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国内首只创新型结构化分级基金瑞福分级面世;2009年5月,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分级基金正式发行;2009年8月,境内首只分级指数基金国投瑞银沪深300指数基金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有望于9月正式发行。这三只创新型分级基金的相继问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内基金积极探索基金产品创新思路的一个新途径。
从国外基金创新的成熟性和多面性来看国内基金市场由于受限于A股市场交易制度及衍生品市场的空间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限制创新方向要窄得多。然而如何根据本土化的特征,创造出适合于投资者的基金产品,并进一步丰富国内基金产品线是基金产品设计者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分级基金即是这个挑战的...
作者文章归档:陈琴
中美基金发行及运作规模差异
近十几年来,国内的基金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早期探索阶段,随后的封闭式基金发展阶段以及2001年以来的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后,已点燃了星星之火,正慢慢燎原。那么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公募基金与相对成熟期的美国共同基金有哪些差异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美基金发行与运作规模中几处不一样的风景。
基金发行节奏快慢互现
先来看两国新基金发行的情况。今年以来,截至2009年10月31日,国内共发行基金93只,总资产为2741.38亿元,美国共发行基金220只,总资产为173.00亿美元。2008年底国内和美国基金的数目和资产规模分别为409,18670.3亿元和...
巨擎基金带来的思考
基金规模过大到底会不会损害投资的利益?多大才算大?这些问题曾经一度被投向了股票型基金,比如20世纪90年代,巨无霸基金富达麦哲伦基金、美洲系列基金都曾遭遇同样的问题。国内基金市场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几年几百亿规模的基金已是司空见惯。俗话说,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可能对“多大才算大”的问题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基金是否能获取超额收益。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觉得当务之急除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需要思考巨擎基金的未来,从投资策略方面探索出路,更多的是投资者必须认识到巨擎基金的运作特点而不至于跟风操作,导致最后的结果与预期相悖。
...
穿越基金分红三步曲
据Morningstar晨星(中国)数据,截至到2010年1月29日已经有128只基金分红,相当于最高分红纪录2007年整年基金分红数目的23%,其中股票型基金43只,标准混合型基金21只,普通债券基金19只,激进配置型、基金债券型、封闭式基金、保本基金、保守混合型基金以及短债基金分别为18只、14只、5只、4只、3只、1只,引领历年1月基金分红之最。
透视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基金投资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既无褒义也无贬义,只是一种收益分配上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基金可能其收益分配方式略有不同,比如封闭式基金由于其份额...
相映成趣:话说“新”基金
基金产品创新,不管是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讲,还是对投资者来说,其意义和影响都是深远的。一方面,产品创新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可能将不断促进整个行业前进;另一方面,投资者可选择的基金产品也会更加丰富多样。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近期比较热的三类“新”基金,分级基金、量化基金和指数型QDII。三者以不同的设计方式相映成趣,也广受投资者的关注。
分级基金
国内分级结构基金从无到有,从有到渐行渐盛,从在摸索中前进到独具一格,有些业内人士甚至冠以“2010年”将是一个“分级创新年”。可见分级从20...
指数型QDII:发展新趋势?
国内首只指数型QDII——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发行,标志着QDII基金产品设计另辟蹊径,将逐渐朝着多样化格局发展,QDII市场形成了主动投资型产品和被动投资型产品共存的局面。
对于买入QDII的投资者来说,指数型将是一个省心又省力的选择。现阶段,在海外投资环境相对复杂、海外投资经验和人才缺乏的双重挤压下,指数型QDII的优势性可能更甚于主动投资型QDII,并可能成为QDII发展的主流趋势。
首先,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看,指数型QDII是一种被动型的投资方式。相比主动投资型QDII,它的优势主要有:第一,成本较低。相比海外主动投资巨额的投资研...
外国的天空也会下雨
任何一种类型的基金产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单从类别上看,并无优劣,只有适不适合之说。因此在选择某种类型的基金产品作为投资对象,或者关注某时期、某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热点产品时,衡量产品的风险往往都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QDII基金,作为国内投资者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工具,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很多投资者也有跃跃欲试之态。然而,正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一样,QDII基金显现投资机会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
因此,在关注此类产品时,投资者应该意识到QDII基金能让国内投资者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成果以及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之外,也会承担来自全球的区域性投资风险、行业...