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睇小說:讀黃梵》 辉煌


    

睇小說讀黃梵

 

辉煌

  桃李陰陰柳絮飛,你老味,香港很流行「創意」、「現象」、「啟示」、「反思」等虛幻詞彙,一群無知的猴子整天強姦著文字,本來「和諧」是很好的用字,有些人用多了,我就不用。你可以用這堆字眼堆砌幾句關於黃梵《金國的指南針》的評論:「這是很有創意的小說,充滿後現代社會扭曲現象,作者給人們被異化做出深刻的批判,值得我們反思。」這些話語無論放在甚麼地方也說得通的,廢話倒不如不講。我認為,小說從來都是娛樂大眾的東西,讀上去有餘味就行了。正如哲學家伽達默爾認為文本由特定的內容,特定的視界(Horizon),它限制了「前見」,(就是理解之前,我們需要一個特定觀點,就像吃一個雪梨,總要從任意一處去咬一樣。)只能接受文本應有的內容。《金國的指南針》,不複雜,但如果硬要從甚麼「深度」去看,似乎要留意「瘋狂」。瘋狂有一種迷人的特質,就像藝術家的心血作品,不是用錢就能衡量的。一個理性的世界,總是要壓制瘋狂,何必苦苦相逼?

  我不知道黃梵寫《金國的指南針》時到底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有沒有的關連。前些日子讀《堂吉訶德》,發現兩個故事有相通之處,其實故事主要講堂吉訶德主僕兩人偷偷出門,一路上幹著許多荒唐的事情,例如把風車當成巨人,說起風車,他打風車而招至人仰馬翻,還說是︰「……征戰之事不同於其他,勝敗無常,更何況,我猜想,事實一定是,那個掠走我的書房和書籍的智魔弗雷斯通,把這些巨人變成了風車,以期讓我不能獲得勝利的光榮︰可見他對我的怨恨之深。不過,最終嘛,他的邪術最終不可能抵得過我這正義的利劍。」還有,他把旅店看做城堡,傻得夠徹底。幸好作者不忍心要他死,最後被神父用牛車拉著鐵籠帶返家鄉,第二次征途完美結束。他不只有傻和瘋,正如杜甫詩歌的藝術涵養也不會只限於「代表著低下階層的困苦」。《金國的指南針》的金國總的來說是個純粹的智障者,他只是以孩子般的視野去面對人生的苦難,不理會世俗的目光,有難得的樂觀態度。作者也帶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寫,筆調也冷靜。這小說算不算踐踏人性尊嚴呢?很難畫一條單一的線,讓道德判官們討論個夠吧。

  按照傳統人物面譜化的解釋:金國是敢於衝擊社會不合理現象,敢於堅持自己觀點到底,脫離現實的人。我們都習慣迫害精神病人,像金國這樣的人,一個堂吉訶德式的瘋狂人物,在社會上是不容許的。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的《象徵交換與死亡》,有論對瘋子懲罰的論述:懲罰兒童或瘋子的可憎性質來自司法的道德方面。如果「他者」必須被證實有罪,必須被定罪,那麼懲罰就失去了意義,因為這些「犯罪」既不可能有過失意識,更不可能有恥辱感。這種場景之所以殘忍而荒謬,不僅因為處死動物,而且也因為在動物身上使用了人類的禮儀,一切訓練動物表演人間喜劇的企圖都是可悲而有害的。

  金國是個怎樣的人?作者是這樣描寫的:「金國是一個老單身。即使在酷熱難當的夏天,他也會戴著一頂八角無沿便帽,脖子上套著一副假襯衣領子。就算熱得汗如雨下,也從不見得他把風紀扣當眾解開過。」也許他覺得自己很正常,但用普通人的觀點,絕對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不過作者寫這小說時,沒有考慮到捉弄者的邪惡,總不會摘下金國的帽子拋來拋去,大笑一番便算的。我記得中學時期,我們學校有個智力稍為有問題的人,同學們經常要他出去買外賣,動輒便掌摑,有次還強迫他在圖書館當眾打手丨槍。人性有多醜陋便多醜陋。

