞧,没有什么大不了。
综上所述,这场战争是值得的。我为此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