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金发行及运作规模差异


  近十几年来,国内的基金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早期探索阶段,随后的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以及2001年以来的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后,已点燃了星星之火,正慢慢燎原。那么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公募基金与相对成熟期的美国共同基金有哪些差异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美基金发行与运作规模中几处不一样的风景。

  

  基金发行节奏快慢互现

  先来看两国新基金发行的情况。今年以来,截至2009年10月31日,国内共发行基金93只,总资产为2741.38亿元,美国共发行基金220只,总资产为173.00亿美元。2008年底国内和美国基金的数目和资产规模分别为409,18670.3亿元和8022,96010.9亿美元。那么国内新发基金的资产占2008年底的总资产规模的比例为14.68%,美国新发基金的资产占2008年底的总资产规模的比例为0.18%。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国内投资者对新发基金的热情远高于美国投资者。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点:

  

  首先,基金营销渠道的影响力。目前国内开放式基金营销呈现以商业银行代销为主、辅之以券商代销和基金公司直销的格局。某种程度上,新基金是否能募集成功取决于代销机构的积极配合与宣传。当前国内新基金发行过热部分原因是是由于基金代销机构相比于老基金更愿意去营销新基金。其次,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国内的投资者偏好新基金的原因也可能是净值恐高症,认为新基金便宜,于是便蜂拥而上。而国外投资者更成熟,风险意识更强,对于没有过往业绩表现的新基金,一般退避三舍而选择有过往业绩的老基金。第三,新基金的费用。一般来说,新基金在认购期间手续费比较低,可以为投资者节约部分成本也可能是投资者选择新基金的一个原因。最后,从基金市场的环境看。相对于处于成熟期的美国基金市场,不管是基金产品的细化还是基金产品类别方面,国内基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新基金发行的需求更强烈。而美国基金市场有8000多只基金,比较而言,投资者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也就没有必要去承担新基金所带来的风险。

  

  新基金资产分布偏好不一

  今年以来,截止2009年10月31日,根据国内和美国新发基金数据以及晨星对基金类别的划分,国内共发行基金93只,其中,股票型基金53只、积极配置型基金17只、普通债券基金19只、货币市场基金3只以及一只保本基金;美国共发行220只基金,其中,混合类82只、美国股票类50只、国际股票类39只、应税债券类29只以及另类基金和市政债券基金各15只和5只。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国内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占了总资产的61.3%,为1679.76亿元。而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类别为应税债券基金资产为151.81亿美元,总资产为173.00亿美元,也就是说应税债券类基金贡献了87.7%的资产。这说明美国投资者更偏好债券类基金,而国内仍然是股票型基金当道。

  另外,从国内和美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我们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现象。美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是债券型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旗下的太平洋总回报基金。根据Morningstar Direct数据,今年前10个月该基金累积资金净流入为423亿美元,目前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1926亿美元,而同期美国股票类基金的资金净流出44.24亿美元。而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截至2009年9月30日,此基金的资产净值为343.31亿元。

  

  那么缘何国内投资者偏好股票型基金,而美国今年以来却更钟情于债券型基金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自1981年中国债券市场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虽然债券市场近年来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比于美国的债券市场来说依然存在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单一,结构失衡以及流动性不足等缺陷。而美国债券市场,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其发展已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粉刷,各方面相对来说更加发达和完善。有了债券市场这一强大根基,债券型基金的发展自然呈现日趋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这个角度说,国内债券基金的发展需要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

  

  其次,投资者的成熟度。不同的基金产品反映的是不同的风险收益特性,比如股票型基金体现的是高风险高收益,而债券型基金是中低风险收益的产品。由于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大部分国内投资者风险意识并不强,往往容易陷入“高收益”的陷阱,而忽略了背后的高风险。相对来说,美国的投资者教育及投资理念更成熟,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会更加理性,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

  

  最后,基金市场发展阶段不同。经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正在向理性回归,进入缓慢调整期。2008年股票市场的下跌导致了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幅缩水,投资者的视线逐渐转移到债券型基金中。相比于股票型基金,部分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长期业绩良好、背后具有强大投研团队的债券型基金。而国内基金业才刚刚吹响了前奏,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再加上今年以来市场的反弹,股票型基金的赚钱效应显现,大部分国内投资者还是会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
本文出自《卓越理财》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