  被人恥笑自己衣著,金國會勉勵自己:「我是這個城裡最有禮貌的人,我不會讓自己像他們那樣當眾赤膊,或把衣服穿得像布條一樣東飄西蕩......」被人摘下帽子戲弄,別人笑得很開心,他會想:「如果大家是因為我而快樂,那倒也不錯,至少大家見到老師時也很不快樂。」他母親想為他找對象,但試問一些正經人家又怎會理會他?「聽到相親者這樣議論他,他心裡是愉快的,畢竟只有菩薩才能完美無瑕,是人總歸會有點甚麼損失。」跟普通低能者相比,金國有自己獨特的瘋而真誠的性格--「凡事忍讓和向好的方面去想」。正因為這性格,故事才能不斷延續。說他傻,似乎又不是傻得很均勻,起碼心胸廣闊,EQ非常高。就要一直傻下去,無從捉摸,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如果按作者給我們的思路軌跡,他的母親一生都充滿困難了,面對這樣的兒子,太令人心痛,倒不如死去好。母親死去時,他很自然會想:「母親有了這筆錢會做什麼呢?母親一輩子都盼有自己的房子,她住租來的房子都住厭了,對東搬西遷、居無定處,可謂煩透了心。如果他敢替母親選擇的話,母親一定會買一套小公寓,而不是什麼別墅。他十分清楚,母親絕不會鋪張浪費,不然她定會從墳墓裡站起來厲聲罵娘的。」

  幸好他父親是買自行車給他,如果按照普通人的願望買名貴房車的話,金國絕對會把所有身家敗光的。一輛自行車能滿足他的慾望,何必再給他這麼多?作者這樣描寫金國:「別人的挖苦或臭罵,都不會叫金國受不了。對他來說,那不過是一朵從眼前飄過的黑雲,雲過自然就會天晴。真正讓他感到不妙或絕望的,是無人能像他一樣,打心眼裡欣賞那輛單車。」因為他根本不理解商業社會的物質享樂,不要忘記他平日的興趣是閱讀武俠小說,然而商業社會讓我們對物質的依賴非常嚴重,唉,老去的古調就像蹉跎的歲月一樣令人惋惜。

  故事另一個主角韓嶺霞,她是一個以撿垃圾為生的女人。趁一個晚上去偷金國的自行車,當被發現時狡辯是喜歡這自行車,忍不住來看。金國卻信以為真,覺得她很漂亮,而且大家志趣相投,於是喜歡了這撿垃圾的女人。看到這些情節,真是非常噁心,情況變得非常荒謬了。諷刺的意味很濃烈,他的堅持和審美完全是反文化、反美學的。金國不知道韓嶺霞就是想佔便宜,他甘心偷東西、一廂情願以為能和「美人」結婚、自願幫助韓嶺霞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就算最後韓嶺霞留下信件道明欺騙的目的,他也毫不在乎。

  《堂吉訶德》的公爵夫人處心積累戲弄堂吉訶德,叫宮女裝作很喜歡他,結果堂吉訶德被貓抓花了臉。至於《金國的指南針》裡也有近似的情節,那些人無聊便找金國說韓嶺霞跟其他男人搞在一起,然而金國每次都會去弄個究竟。「這回不是金國搞錯了,他聽見屋裡有兩個人的聲音。金國越來越擔心,屋裡的呻吟聲聽起來就好像韓嶺霞在不停挨揍,不說被打得不成人形,至少已經痛不欲生。他覺得自己必須像個男子漢去營救她,於是抬起腳朝門踹去。他不再理會韓嶺霞的罵聲,心想︰那個壞蛋實在高明,居然逼韓嶺霞瘋了一般罵金國。」這樣的偷情場面,金國居然當是幻覺,真為他的愚昧而難過。

  《金國的指南針》短短七千字,令人厭惡的百姓、父母、韓嶺霞等人對金國的嘲笑與愚弄,這樣的作品氛圍似喜劇,但實質是悲劇。殘忍而可恥的玩笑,以捉弄瘋子為樂,我為金國的正直和單純而心酸。他的命運淒苦,他自己卻無動於衷,父母雙雙離世,而且還被不懷好意的壞女人利用,堅持的東西卻不為世人所認同。他靜靜的看武俠小說、欣賞自行車的美、為女一個撿垃圾的女人付出一切。一輩子活在美好的武俠世界,對於不諳世情的人來說是好事。

  「實際上,只有他知道那些壞事變好事的道理。既然韓嶺霞把壞事都告訴給了他,那麼他只需要像往日那樣生活,接著再來打攪他的好事,肯定又是一輩子忘不掉的……」作品最後的那句話,似乎並不見得金國會有改變,他就是這樣,是我們荒謬還是他荒謬了?中國人能適應一切的不幸,我們都願意屈從,我們都是另一個金國,有甚麼好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